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一个机构?靖国神社是什么 讲具体
发布时间: 2023-07-06

靖国神社 - 供奉战犯 靖国神社供祀的阵亡者来源 截至2006年靖国神社祭祀着约246.65万名在自戊辰战争始历次战争日本政府一方战死者的灵位,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靖国神社 - 历史 靖国神社里的军国主义分子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为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辩解的人认为,日本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一个机构历史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靖国神社 - 起源 自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要求日本开港后,所以每当日本政要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日本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一个机构

历史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在1879年(明治12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日本全国神社都由内务省管理,唯独是靖国神社由军方管理。现时存放着接近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战败后,因为日本的战后和平宪法第9条说明要分开政府和宗教,靖国神社选择了变成一个非政府旗下的宗教机构。在靖国神社供奉的阵亡二战日军军人当中,被征入伍的的台湾和韩国人也在内。还有,靖国神社也在1978年秘密将14个被盟国远东军事法庭入罪和处决的甲级战犯放入它们供奉的名字里。这些甲级战犯包括首相东条英机和外相广田弘毅。正由于这班主要战犯的灵位也同时供奉于神社内,所以每当日本政要前往靖国神社参拜,都会引起邻近二战期间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及人民的反对。而近年日本政治环境右翼化,领袖频频前往作官式参拜,因而使邻近受害国家政府和民众的抗议加剧。日本国内对于领袖或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亦有正反两极化的反应,许多人认为官员只能在非公务时间以私人身份参拜,前往参拜时并不得利用公务车或其他行政资源,否则就是违背了政教分离的精神。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终战纪念日”的时候,很多日本国民都去靖国神社去纪念战死了的亲友。而且,有参与过“大东亚战争”的日军军人也在这一天穿上军衣去参拜战死的同僚。这个宗教机构的争议升温的原因是由于有日本政府的官员,包括首相和内阁成员,在极具有象征色彩的“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因为有些日本高级官员参拜供奉战犯的神社,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质疑日本对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靖国神社曾经作为神风特攻队的出发仪式举办地。即使在现在,往往有日本二战退伍老兵在此举行各种悼念活动。身着二战时期日本旧军装,举行列队示威,口呼军国主义口号,因此,靖国神社也被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精神圣地之一。此外,靖国神社大门旁边一个纪念碑上的浮雕,一幅描绘的是中日甲午海战,另一幅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上海。都是正面描绘当时日本军队如何“英勇”作战的,这是不折不扣美化当年侵略战争的做法,也令中国人民非常不快。为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辩解的人认为,神社的废存早在1945年10月已由当时占领日本的联合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决定,所以靖国神社已和军国主义没有关连,只是一座普通的宗教场所,民间人士在神社内对军国主义的祭祀只是个别人的立场。靖国神社实际上并不具有任何影响力,因为美国已经牢牢控制着日本的对外政策与军事,靖国神社充其量只能成为怀旧右派的纪念碑 。1945年,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曾准备废除靖国神社,为此靖国神社举行“临时大魂祭奠”,把许多未死的人也来祭祀。后改为宗教法人才得以幸存。1955年以后,自民党5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将靖国神社改为“特殊法人”,试图将之国营化。1974年,由于日本社会的广泛抗议,才没有成功。

靖国神社是什么 讲具体点

靖国神社 (Yasukuni Shrine) ,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它始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后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摘要 目录 1 简介 2 起源 3 历史 4 性质作用 5 主要设施 5.1 灵玺簿奉安殿 5.2 本殿 5.3 拜殿 5.4 神门 5.5 游就馆 5.6 斋庭 5.7 镇灵社 5.8 帕尔博士显彰碑 5.9 母亲铜像 5.10 大灯笼 5.11 大村益次郎铜像 5.12 第一门(大鸟居) 5.13 田中支队忠魂碑 5.14 常陆丸殉难纪念碑 6 供奉战犯 6.1 广田弘毅 6.2 土肥原贤二 6.3 松井石根 7 参拜 靖国神社 - 简介 靖国神社靖国神社(YasukuniShrine)是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北的一个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或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并包括14名甲级战犯,使得神社备具争议性,所以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象征。 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由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以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靖国神社 - 起源 自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要求日本开港后,日本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即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方(尊王派)和德川幕府。幕府无视朝廷的命令,屈服佩里准将的开港要求,因此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的活动家们便展开了打倒幕府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很多人死于幕府手里。于是,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在各地建立招魂社,把死于幕府手中的藩军视为“国事殉难者”,对其进行祭祀。设立招魂社的目的在于“慰灵”和“显彰”,用以鼓励自己一方活动家的活动。靖国神社的前身东京招魂社也是在这样的历史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然而,日本关于祭祀战死者的传统是在“御灵信仰(指的是那些在现世因为权力斗争而遭受屠杀的死者的灵魂,很可能会怀着怨恨回来报复,现世之人出于恐惧,便为了消解怨恨而祭祀这些死者的灵魂)”的基础上友好地祭祀战死的敌人和在“怨亲平等”的原则下不分敌我一起祭祀。就是说招魂社不是日本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只不过是近代以后出现的新传统而已。 靖国神社 - 历史 靖国神社里的军国主义分子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在1879年(明治12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 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靖国神社由军方管理。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战败后,因为日本的战后和平宪法第9条说明要政教分离,国家不可以介入任何宗教事务,因此靖国神社变成一个非政府的宗教机构。 1945年,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曾准备废除靖国神社,为此靖国神社举行“临时大招魂祭奠”,把许多未死的人也来祭祀。后改为宗教法人才得以幸存。1955年以后,自民党5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将靖国神社改为“特殊法人”,试图将之国营化。1974年,由于日本社会的广泛抗议,才没有成功。在正殿的神座(安置神体的地方),当初是只一座。战后,为了祭祀于台湾神宫及台南神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祭祀于蒙昧疆神社(张家口)的北白川宫永久王,重新设立了别的神座。因此现在有两神座。 日本厚生省1966年将含有甲级战犯的祭祀名录交给当时的靖国神社宫司筑波藤磨,但筑波没有把他们的牌位供奉上去合祭。 1978年10月靖国神社宫司松平永芳(战败时期的宫内大臣松平庆民的长子)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判处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14人的牌位移入靖国神社合祭。 2011年12月26日,靖国神社的“神门”被人纵火,大门下部被烧焦。这是靖国神社自建成以来,第一次发生人为纵火事件。 靖国神社 - 性质作用 与一般神社由内务省的管辖相比,靖国神社则由陆海军省的管辖,具有军事设施的性格。而且作为国家神道的主要神社之一,不被视为宗教。靖国神社把战争牺牲者当作为天皇和国家献身的英灵而进行“慰灵”和“显彰”,使得新的战争牺牲者不断出现。(战死者 → 由天皇主持的“慰灵”和“显彰”→ 教育 → 征兵 → 新的战死者)靖国神社的角色充分反映在小学修身教科书里,如母亲参加自己孩子向靖国神社合祀的活动以及经验等。 靖国神社 - 主要设施 灵玺簿奉安殿灵玺簿奉安殿是靖国神社保管做神的人名簿灵玺簿的地方,于1972年建立。除了有关人士以外,严格限制出入。 本殿本殿是供奉神的地方,镜头和剑是神的象征。1872年由尾张德伊藤平左卫门设计建立,1989年复原。 拜殿拜殿是一般人进行参拜的地方,于1901年建立。 神门1934年第一征兵保险株式会社(战后的东方生命)捧纳,是神社的正门。所谓征兵保险是指投保人在征兵检查及格参军时,获得合同的保险金。满洲事件发生以后,随着参军人的增加,富国征兵保险和第一征兵保险两家公司的收益大幅度增加(吉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