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如何让自己名正言顺的夺取天下?庞统用自己的死为刘备换来了一次名正言顺攻取西川的机会,这样值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明成祖朱棣如何让自己名正言顺的夺取天下

打仗都要有个口号,如果师出无名则名不正言不顺,士气就提不起来,朱棣起兵反抗当时的皇帝朱允炆,自然要提出个正当的理由,标榜自己是正义之师,这样打起仗来才能提高士气,名正言顺的夺取天下,坐上皇位也要有个说法,那么朱棣是如何让自己名正言顺了?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伤心之余也在想着储君的问题,最后决定让朱标的次子朱允炆来接棒,史书上说朱允炆天性仁厚,孝顺正直,跟他的老爸朱标很象,或许是朱元璋太过喜爱朱标,或许是朱元璋想让继任者能够改变他的暴政行使仁政,朱元璋因此选择了朱允炆,为了让朱允炆减少威胁,朱元璋又搞了个大狱,将功臣又清洗了一遍。

然而对于朱允炆来说,最大的威胁却是他众多的叔叔们,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疑心病很重的他对功臣们几次清洗,胡蓝案被牵连而死的人高达数万人,然而另一方面朱元璋对自己的孩子却实行分封制,将众多儿子分到各地用来抗击蒙古和镇压叛乱,在1370年后,朱元璋就陆续分封了他几个年长的儿子,把他们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袭,朱元璋的设想是靠宗族力量来使大明江山千秋万代,让儿子们分别驻守全国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拱卫王室。

这种分封制的弊端早已为人们熟知,当时有个叫叶伯巨的人向朱元璋上疏,却被下狱折磨而死,洪武九年(1376年),因天象出现异常情况,朱元璋遂下诏,要天下人士上书朝廷,指出政治得失或不公之处,提出批评和建议,叶伯巨是国子监学生肄业,读诏书后就起草了《奉诏陈言疏》,说当今天下可患者有三事: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

叶伯巨提出以汉朝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经验为鉴,采取“强干弱枝”的原则,来削弱和限制藩王的权势,还批评朱元璋错误的对待有知识者和文人,没想到朱元璋看到叶伯巨的上疏后,说叶伯巨这是在挑拨离间,气的大叫:“速速把他抓来,我要亲手用箭射死他。”叶伯巨被抓后关在刑部监狱,受尽虐待,活活饿死。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朱元璋分封制的弊端,在他死后尸骨未寒,他建立的明王朝再次陷入战火,他的孙子朱允炆和他的儿子朱棣大打出手,百姓深受祸害,朱元璋寄以厚望的孙子朱允炆被赶下台,下落不明。

朱允炆看着仁慈孝顺,却太过书生气,在削藩这件事上优柔寡断、又操之过急,说他优柔寡断是有人提议想削藩就从势力最大的燕王开始,然而朱允炆却选择从较小较弱的藩王开始,这个给实力最强的朱棣有了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另一方面朱允炆为了达到尽快削藩的目的,第一个目标选择了周王朱橚,很快就派兵包围了周王王府,把朱橚贬为庶民,迁往云南,其后又利用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不法行为,废除了他们藩王爵位,一年内就将五位藩王废除。

有人向朱允炆建议削藩不宜过于匆忙,以免引起巨变,应该效仿西汉实行过的“推恩令”,逐渐瓦解藩王,使其难以抗衡中央,然而朱允炆对这一建议置之不理,一意孤行。

燕王朱棣看到弟弟们死的死废的废,自己再不反抗就要步入他们的后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迎头痛击,于是决定起兵造反,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怕权臣篡权,所以在《皇明祖训》里说道:

“朝中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也就是说藩王有向中央索取奸臣,举兵清君侧的权力。所以朱棣就以此为理由,说齐泰、黄子澄是奸臣,皇帝受到他们诱惑才对诸皇子进行迫害,1399年8月,朱棣举兵诛讨,称自己的举动是“靖难”,意为平定祸乱,并将军队命名为“靖难军”,所以这场争夺皇位的战争称为“靖难之役”。

经过三年战争,朱棣成功攻进了南京城,在《皇明祖训》中也规定了藩王在“拨乱反正”驱逐奸佞后仍应返回封地,不过建文帝在南京城破后下落不明,朱棣传出建文帝被“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已经自焚而死,这国不可一日无君啊,现在皇帝死了,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儿子中排位最高,于是在大臣们的“劝进”下,朱棣就“名正言顺”的坐上皇位,夺取了天下,其实朱棣已经打赢了,谁还敢阻止他登上皇位?那些不服的人结局都很惨,拳头大就是名正言顺,不过不得不说朱棣这个皇帝当的还是很称职,让大明走上了一个盛世!

庞统用自己的死为刘备换来了一次名正言顺攻取西川的机会,这样值得吗

题主显然只看了胡编乱造的电视《新三国》,既没看《三国演义》,更没看《三国志》,才会得出如此荒唐可笑的结论!庞统被射死对,刘备与刘璋早已翻脸开战了,这个时侯还需要什么借口吗?!更何况以自己的生命为借口!你有这么傻这么伟大吗???!!!

朱祁钰继位名正言顺登基8年,为何轻易就被朱祁镇给推翻了

明朝皇帝不知道是何原因,大部分都很短命。景泰帝被朱祁镇给推翻,就是因为短命,早早的把身体给折腾垮了。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70岁,在位31年。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25岁,在位5年。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64岁,在位23年。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47岁,在位1年。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37岁,在位11年。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37岁,在位23年。

景泰帝,朱祁钰,1428-1457年,29岁,在位9年。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40岁,在位24年。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35岁,在位19年。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30岁,在位17年。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59岁,在位46年。

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年,35岁,在位7年。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57岁,在位48年。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38岁,在位1月。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22岁,在位8年。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34岁,在位17年。

朱允文下落不明,崇祯非正常死亡除开。

明朝皇帝能够活够50岁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明世宗,明神宗。

剩下的皇帝里朱高炽居然算是长寿的。朱高炽身形肥胖,身体羸弱是历史有名的。

看着这些皇帝的受命,我都感觉我已经步入了晚年。

一般来讲可能是丹药吃多了,纵欲过度了,身体玩垮了,但是这些事对于历代皇帝来讲再正常不过了。纪晓岚也算是纵欲吧,不也能活80多。明孝宗还只有一个皇后呢。

根本原因可能是手下的宰辅文官太烦人了,皇帝当的很压抑。压抑久了,需要发泄,表现的就会比别的朝代皇帝更变态,搞垮身体。

朱祁钰虽说名正言顺的继位,但他内心肯定是受折磨的啊。明英宗不死,他就不会有安全感。皇位既然坐上去,就没有下来的道理,更不可能还给英宗,那是作死。

上有孙太后,下有百官,朱祁钰受到种种限制,要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还得贿赂朝臣。好不容易易储成功了,自己的儿子死了,这打击真不是一般的大。于是放纵自己就很正常了。最后身体搞垮了,年纪轻轻就病入膏肓了。

要是景泰帝有朱元璋和朱棣那样的能力和魄力,英宗和他儿子估计坟头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