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论丨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
发布时间: 2023-07-06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钟华论

  一群年轻人的身影,定格于上海石库门。

  谁能想到,就是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冲破沉沉黑夜,点燃革命星火,掀起了气壮山河的惊雷巨澜。

  一叶红船,静静停泊在浙江嘉兴南湖。

  谁能想到,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从这里起航,穿越重重关山,奋进漫漫征途,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

  这一切,始于1921年7月那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

  这一切,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一)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行天地通话。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天问》中这样叩问。

  今天,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在距地球约38万公里的月球上,在距地球最远达数亿公里之遥的火星上,中国人不断留下探索的印迹,实现一个又一个“星际跨越”。

  从太空俯瞰中国,穿越历史的时空,神州大地上的种种“跨越”同样令人震撼。

  积百年之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让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让全面小康的梦想照进现实,开创了一个东方古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抚今追昔,那个积贫积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封闭落后的中国早已一去不返,一个文明进步、活力澎湃、人民幸福、和谐稳定、开放自信的新时代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历史以如椽之笔纵横挥写,将结论写在了亿万人民心灵深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个农民来到城里商店,要求买“共产党”的画像。在他朴素的认知中,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的共产党,应当有一幅画像。

  岂曰无像,人心如镜。穿越历史风云,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愈发挺拔而鲜明。一幅幅党的画像用鲜血和生命塑造出来,用奋斗与奉献描绘出来,展现着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高尚品格和无穷力量,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2021年5月21日拍摄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大的样子”:洞察大势的慧眼,担当大任的铁肩,拨云见日的双手,跋山涉水的双脚,清正廉洁的风骨,拥抱世界的胸怀……

  这是年轻人敬佩的“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理想信念很“燃”,心系人民很“暖”,创新求变很“潮”,正风反腐很“刚”,干事创业很“拼”……

  这是老百姓眼中可信、可爱、可敬的“自家的党”:在风里,在雨里,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在每一个寻常日子,共产党员是“主心骨”,也是“贴心人”,关心着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光明未来迈进,饱经沧桑的中国共产党意气风发,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人朝气蓬勃——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党员烈士达370多万人。

  放眼世界政党史,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拥有如此多为了信仰而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奋斗者。他们选择之决绝、牺牲之惨烈、奉献之彻底,在史册上写下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

  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倾尽一生去奋斗——中国共产党人以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气质和品格,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如璀璨群星闪耀苍穹,又如熊熊火炬升腾不熄。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一条笔直宽敞的“初心大道”,总是让人想起那些催人泪下的历史瞬间——

  临刑前,面对刽子手的叫嚣,29岁的陈延年高声回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26岁的陈乔年受尽酷刑,却坚定地对大家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今天,在安徽合肥,有一条以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命名的“延乔路”,路的尽头就是“繁华大道”。始于信仰,成于奋斗,归于人民——历史前进的艰辛之路,映照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以信仰之镜观照百年党史,共产党人的形象更加直抵人心。那是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求索的样子,是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的样子,是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为民的样子,是黄大年“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的报国的样子,是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国”的坚守的样子,是张富清60余年“深藏功与名”的默默奉献的样子……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坚如磐石的信仰,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生发出源源不竭的青春朝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仰的火种一旦播下,必将汇成普照大地的光焰,照亮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

  “祝你像江上的白帆乘风破浪,祝你像山间青松傲雪凌霜!”回忆起青春年华,“燃灯校长”张桂梅动情地说:江姐是我一生的榜样,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

  从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红梅”,到不惧病魔、育人不倦的“桂梅”,共产党人就是这样的信仰者、奋斗者,百年犹未老,世纪正青春。

  (四)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尽管孔繁森离开20多年了,当地群众仍然忘不了这名“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援藏干部。时间越是流逝,他留下的这句名言,越生动彰显共产党人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气质和品格。

  共产党人对人民的爱,是无私无畏的大爱,是生死相依的真情,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树高千尺,根扎沃土。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俯下身去服务人民,拼尽全力造福人民,为了人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1934年10月16日,贵州困牛山。100多名红军在山上阻击追敌,但凶残的敌人裹挟老百姓做“人盾”,步步紧逼。面前是强敌和手无寸铁的群众,背后是悬崖深谷,怎么办?红军战士抱定“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的信念,纷纷砸毁枪支,集体跃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

  那一刻,残阳如血,山河呜咽。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这样的生死抉择同样令人动容。“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的危急关头,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献出了宝贵生命。每一句坚定的誓言,每一个逆行的身影,每一道脸上的勒痕,都把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深深铭刻进世人心中。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地位?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彰显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诚?

  刘伯承曾这样追问:老百姓不是命中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不遗余力为人民干实事,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践行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党才赢得了亿万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人心如秤,民意似镜。全球知名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0年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高达95%,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资深编辑帕尔默认为,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流民意。

  百年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没有一个党像我们党这样,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坚定不移把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读懂中国共产党,必须读懂党同人民群众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

  在福建长汀中复村,遥望红军当年鏖战的松毛岭,面对今天生机勃勃的“网红村”,“一门六烈士”的红色文化讲解员钟鸣感言:“永远不能忘了老百姓为什么选择共产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人以此创造历史,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

  (五)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朱德写下的这首诗,生动阐释了遵义会议这一“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历史意义。

  奋斗之路从无坦途,我们党也走过不少弯路,遭遇过很多挫折。为什么党总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变局之中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