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女胸痛入院,确诊乳腺癌,得知癌症诱因后,哭喊男友害了
发布时间: 2023-07-11

早上八点,医院诊室门口就已经聚集了不少等待叫号的患者。其中有一个小姑娘,看起来非常年轻。她不像其他患者,还带着陪同的家人朋友。一个人,满脸憔悴地坐着等护士叫号。

等到了诊室之后,医生一看她的病历本,小姑娘才19岁,轻声问她:有哪里不舒服啊?

女孩满脸倦容,小声地说:我胸痛,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已经疼好几个礼拜了。有的时候,腋下也有点疼。

医生按她所说,如实记录着,然后继续问道:月经怎么样?还正常吗?

女孩老老实实回答:以前就不太准时。最近好久没来了,我怀疑是不是怀孕了导致的...

听到这话,医生开始询问:是不是有男朋友?有性生活么?月经具体多久没来了?

女孩含含糊糊地嗯了一声,然后告诉医生大概有三个月没来了。

做完记录之后,医生准备让女孩做一个检查。当医生戴上手套,让患者撩起上衣,简单查个体的时候,发现女孩的右上胸部有一个明显的肿块,而且表面并不清晰。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医生心里暗叫一声不好!这位患者的运气,不会这么差吧?

带着这样的揣测,医生继续让女孩自己指出来腋下哪里不舒服。患者所指出来的位置是右边腋下靠近第四肋的位置。医生把手放在那里,发现此处淋巴结肿大。

此时,医生已有了五成猜测,便给女孩开了一个乳腺的钼靶检查。女孩子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只是低头默默出去做检查了,一声不吭。

两个小时之后,女孩带着检查报告回来了诊室。医生接过检查报告,上面赫然写着:高度怀疑乳腺癌,乳腺肿瘤较大,边界不清晰...

看到检查报告上的文字,医生的眉头紧皱,开始询问患者:最近,你的乳头是不是会分泌一些液体?

女孩一听医生的话,吓得瞪大了眼睛:是啊,你怎么知道?我还以为是不是怀孕了...

展开全文

此时,医生心里的猜测已经被证实了8成。他严肃地告诉患者:你现在的情况不太好。需要再去做一个穿刺检查。

之前已经看到钼靶检查结果的女孩,脸色变了:医生,我是不是真的跟那个报告说的一样,得癌症了啊?

医生只能先安抚住她的情绪:可能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了。但你也别太担心,先做个穿刺吧,避免误诊。

当穿刺结果出来的时候,女孩彻底崩溃了...这么大的事情,她也找不到家人、朋友来帮助她,哭得连护士都看不下去了。

原来,女孩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跟着爸爸一起过。父亲对她的陪伴非常少,总是把她丢给家里亲戚代为看管。大了点,就反锁在家里。

16岁之后,女孩就没有再读书了。她一个人去到大城市打工,做的是饭店的服务员。上班的同事当中,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男孩很是照顾她。

晚上下班回宿舍,男生会骑个单车接送她。平时上班,男生也对她多加照顾。一来二往的,小姑娘就跟男孩谈起了恋爱,同居在一起了。

同居一段日子之后,男孩的性格好像就变化了。。。他总是以男朋友的身份对女孩提要求,要求跟她“亲热”,以不舒服为由要求不戴套。之后变本加厉,哄骗女孩吃紧急避孕药。

听到这里,医生的脸色阴沉。女孩子的年纪太小,缺乏相关的知识教育。紧急避孕药对身体的危害太大了,她居然受人蒙骗,一点都不心疼自己的身体!

根据女孩回忆,在谈恋爱的这几年当中,她可能吃下了上百颗紧急避孕药。男孩嘴上说,没什么关系。就算真有什么问题,以后他们俩到了法定结婚年纪也是要结婚的。有他给女孩兜着底,有什么好怕的。

可是包括女孩在内的很多人不知道,吃避孕药吃出癌症,这件事并不是天方夜谭!

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市面上的避孕药都含有两种物质:雌激素、孕激素。这两种物质调节女性功能,帮助起到避孕功效。虽然从目前的研究角度而言,乳腺癌的病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但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的激素水平的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996年的《柳叶刀》就曾发表过一篇论文,数据涵盖了15万女性的资料,结果显示:使用过避孕药的女性乳腺癌相对风险增加了7%-24%。当停用避孕药之后,患癌风险下降。

而且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主流的口服避孕药(混合激素型)列入了一类致癌物。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也曾指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再服用避孕药的话,患上乳腺癌的几率增加11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前的研究当中,受试女性使用的是老一代避孕药,激素含量是新一代避孕药更高的。

但这就意味着,现在的避孕药更安全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2017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公布了一项由丹麦科学家组织,涉及到180万女性,时间超过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服用的是激素含量更低的新一代避孕药,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仍比普通女性高出20%!

口服紧急避孕药,不一定100%会得上乳腺癌。但是它对身体的影响,也不该被忽视!紧急避孕药,半年只能吃一次。希望大家多一点保护自己的意识,别像这位患者一样,三年内吃了上百颗紧急避孕药。世上可没有后悔药!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