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项羽为什么要坑杀二十万秦兵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项羽为什么要坑杀二十万秦兵

项羽的祖上是原来楚国的贵族,他的爷爷项燕就是楚国名将,秦国在灭六国的过程中,项燕被秦国杀死,可谓是国仇家恨,加之二十万秦兵数量太多,又没有那么多补给供应,担心造反和炸营,不如杀掉最保险。(当时战乱年代将领常这样对待敌方投降士卒。)

项羽为什么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项羽认为这支秦军主力绝不是“刑奴之辈”,而是关中热血子弟,楚军焉能不疑;这支秦军以京师军为骨干,具有强大的再生复制能力,楚军焉能不惧。有此两点,项羽痛下杀手,将二十万秦军尽数坑杀,以绝后患。

当时项羽已经有40多万兵力,在诸侯中是最有实力的一个,他以为他可以高枕无忧了;由于当时粮草短缺,而项羽又是楚人,最痛恨秦人了,更担心秦兵反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们坑杀了。

扩展资料: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的始由:

赵将陈馀见秦﹑楚两军对峙,秦军处于不利地位,便以自己敏锐的智慧给章邯写了一封劝降长信,内容如下:

“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却,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

章邯看完信后犹豫不定,怕投降楚军,项羽会误以为是诈降而出兵攻击,就会得不偿丧;若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最后决定先派人去私见项羽,和项羽谈和联盟。

结果项羽怕其中有诈,随即派蒲将军率兵昼夜追击,渡过三户津,到达漳水南岸(河北磁县西南),破章邯军。随后,项羽率军发起总攻,秦军大败。

章邯再派使者前去项羽处请降,项羽考虑楚军粮草不足,便接受了章邯的请求,收编了二十万秦军。

章邯在洹水南岸(河南安阳北安阳河)的殷墟上见到项羽,向他哭诉赵高专权害良臣,二世残暴杀无辜。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封地在陕西凤翔南),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二十万秦军西进,项羽和章邯及楚军随后一起西进入关中。

在西进的路上,项羽统领的官兵大多是东方诸侯国的子弟,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曾到关中服役时,遭到过秦军的欺凌和虐待。现在秦军又反过来投降,楚军便把他们当奴隶对待,士兵不和,械斗不断。

受欺辱的秦国降卒们暗地里议论说:“章邯将军诱骗我们投降项羽,现在一起去攻关中,胜利了一切都好!要是失败了,秦二世就会杀掉我们的父母妻儿。”

项羽听到这些议论后,对黥布﹑蒲将军说:“秦军人数庞大,对我们心怀怨恨,到了关中后有了靠山,万一不听我们智慧,局面就会很危险。

不如把他们全部杀掉,只留下章邯﹑司马欣等人,再一起入关中。”大军行至新安(河南渑池东),夜里,项羽下令在城南把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巨鹿之战


项羽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史记》项羽本纪描述这段历史时说,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他们自己成为引狼入室的秦奸;又担心项羽失败,秦朝会把他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所以抱怨自己的主将是难免的。但是这些悄声的议论,并没有逃过楚军的耳目。

《史记项羽本纪》说:“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得到报告后,就找来英布、蒲将军商议,最后3人拿出意见,认为“军队里秦兵众多,如果入关后不听指挥,或者临阵倒戈,那么取胜就非常困难,不如及早杀掉,以免后患”。于是,“楚军夜间突然动手坑杀秦卒20余万人于新安城南。除将领章邯、司马欣、董翳3人外,其他降卒一律活埋。”

项羽杀掉子婴,是因为他认为为子婴对他有威胁,杀掉子婴会防止忠于秦朝的势力卷土重来。

范增对坑杀20万秦军这件事应该是默许,以他对项羽及其将领的了解知道劝也无用,无奈就只当不知道。 擅长古代战争史的秦汉专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豪分析说:被杀的秦军降卒可能只是一部分,是跟随章邯投降而中途又想背叛作乱的秦军士兵,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降军通常有一种胆怯心理,缺乏斗争的勇气。当他们的一些伙伴面临杀戮时,根本没人站出来真正反抗。这样以来,投降的秦兵编制被打乱了,这个20万建制的部队也就不复存在。“另外,也不否认虚报杀敌数字的可能。在古代战争中,有的将军打了胜仗,出于邀功的需要,会故意多报。”

秦朝20万降卒被项羽坑杀,这件事是真的么

两千多年前,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历史记载的坑杀之处就在今天的义马二十里铺一带,1912年,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此挖掘出累累白骨。如今存在的遗址是一个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的土坑。

风蚀雨淋,渐渐颓败,周围生长着青翠的庄稼和白杨。不过,在河南文物分布地图上,并没有对这个遗址的官方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这块土地真的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吗?

残暴的杀戮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项羽将诸侯兵四十余万,行略地,西至于河南。”这是公元前206年10月,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在这支进攻秦朝大本营的军队里,收编着刚刚投降的20万秦兵。当部队行至新安古城安营扎寨时,在军营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引发了旷古罕闻的大屠杀。

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告诉记者,距离新安古城百余公里的山西晋城高平西北隅,是秦兵和赵军大战的遗址,那里是秦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地方。而在相隔54年后,新安古城却上演了另外一场惊天悲剧。

只不过这次施暴者是曾经遭受秦兵奴役的六国兵士,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把秦军当年的暴虐还给了秦军。

历史学家认为,此次大屠杀的根源,依然在于秦始皇的暴政。这个君王在统一中国后,不惜民力,频繁征调六国劳役建陵墓、筑长城、修驰道,让那些被奴役的人们饱受屈辱。义军的兵士们没有忘记这些屈辱,现在他们有了机会,开始在路上随意虐待秦兵俘虏。

我们无法揣测降兵当时的心态,为了保命,他们或许只有忍辱负重。可是当队伍走到新安古城,眼看马上就要西出函谷关,秦军将士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史记》项羽本纪描述这段历史时说,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他们自己成为引狼入室的秦奸;又担心项羽失败,秦朝会把他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所以抱怨自己的主将是难免的。但是这些悄声的议论,并没有逃过楚军的耳目。

《史记项羽本纪》说:“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据说向项羽报告秦兵降卒动态的是九江王黥布,关于这点史书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如果是真的,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这种小道消息,会给20万秦军降卒带来如此惨重的杀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