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难于登天为何说印度难以实现世界大国的梦想?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大国崛起难于登天为何说印度难以实现世界大国的梦想

印度人很相信命运,没有努力创造条件做富人的决心,认为自己的穷困是命运决定的,反之中国人拼命追求富裕生活,从小就勤学苦练出入头地,这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区别。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魏国霸业中衰,齐得其名,秦得其利。

非惟天时(地缘),抑亦人谋也!

想开疆拓土的齐,却仅得其名

齐威王给自己的儿子,后来的齐宣王起的名字叫田辟疆。他想要给齐开疆拓土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

马陵之战,魏国认怂,魏惠王“抱质执璧”,亲自跑到齐国谢罪。

前334年,魏王又与齐“徐州相王”,尊崇齐国。

新老霸主结盟。看来,齐王似乎迎来了开疆拓土的良机!

其实:这一切,都是魏王给他设的局!

原来,马陵之战后,魏惠王不服,惠施献计:“现在以我们魏国的实力,自保就不错了,硬杠杠不过齐!我们应该表面结好齐国,暗地里···”

魏国开始了“阳与齐而阴结于楚”的外交策略,表面与齐结盟,相约伐楚,暗地里又联络楚国,要楚伐齐。

前333年,楚威王果然来攻,赵、燕响应,一起攻齐。


齐国在迎战中发现:盟友魏在一旁安静的微笑···

齐王无奈,只得与楚卑词请罪,又与燕、赵求和。这才度过这次难关。

此次受挫后,齐国被迫放弃了乘势发展的念头,转入外交关系调整期,等待下一波发展。

闷声发大财的秦

马陵之战,秦国君臣笑得牙都疼了!魏齐连续交战,卫鞅也是费了好大心思的。现在,这些努力都没白费呀!

从此,秦国开始了一波闷声发大财的历程。


马陵之战同年与次年,商鞅就密集地两次伐魏,获胜。

孝公死后,商鞅被杀,秦国休息了一阵,8年后,又开始了一波大发展!

前330年,公孙衍攻魏,歼敌4.5万,得河西!

前329年,再次攻魏,又得汾阴心、皮氏、曲沃等地。

随后,魏楚矛盾加剧,秦国开始火中取栗。

首先,秦忽悠魏,派万余兵支持魏,与楚交战。击败楚军,魏军也疲惫之时,秦军迅速攻魏,攻取蒲阳。

随后,秦又扬言要与楚一起伐魏,魏王被吓坏了,一口气割了上郡15个县给秦!

马陵之战后,短短10来年(包括秦因孝公去世调整的8年),秦国就完成了数百年的夙愿!


秦就此夺取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河西、上郡,控制西河天险,拥有崤函之利,大河之险,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了!

地利与人谋

秦得其利,齐只得其名,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差异,套用诸葛亮的话“非唯天时(地利),抑亦人谋也”。

1、地利因素。

自镐京沦陷,平王东迁后,中原因其突出的政治影响、富庶的经济,都更为敏感。因此,中原各国,对齐的向东扩张,天生更为敏感。

因此,面对秦、齐夹击的局面,魏国采取的是先齐后秦的方针。

也因此,楚在齐魏争端中,助魏击齐,却在秦魏争端中,态度消极。


后来公孙衍主持“五国伐秦”,楚依然只是名义参与,不出兵参与。

这种地缘因素,在此后的历史演变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秦攻蜀、楚灭越,诸侯都静观其变,唯齐灭燕、灭宋,招致各国联合干涉。

2、人谋因素。

纵观历史,成大业者,既有据四边者(如河北刘秀、关中秦汉唐),也有处四战之地者(如曹操、朱温),地缘因素从来都不单纯构成决定性因素。关键还看人谋!


秦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无论是外交、军事,其实际目标都是:控制河西、上郡,在东进的路上掌握主动!其实际对手都只有一个:魏国!

而相比之下,尽管齐国同样展现出了一连串杰出的谋略。但却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先联韩、赵与魏争霸;后是联魏与楚、赵作战;然后又是在联楚制秦和联秦之楚之间摇摆不定!

这一点,在齐处理“五国相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晋与燕、中山会盟,相互承认王位。齐耻于与中山共王,居然要割地给魏赵,相与攻中山。结果,在中山的一系列外交说服下,又被迫承认了中山称王!


齐国的外交走一步算一步,不但没有长期目标,就是中期目标也是如此多变!

因此,齐外交,看似灵活,实则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再则,齐国的扩张思路也是十分不当的。

秦虽然灭巴蜀一鼓作气,但对高度敏感的三晋,采取的是蚕食策略。频繁进攻,但每次的战略目标不大,都是一小部分地盘。小步快跑,步步做强。

而齐呢?在他所处的环境,他的扩张本来就容易引起列国恐慌,但他却是“要么不打,要么灭国”!灭燕、灭宋,都是一口吃掉!


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不噎死才怪!

难怪,齐国虽然久怀扩张之心,却在一系列“努力”后,遭受联合打击,一蹶不振了!

因此,魏国衰落,秦得其利,齐仅得其名。这背后有地缘因素,更反应了两国统治者在“人谋”层面的巨大差距。

在以后的历史中,这两种差距不断拉大,塑造了两国截然不同的命运!

你觉得一个大国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三个方面可以找出答案的。一是文化,我们说的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是什么呢?是文化理论,这是一个国家倔起的根。文化的灵魂,它的至高点必定引起经济军事实力的倔起。文化,经济,军事这是衡量国家的标准。一个落后的文化不可能成为强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指中国新文化的诞生,是中国倔起的原因!???

越南版大国崛起,越南有可能成为大国吗

整个问题......当然是有,而且可能性高达0.000000000001%。

作为和我们纠缠了上千年的国家,越南和我们的关系总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直到今天,虽然硝烟散尽,但仍势同水火。

而两国关系之所以如此僵硬,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

在越南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持续数千年的大国梦!

从938年摆脱南汉统治走向自立开始,越南就一直在领土扩张和国力膨胀的道路上狂奔不止,甚至在20世纪仍旧没有停止的迹象,直到遭遇到我们的雷霆暴击。

执着的越南人,用1000多年的矢志不移来证明自己确实有冲击大国的可能性,但这个世界对越南从来不够友好,并注定了越南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俱乐部的一员。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自身条件不足

今天的越南,国土面积331,688平方公里,人口9270万(2016年),无论是人口还是国土面积距离世界大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而今天的数据,也是越南人用长达8个世纪的辛苦扩张得来的。

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占据着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是为“交趾”,囊括了今日越南版图的中部和南部,最大面积占到今日越南国土的2/3。

960年北宋建立后,由于北方强国契丹的存在,以及内部重文轻武的蹩脚体制,对于交趾的镇压力不从心,交趾遂最终取得藩属国地位,与中原王朝渐行渐远。

而到蒙元和明朝征服交趾时,因去国日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