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是谁?关于汉高祖刘邦,他的一生是怎样
发布时间: 2023-07-06

汉高祖是谁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关于汉高祖刘邦,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刘邦(16张)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公元前256年生于楚国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家中,父母为刘太公(刘煓,字执嘉)和刘媪(王含始),刘邦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史记》记载:大哥刘伯。二哥刘仲,汉朝建立后改名刘喜。四弟刘交。)刘邦为老三,故名字为季,人称刘季或刘三。公元前221年庚辰岁,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秦帝国,刘邦试吏为秦国泗水郡的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楚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刘邦在楚故地沛县响应,成为秦末农民义军主要领袖之一。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王子婴投降,秦帝国灭亡。但是刘邦惧怕项羽的强大,退军霸上。项羽入关后,自封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管理南中、汉中一带。楚汉之争结束后,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于二月初三甲午日(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山东省定陶县的一个土丘上即皇帝位,起先建都洛邑,但是很快便定都长安。刘邦在位十刘邦(8张)二年(公元前206年二月——公元前202年二月为汉王,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前195年五月为皇帝),从登基后,刘邦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族的统一、中国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死后,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太祖。编辑本段人物事迹简介"太祖"与"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则是“汉高帝”,而不是人们习惯称呼的“汉高祖”。《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曰:“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文字相同,只是恐引起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盖司马氏为汉世宗孝武皇帝时人,孝武皇帝之皇考为孝景皇帝,孝景皇帝皇考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文皇帝皇考即是太祖高皇帝,对武帝而言,高皇帝是自己的曾祖父。按《尔雅》:“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照理讲,汉武帝要称呼太上皇(高帝之父)为高祖,但是《尔雅》上文郭注曰:“高者,言在最上。”《释名》云:“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韬诸下也。”《潜邱札记》云:“曾祖之父为高祖,然自是以上,亦通谓之高祖。”《周书·康王之诰》:“无坏我高祖寡命”,高祖指文王、武王,这是以曾祖父、祖父称“高祖”。因为周文王、武王是肇基建国之王,功高至伟,所以称高祖,是最上之尊称。同样,汉武帝称曾祖父高帝为“高祖”亦是此意,是后世子孙对于先祖的至高称呼,司马氏应该是使用当时汉朝对高皇帝的尊称,以刘邦为“高祖”。刘邦年表公元前256年,刘邦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当时属楚国,今江苏丰县)。徐州沛县歌风台刘邦雕像公元前209年10月,刘邦在沛县揭竿而起,成为秦末农民起义主要领袖之一。公元前208年,刘邦受楚怀王之命西征灭秦。公元前208年,刘邦击败秦郡守。公元前207年,刘邦蓝田之战消灭秦都城主力军队。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首先入关推翻暴秦,约法三章稳定局势。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封为汉王,建立汉国,汉朝由此肇基。公元前206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公元前206年,刘邦依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平定三秦,占领关中。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受挫。公元前203年,刘邦成皋之战以少胜多,击灭楚大司马曹咎和塞王司马欣。公元前203年,荥阳突围。公元前202年,鸿沟议和。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用四面楚歌之计,一边减少伤亡,一边击败项羽,灭楚国。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2年先后灭魏、灭赵、灭韩、灭燕、灭齐。公元前202年,平定南方。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统一中国,在定陶登基称帝,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5月,刘邦定都长安。公元前202年,分别分封无诸和为闽南王和东越王,实行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陆续下达一系列诏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治理天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公元前201年,平定临江王叛乱公元前201年,平定燕王臧荼叛乱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叛乱,匈奴入侵公元前200年,北征匈奴,迅速平定韩王信反叛势力,先击败匈奴先头部队,后因增兵未到,轻敌致白登山之围。公元前200年,制定礼仪。公元前199年,与匈奴和亲。领兵亲征,平定韩王信余寇,击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势力。公元前199年,刘邦下令将六国共十万余贵族和豪强迁徙至帝都关中周围,以加强管理统治,消除六国地方原王族及贵族复辟势力。公元前198年,处理赵国相贯高谋反事件。公元前197年,平定赵国相陈烯叛乱。公元前196年,封赵佗为南越王,巩固南方统一局面。公元前196年,划闽南国与南越国交界处一部分土地,成立东越国,分封少数民族织为东越王,实行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同时使各少数民族异姓王互相牵制。公元前196年,平定九江王英布叛乱。公元前195年,作《大风歌》。公元前195年,作《鸿鹄歌》。公元前195年,下《求贤诏》。公元前195年4月25日(公历6月1日),刘邦驾崩,终年62岁,葬于陕西长陵,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