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同胞拜谒黄帝陵吗?身为孔子后人中爵位最高的人,孔有德拜谒孔庙却为何被拒之门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少数民族同胞拜谒黄帝陵吗

拜个屁!黄帝陵那是我汉人祖坟,又不是人家少民祖坟,八竿子打不着。还有的少民人家只拜神,不拜祖宗的,有的甚至还想挖了咱们汉人祖坟懂否?同治时期要是没有左宗棠,我汉家祖坟早被人白帽子挖了。

身为孔子后人中爵位最高的人,孔有德拜谒孔庙却为何被拒之门外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整个华夏文化圈内都享有至高的荣誉。而孔子的后人也自然就享受甘棠之爱了,甚至孔姓在过去也是我国仅有的三个不须“免贵”的姓氏之一。自前195年,刘邦册封了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之后,孔子的嫡系子孙便有了世袭爵位。而在此后千余年的时间里,孔子嫡系后裔的封号屡经变化,直到1055年,宋仁宗改封孔子嫡系后裔为衍圣公,孔子嫡系后裔的爵位才基本稳定了下来。

然而,在孔子的后人之中,却曾有一人凭着自身的“奋斗”而受封为“王爵”。论爵位在“衍圣公”之上,而成为了孔子后人之中爵位最高的人。每当国人发迹之后,都喜欢认一位“体面”的祖宗,更何况还是孔圣人之后,自是荣耀万丈。故而,此人在途经山东曲阜时,试图拜谒孔庙、孔林,以便认祖归宗。然而,此人却被孔氏族人拒之门外,并被呵斥为冒称孔子后裔,此人便是满清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自谓孔子后裔,其子取名庭训(庭训即是由孔子对其儿子训诫的典故而来)。女真人占领辽沈之后,孔有德与其兄孔有性投奔驻扎在皮岛的毛文龙。史载,孔有德“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备受毛文龙的青睐,被毛文龙收为养孙,改名为毛有德。

后来,袁崇焕擅杀了毛文龙,而毛文龙一死,毛文龙的旧部便群龙无首,再无人能够安抚。四年之后,毛文龙旧部孔、耿、尚等三人率部携红夷大炮等攻城重器渡海降金,也为后金军队攻城能力的不足打开了局面。皇太极对此三人极为重视,册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若无此三人为向导,后金(满清)军队也不敢几次大规模从入关寇掠中原。而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其后吴三桂借清兵讨伐李自成而被迫降清。满清入关后,孔、耿、尚等三人又与吴三桂一起为满清的侵讨农民军及南明势力的向导前锋。故而,这三位又都被改封到南方,耿为靖南王、镇守福建;尚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孔为定南王、镇守广西;此三人统称为“三南王”。

在满清裂土封王的四位汉人藩王之中,毛文龙的旧部占其三(满清共封了五位汉人为王,孙可望的“义王”只是虚爵,其不掌握武装,也不占有地盘),而孔有德是“三南王”中最为凶恶的一位。然而,孔有德虽被满清封为藩王,但他明白这爵位是靠屠杀同胞与出卖祖宗换来的。孔有德曾经俘获南明兵部侍郎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其在张同敞面前自称是孔圣人之后,还劝张同敞投降。结果遭张同敞痛骂,说其是辱没先圣,冒认圣人后裔。

而其后来途经山东曲阜时,想拜谒一下孔庙、孔林,也被孔氏族人拒之门外。所以,不论满清给其册封的爵位有多高?孔有德的内心都很虚。1652年,南明大将李定国攻破桂林,而在桂林城破之前,孔有德自知走投无路,便对其儿子孔庭训说:“苟得免,度为沙弥。勿效乃父作贼一生,下场乃有今日耳。”说完便手刃了爱妾,自焚而死了。

然而,孔庭训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后被李定国下令所斩杀。其倒是逃出一个女儿,名叫孔四贞。孔四贞逃到北京,被孝庄收为养女,封为和硕格格,也是满清唯一的汉人公主。其后,满清为收拢孔有德的残部,而将孔四贞嫁给孔有德的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为妻,而以孙延龄出镇广西。在三藩之乱时,孙延龄首鼠两端,最终其及与孔四贞的独生子都被吴三桂派人所杀。待三藩被平定之后,孔四贞虽得以辗转回到北京,但已再无利用价值,晚景极为凄凉。这便是圣人之后,做汉奸的下场。而如今有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名人效应,纷纷给洪承畴、尚可喜之辈修建纪念园,倘泉下有知,徒为此辈之人笑。

朱棣战胜朱允炆为何先去皇陵祭拜而不是直接登位

朱棣还真是没有想到先去皇陵祭拜,靖难之战取胜后就要登基称帝,这时候有个叫杨荣的大臣劝阻朱棣先去祭拜皇陵再称帝。为什么要经历一个这样的程序呢?古代起兵造反都是要有合理理由才看着名正言顺,虽然当时朱棣拉起了“清君侧”的旗帜,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这面旗帜还是有点虚。

朱棣后来兵变成功后,其实最好的结果就是活捉他侄子朱允炆,然后让朱允炆禅让皇位给他,这样毕竟是一家人的禅让,会让朱棣的吃相看起来更好看些。可谁知只剩下一场大火后的残余断壁,朱允炆是死是活连个毛都没看见,这种情况下朱棣的胜利就有篡权夺位的影子挥之不去。

所以这个杨荣就及时提醒了朱棣,朱棣采纳了杨荣的建议后,就去皇陵他爸爸朱元璋那里哭诉了一番。虽然当时我没在场,但是我估计也就是说朱允炆年少听信奸臣等打小报告的话语,完了再说下自己也是没办法,大臣们一致同意他“清君侧”保大明江山更好的发展。估计也就是一番惺惺作态罢了,完了再找几个文史官把这个祭拜活动大肆宣传一下,这样也就多少能理顺一下他不太光彩的称帝。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历史

朱棣攻入南京后并没有急着登基,而是先去拜谒明孝陵,这是怎么回事

火烧皇宫,杨荣试探询问燕王朱棣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2年后,燕王的密探从南京来到北京,密报朱棣,南京城内兵力空虚,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获取密报后,朱棣亲自率领大军向南方进发。

一路上,势如破竹,燕王很快占领离南京不远的泗州、扬州。

建文帝朱允炆料定自己已经无力抗拒燕王的攻势,并希望利用长江这道天险,与朱棣隔江分治。

建文帝派遣大臣到扬州与朱棣谈判。

经过2年多的苦战,朱棣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当然不接受谈判。

朱棣开始没有理睬朱允炆,继续向南京进攻,顺利的程度超过了想象。

朱允炆手下负责长江防务的陈瑄最干脆,把所有水军和战船全部献给朱棣。

进攻南京前,朱棣密告大将朱能,从金川门进入,快速占领皇宫,并放火将皇宫烧毁。

朱能大军一到金川门,守卫城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主动开门投降。

朱能没费一兵一卒进到城内。

按照朱棣的指示,朱能率领军队快速奔向皇宫。包围皇宫之后,从四面放起火来。

熊熊大火很快吞噬了皇宫。

朱棣率军攻破朝阳门,冲入南京城内,远远看见皇宫方向浓烟滚滚、火势凶猛。

朱棣带着部下,向皇宫方向前进,渴望尽快看到朱允炆惨死的结果。

突然,一位身穿翰林编修朝服的年轻大臣迎上朱棣马头,朱棣勒住战马。

年轻大臣对朱棣说:微臣杨荣,拜见太子。请问殿下是首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首先临朝登基呢?

杨荣这一问像一瓢凉水,对着兴奋无比的朱棣迎头一泼,朱棣顿时清醒了,许多沉重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在朱棣的脑海中翻滚。

杨荣之问,几重深意蕴涵其中

迎接朱棣的杨荣就是朱允炆大臣的代表,他的这一句问询中,蕴涵了多重深刻含义。

朱允炆的大臣们已经看见,大火烧毁了皇宫,也就是烧毁了朱允炆时代。

朱棣取代朱允炆而君临天下,是无可抗拒的潮流,朱棣称帝已经是不可动摇,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封建士大夫都很注重礼仪法制,都很讲究传承规矩。

先拜祖再称帝,与先称帝再拜祖,看起来只是形式上的顺序不同,其实,在封建时代,不同的顺序反映了皇位的合法与否。

杨荣之问的第三重含义是:我——杨荣已经从内心里接受你——朱棣当皇帝,而且我也拥护你当皇帝,但是,我更希望你能够为继承皇位履行合法合规的程序,让你的皇位成为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朱棣,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领会了杨荣话语中的含义,觉得杨荣是一位可用的人才。

朱棣确实非常重视杨荣,与杨荣的关系之近也超出了其他大臣。

朱棣后来多次北征都带上杨荣;每次庆功宴都把杨荣安排在前列;朱棣不称呼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