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起势于会稽,我感觉绍兴、宁波一带的人都很温柔,那八千子弟兵真的很厉害吗?绍兴会稽山的大禹陵,真的是禹的墓地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项羽起势于会稽,我感觉绍兴、宁波一带的人都很温柔,那八千子弟兵真的很厉害吗

东北人感觉很猛,但投降总是第一个,四川云南浙江人看着瘦弱却是百战强兵!宋朝方腊元末陈友谅明有戚家军,明末还有扬州,嘉定的顽强抵抗!

绍兴会稽山的大禹陵,真的是禹的墓地吗

据史料记载,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夏朝的建立使得华夏文明由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现代历史中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列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四地的文明最早结束原始社会开始迈入国家形态。相传大禹死于外出出巡途中,死后人们在其去世之地建陵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中国现存的大禹陵有两处,一处位于四川,另一处便是浙江绍兴的大禹陵。

史载大禹逝世后在夏代启就修建大禹陵来纪念自己的父亲,但没有太多佐证,现存的绍兴大禹陵于一九七九年重建,是在明代大禹陵的基础上重建的,陵内仍存有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大禹陵”碑,绍兴大禹陵是绍兴市著名的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重农抑商,司马迁为什么还给商人作传

许多人认为,无商不富,重农抑商是愚昧落后的认识,其实不完全尽然,商业交易固然可以平衡市场,实现价值增值,但商业毕竟只是交易,而不是实业生产,立国和强国还要靠实实在在的农业和工业。早期的资本主义强国葡萄牙、西班牙为什么迅速被大英帝国取代,就是因为过于依赖贸易,大英帝国崛起靠的是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特别是,在古代,由于货币由金属充当,只要找到铜矿或金银矿就等于找到了钱,既然钱来的这样容易,哪还有必要从事农业和工业生产吗?造钱多容易多直接,但人日常生活怎么办?有了风吹草动怎么办?

葡西就是因为发现了控制了南美的银矿,导致了过度贸易才衰落的。商可富国,但立国强国还要靠实业。

给战国四公子排名,谁先谁后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的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平原君赵胜(赵国)

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虽然对国家一直是忠心耿耿,也一直忠于国君,待人平和温厚。但不得不说,此人的能力实在是很糟糕!

首先,秦赵上党之争,赵胜不识大体,利令智昏,因为贪图上党之地而使赵国四十万军队败与长平,邯郸几乎覆亡。其次,赵国在他执政时期,从本可以和秦相争的军事强国一步步衰落,而且邯郸之战中连都城邯郸也险被秦国攻破,魏齐事件处理得也不好,说明其政治军事能力不足。最后仅有的联合魏楚的外交胜利,主要的功劳还在于信陵君。总而言之,赵胜此人算是个老好人、忠心,但能力不足。

春申君黄歇(楚国)

黄歇以辩才扬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国太子完作为人质到秦国,被扣留了下来,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救回楚国。楚国顷襄王死后,太子完登位,就拜黄歇为国相,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也算很有才干,个人认为其能力是仅次于信陵君的。执政时期,楚国力量逐步强大,失地大都恢复。且战略眼光也不错。但是,个人品质太差。黄歇地位已足够高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居然还要动歪心思,居然试图跟吕不韦一样让国君戴绿帽,想搞个儿国君。结果恶人自有恶人磨,最终玩砸了。他和平原君刚好相反,各项能力都可以,就是道德品质太不足。

孟尝君田文(齐国)

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然而,从他爹田婴受封于薛开始,他家和主家(齐王)的关系就有点微妙。到田文为自保地位写信劝秦伐齐,后联合秦、赵等国攻破齐国,也算得上“齐奸”了吧,也许他心里只有薛没有齐。要是信陵君,也许早就来个“窃符救齐”了。

孟尝君具体处理小事能力尚可,大政方针没什么建树。且其食客虽有三千,但大多是沽名钓誉之辈,除了个冯弹剑,其余全是鸡鸣狗盗之徒。不过从他数次听冯弹剑的劝谏来看,此人倒是能够采纳人言,关键时候用人头脑清醒,宽和大度。然而从他被人嘲笑成矮子,就把别人整个村都屠戮,说明其本性有点儿偏狭。总的概括起来:孟尝君有点小私心、小才华,大政眼光不足,用人面不广,但有一定容人之量,且用人不疑。

信陵君魏无忌(魏国)

魏无忌,战国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当时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有动魏国的心思。后来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王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四公子中具有军事才能的,公认是信陵君魏无忌。秉性耿直,外交之才虽在四公子之中稳居末席,但是挥军战阵之才是无可指摘,杀晋鄙,窃兵符,胜秦国,著兵书,要知道战国末期仅有三位将领在大规模作战中硬撼过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秦军,另外两位是李牧和项燕。可以说信陵君的存在延缓了秦国一统六国的步伐。

在人品道德上信陵君也是无可挑剔的,对国家、国君忠心耿耿。为了对得起国家窃符救赵,为了对得起国君客死异乡。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但同时也是个悲剧的人,后半生颠沛流离,始终未能完全展现自己的才华。

当然四人之高下,千载之前,太史公在《史记》中已经明确的有了自己的倾向,独称信陵君为公子就足见太史公对其的尊敬。各位读者,你们心目中的四公子之首是哪位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