华夏民族中“夏”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夏又引申为夏天的“夏”?2019年,什么时候立夏有哪些习俗该如何养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华夏民族中“夏”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夏又引申为夏天的“夏”

最具权威的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夏”字为:“夏,中国之人也。”可见在汉代时,“夏”意指“中国”之人。

汉代的“夏”字字形有小篆,有隶书,其字形正是一个人的形象。突出的大眼,手足俱全。因此,“夏”字又引申为“大”的意思。夏族的人口众多,各方面的实力都远超于周边,因此被周边民族称作“大族”,也就是“夏族”,这或许就是“夏”字的本义。

此外,还有诸多的观点,如“夏”因古夏水而得名,因某种图腾而得名,因西方而有”夏“等等观点。

一般来说,探索“夏”这个字的本义基本上都会从夏字的字形上入手。“夏”这个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汉代的“夏”字是比较明确的,根据汉代的“夏”字,从东周时期的金文中又识别出了一些“夏”字。最早的,也是得到学界公认的“夏”字为秦景公(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时的秦公簋。

  • 秦公簋铭文中的“夏”字

有学者认为这个字的字形来自夏朝时的一个君王,即“夏桀”。“夏”字所表现的正是夏桀被杀时的惨状。我们看一下这个字,既然汉代的“夏”字是一个人的形象,那么更早的“夏”字应该也是一个人的形象。而若是同样参考《说文解字》 :‘桀,磔也。’”

“磔”是古代时的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据说这种刑罚在虞舜时期就有。

联系秦公簋铭文上的“夏”字,其形象正是一个断腿残肢的形象。夏桀,这位有名的暴君在夏朝灭亡之后便成了夏朝的代名词。按照这个观点,夏的本义指得是“桀”这位夏末君王。

然而,也有学者找到了商朝时期的“夏”字。商代“夏”字表现的是一个人在太阳下,举首望日。但是,商朝的“夏”字尚存在争议。同样具有争议的还有二里头卜骨上的一个“夏”字,一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在河南密县黄寨遗址发现的一个二里头文化灰坑中的一片卜骨上释读出了两个字,其中一个疑似为“夏”字。

可以看到这个所谓的“夏”字与商代的“夏”字确实较为接近了。这片卜骨上的“夏”字中也有表示人的部分。整片卜骨的意思为夏人从事捕猎的活动。

可以发现,尽管夏商时期的“夏”字尚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确认的最早的夏字,即青铜器秦公簋上的“夏”字,还是汉代的夏字,这些“夏”字在字形上都是人的形象,或人是这个字形的一部分,所以,我比较赞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即“夏”为中国之人,或者说“夏”在最初指的是某个区域的人,而这个区域在当时被称作“夏”。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2019年,什么时候立夏有哪些习俗该如何养生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立夏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月6日,所以,2019年的5月6日是立夏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于黄河流域,立夏时节,我国南方地区温度回升很快,气温稳定达到22度以上,按照这个标准已经完全进入夏天了,而东北及西北地区,虽然到了立夏的节气,气温回升还是比较缓慢,此时的温度还只能说是未脱离春天。

立夏中的“立”代表着建始的意思,立夏也就说明春天过去了,夏天开始了,关于立夏的习俗很多,早在周朝的时候,立夏这一天皇帝要带着大臣去迎夏,主要祭祀神农炎帝及火神祝融。

而在民间按照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习惯,人们纷纷要开始吃一些食物来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因为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为避免“苦夏”,必须提前做好进补的准备。

立夏时节主要有“斗蛋”和吃“立夏羹”的习俗,大人、小孩常常在立夏这一天的中午,用丝网袋套着煮熟的鸡蛋,互相击打,看谁的鸡蛋更硬,赢得非常高兴,输的人也高兴地将鸡蛋吃到肚子里,之所有有这个习俗,是人们希望通过吃鸡蛋加强营养,避免在夏天炎热的时候食欲不振,所以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

同样的道理,在立夏的节气人们常用糯米粉和鼠曲草做成汤来喝,鼠曲草又化痰止咳,去风寒的作用,所以民间又流传“喝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说明了人们对立夏节气的重视。

立夏该如何养生?

中医上认为“夏气与心气想通”,所以立夏养生的关键是注意早睡早起,在饮食上适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立夏后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所以,每顿饭应该适量,避免暴饮暴食。

立夏有哪些习俗?该如何养生?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描写夏天景物风景的诗词有哪些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喔爱小咪

头条的朋友好,很高兴与大家谈论古典诗词。有朋友问:“描写夏景的诗词有哪些?”我首先想到了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完此诗,我仿佛来到了杭州的西湖,摇着一艘小船,到湖中赏荷花,采莲蓬。由于荷叶密密麻麻的,小船根本进不了荷叶的中间,莲蓬采不到 ,静静地欣赏满池的荷花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接着我又想起了苏轼的两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巧了,苏轼的上面两首写夏景的诗,也是写的杭州西湖的美景。看来杭州西湖真是人杰地灵,引发诗人无限诗意情思的地方。即使是火热的夏天,因为湖水的清凉,西湖也美得令人陶醉。

下面再来欣赏一首杜甫写夏景的诗——《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读完此诗,你是否觉得杜甫像一个老顽童,又很乐观?都穷得没有饭吃了,靠朋友救济自己一点粮食吃饭,还有心情下棋和钓鱼。也不在乎条件的简陋,没有棋盘就拿一张纸画一个棋盘,没有钓鱼钩就敲铁针做一个鱼钩。

最后大家来欣赏一下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三首写夏景的诗——

《龙标野宴》

浣纱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采莲曲二首》

吴姫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