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天价珠宝?为什么朱之文(大衣哥)的炒作让一些人反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世界上有哪些天价珠宝

黑王子红宝石”是一块红色尖晶石,重约170克拉。宝石已被抛光,但是仍保留了大致的原始形态。产地不太详细。 黑王子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他从该宝石的原持有者堂·皮德罗手中得到宝石,因此命名为“黑王子红宝石”。 英王亨利五世在一次对法作战中,头部受到法国奥伦康的重击,由于头上有头盔的保护才未受到伤害,镶在头盔上的“黑王子红宝石”也没有破碎。1653年,在克伦威尔统治期间,以“大红玫瑰尖晶石红宝石”的名字准备将它出售,标价40万英磅。1660年,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时期,宝石又重新回到皇冠前面中心最显眼的地方。至今,“黑王子红宝石”仍然是英国皇冠上的主要宝石之一,保存在英国王室内��

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    它说的就是世界最大、最著名、最古老的钻石之一:科-依-诺尔钻石,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山”。今年4月9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隆重举行的王太后葬礼上,举世目睹了“光明之山”光芒四射的魅力。    “光明之山”,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也是流血和死亡的祸根。根据文献资料记载,700年来,这颗钻石引发了无数次的血腥屠杀和争斗。许多一度拥有它的君主,最终厄运当头。    传说“光明之山”是在印度南部的矿山中被发现的,有关它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304年。“光明之山”原石重达800克拉,第一次琢磨后重186克拉,呈椭圆形。英国王冠上面镶嵌了2800颗钻石,其中最夺目的光芒就来自王冠顶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    孔雀御座上频发血案    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卑儿成为第一个拥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后,把它藏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并向世人宣布,自己得到了一样无价之宝,它“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粮”。    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儿的亲生儿子发动政变,把老子投入牢笼,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儿成为第一个在得到“光明之山”后遭受厄运的君王。    时光流转,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于世的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成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从此,皇宫里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不惜自相残杀。其中一个儿子用沾满了兄弟鲜血的利刃逼着父皇从孔雀御座上走下来。沙贾汗此后被软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的皇宫“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    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宁    “光明之山”在莫卧儿的皇宫中藏身近百年。1738年,莫卧儿王朝首都德里陷落在波斯人纳迪尔·沙阿手中,但纳迪尔·沙阿把德里翻了个遍,也找不到他垂涎已久的那颗钻石。    莫卧儿皇帝穆罕默德·沙阿的一个妃子偷偷告诉纳迪尔,皇帝把他最珍贵的东西藏在了裹头的头巾里。对古代礼节非常熟悉的纳迪尔立即向穆罕默德提出交换头巾,以表示双方对战果的严肃态度和互结友好的意愿。失去了城池的穆罕默德无奈只好当场解下头巾。    当天晚上,纳迪尔打开头巾,看到了躺在里面的大钻石。当他把钻石举过头顶的时候,一道七彩光芒划破夜空。纳迪尔不禁脱口而出:“科-依-诺尔!”“光明之山”的名字从此被叫响。    纳迪尔带着“光明之山”回到了伊斯法罕城。据说,除“光明之山”外,纳迪尔还把印度另外一颗名钻“沙赫”也掠到波斯。之后,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宁,纳迪尔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害死了很多无辜的人。1747年,纳迪尔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    纳迪尔死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继承了“光明之山”,也继承了纳迪尔的残暴性格。阿迪尔的兄弟废黜了阿迪尔,自己后来又被另外一个兄弟废黜。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

说起钻石之王,“非洲之星”当之无愧,这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宝石级金刚石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发现的,当时称“库利南”钻石,是一块晶体不太完整的金刚石块,颜色为无色透明、无任何瑕疵、质地极佳、重达3106克拉。“库利南”这个名字是取自当时该矿总经理的名字。   1905年1月,南非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的监督员佛烈德维尔,在矿场散步时,在夕阳的反射中发现一件闪光物体,起初他以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当他用手杖把它挑起、刮去泥土之后,他一下子惊呆了,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块大如拳头的金刚石。由于他获得奇宝,而得到了一万美元的赏金。   这块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英国政府用75万美元买下,运往英国,并于1907年献给英王爱得华七世,作为英王六十六岁的寿礼。后来这块巨大的金刚石被送往荷兰首都进行切磨,对这块举世无双的“库利南”钻石,多位专家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分析评估,最后一致决定把该金刚石分割成三颗大钻。专家们慎重地研究了它的分裂方向,并在分裂方向上先开一个四分之一寸的缺口。1908年2月10日下午,英王亲自选定荷兰著名钻石分割专家约瑟菲赤兄弟二人负责分割。在分割现场有一顾问小组陪同,随时研究变化情况,并请一位医生和两个护士现场保驾。假如他们的估计有丝毫偏差或用力不当或下锤角度错误,这块金刚石可能会分裂成上万粒碎石,那时分割专家的前途名望将就此终结。此时房内空气十分紧张,分割专家将钢刀锋刃直插预先划定的缺口处,举起木锤猛力向刀背一击,刀锋断了!巨钻丝毫未裂,此时分割专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还算镇静。再举木锤,此时紧张得连呼吸也感困难了,分割专家大力一锤打在了新换上的刀背上,钻石按计划完整地分割成三块。此时分割专家也立即昏倒在地,以后又在医院里休养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常态。   巨钻分割完毕后,于同年3月3日开始切磨,由三位琢磨专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费了八个月时光,琢磨成最大的四粒钻石。   “库利南第一”为梨形,是最重的一粒,重530.2克拉,后来镶在英王的权杖上,这粒巨钻称“非洲之星”。它有74个刻面。   “库利南第二”为方形、重317.4克拉,后镶饰在英王的王冠上。   “库利南第三”为梨形,重94.4克拉,镶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利南第四”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专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钻石分割为二,即“库利南第三”和“库利南第四”而成。它镶饰在英女王王冠的边上��

这颗蓝色的大钻于1792年在法兰西的国库中被盗。窃贼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它被重新琢磨了一次,重量减为45.52克拉,并于1830年在伦敦的珠宝市场上出现,当即被银行家霍普(Hope)买去,价值18000英镑。从此,这颗蓝钻就以它新主人的姓氏为名,叫做“霍普”。由于英文Hope又是希望的意思,故此钻又名“希望”。银行家霍普终生未婚,他将蓝钻传给外孙(其条件是要他改姓霍普)。这位新的钻石主人后来娶了一位美国女演员约西为妻,不久,小霍普破产,约西和他离了婚。约西于1940年死于美国坡士顿,她在晚年穷困潦倒,经常埋怨那顾蓝钻“希望”给她带来了难以摆脱的翘运。1906年,小霍普为清偿债务被迫卖掉了蓝钻“希望”,此后的两年之内,“希望”被转卖了多次。   1908年,蓝钻“希望”被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二世用40万 美元买走。据说,经手这笔买卖的商人在带着他的妻儿出门时,汽车翻下了悬崖,全家一起遇难。蓝钻“希望”在土耳其宫廷中由苏丹赏给他的亲信左毕德佩戴,可不久,左毕德被苏丹处死。   1911年,美国华盛顿的邮政负责人麦克兰,用11.4万美元购得了蓝钻“希望”,他将它送给自己的妻子作为礼物。有人告诉麦克兰夫人,说这是一顾会带来噩运的钻石,并谈了不少历史上的传说,麦克兰夫人一笑置之。她经常佩戴此钻, 并常与她保有的另一顾名钻——94.8克拉的“东方之星”同时佩戴,以显示豪华与富有。也许是巧合吧!就在麦克兰夫人得到蓝钻“希望”的第二年,她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而她的丈夫麦克兰先生不久也死去,她的女儿又因为服用安眠药过量而死。   表克兰夫人于1947年去世,美国著名的大珠宝商温斯顿,在1958年买下了她的全部珠宝,成了蓝钻“希望”的新主人。后事如何呢?温斯顿带着这颗噩运之钻,在不同的季节多次飞越大西洋,当然,都平安无事,不过,倒遇见了一件趣事。   一次,温斯顿和他的妻子一起,到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去,回纽约时他妻子先一天乘飞机走,温斯顿本人于第二天 飞返纽约。温斯顿夫人的飞机按时起飞,按规定在亚速尔群 岛的玛丽亚机场中途降落加油,由于飞机引擎发生了小故障, 因而耽误了约3个小时。在等待修理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位男乘客提出拒绝再乘这一架飞机旅行,坚决要求改乘第二天的飞机,于是他下飞机走了。 温斯顿并不知此事,他在第二天去里斯本机场的路上,接到了妻子打来的电报,说她已平安抵达纽约。温斯顿将此电塞进衣袋,随即登上飞往纽约的班机,飞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