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环境人像特写照,有什么方法能使画面更唯美?五官并不精致的模特,如何拍摄“特写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拍环境人像特写照,有什么方法能使画面更唯美

喔,谢谢哨爷提问。

环境人像人人都能拍,而且环境人像有很多“款式风格”,每个摄影师的拍摄手法不一样,对于“唯美”风格的理解和表达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是让侍墨姑娘拍摄“唯美”风格的环境人像,我想,我大概会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吧——也给屏幕前看这篇原创文章的您,一个参考。

让画面的色彩鲜艳一些

  • 色彩是能够带给人心理暗示的。

在美术课程中,专门就有一个章节是讲色彩心理学的。打个比方,红色会让人联想到火焰,能够给人带来热烈的感觉;绿色会让人联想起森林,让人觉得舒缓、安静。

同理,颜色鲜艳的画面,更容易刺激感官视觉,让人产生美感。试想,如果您站在一个花圃前面,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画面很美?同样是这片花圃,如果是在冬天看到一片枯黄,你还会觉得美吗?你只会觉得破败。

  • 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主要包括摄影背景和摄影主体两个方面。

试想,如果让一个穿着黑衣服的女人站在五颜六色的鲜花丛中……感觉是不是很奇怪?如果是换作穿着粉色的、黄色的女孩站在鲜花丛中,你会不会觉得眼前的画面很唯美?

前期或者后期加柔处理,增加朦胧感

摄影作品,是摄影作者,对于自己创作思维的具象表达。每个摄影创作者的表达方式不同,如果说画面颜色鲜艳是直接表达,那么,让摄影作品体现出朦胧的感觉,营造梦幻美感,就属于间接表达。

让摄影作品体现出朦胧的感觉,可以有两种方法。

  • 其一,是前期“加柔”。

比如,有些摄影师会在镜头的UV上面抹一些凡士林油;或者,简单粗暴地套个塑料袋。

如果拍摄条件允许,摄影师也可以隔着纱巾拍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找女模特借玻璃丝袜,套在镜头上拍摄。

在这里,侍墨姑娘要敲一下黑板——我说的丝袜是玻璃丝,不是天鹅绒。男摄影师可能并不关注丝袜的质地和颜色,但是作为妹子,侍墨姑娘可是穿过很多颜色和不同质地的袜子的。简单讲,天鹅绒的袜子 会比玻璃丝厚,相应的,透光率就会差很多。摄影师拍人像,制造朦胧感的前提是要把人拍清楚,如果套在镜头上的袜子太厚……你觉得摄影师还能把人拍清楚吗?

到时候就不是朦胧感啦,是整个人都被蒙住了。

  • 其二,是后期“加柔”。

一个正常的男性摄影师是不会有很多各种颜色各种质地的丝袜的。当然,如果是秃头的油腻大叔非要扮萝莉,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摄影师并没有那么多前期拍摄“加柔”效果的道具,那就只能凭藉强大的后期处理技术来给照片“加柔”啦!

值得一题的是,现在手机App修图的功能也日趋强大,除了在电脑上修片“加柔”,用手机给照片后期“加柔”,也是可以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看你会不会用了。

拍摄身体局部特写

既然是拍摄环境人像特写,那么我们不妨把拍摄思路拓展得更宽泛一些。特写镜头并不是专指面部特写,虽然面部特写确实是占的比重会多一些。有很多看上去很美的特写镜头,其实并没有把拍摄重点放在模特的面部,而是重点表现模特的手指、模特的锁骨、甚至是模特的小腿、高跟鞋等等。

这种拍摄方法很文艺。拍摄重点是不让模特的面部出镜,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

表现一个女子美丽,却绕过她的五官。这个创作思维早在汉代就有了——

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集《陌上桑》里,罗敷就是一枚美丽的女子。但是,作者在描写罗敷的时候,独独绕开了她的面貌。这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长什么样?正是因为作者没写,所以每个人心里想的都不一样。

五官并不精致的模特,如何拍摄“特写”

人像摄影主要就是要把人拍得漂亮。我在给模特拍照时,要提前观察模特的脸型,气质。什么时候拍出反差,什么时候该表现模特的皮肤质感,什么时候应该掩盖模特的生理缺陷,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给模特拍照时需要注意一点技巧。如果模特的五官不是很精致,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拍摄模特的特写和近照。如果模特的脸型比较胖,我们可以,采用头纱或者小饰物来遮挡。如果模特的眼镜一大一小,我们可以调整拍摄的角度。

总结,眼睛难看的闭眼拍!

一只大一只小的,拍侧脸!

嘴巴难看挡嘴!

下图示范照片!

搞不懂特写和微距之间的差别,是一个概念吗

摄影中的特写和微距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在说明这二个概念的差别前,先让我们结合下面的图例,简单说明下什么是摄影景别。摄影景别,是指由于摄影镜头与被摄体的拍摄距离不同,而形成被摄体在拍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摄影景别的划分,由远至近一般可分为五种(如下图中以人物为例):(1)远景:被摄主体所处的环境。(2)全景:人物的全部和周围背景。(3)中景:人物膝部以上的部分。(4)近景: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5)特写:人物肩部以上的部分。
我们再比较下一组图例,更加直观的看看在上述五种景别中,飞鼠在场景画面上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现在回到问答题,
结合一些图例说说,摄影中的特写与微距二个不同概念。

1,摄影中的特写。指的是以被摄主体的局部特征为拍摄对象,并让拍摄对象充满画面,表现的是拍摄对象的细节特征的一个景别。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给观者以强烈的观感与印象。如下图例中老者《手》的特写。
再如下面图例中,树蛙的头部特写。
2,
微距摄影的定义。关于微距摄影的基本定义有这么三种说法。其中二种说法是,将影像比大于或等于1:1的摄影称为微距摄影。第三种说法是,在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拍摄1:1—1:4左右的影像比都属于微距摄影。如下图
影像比,也称:放大率。指的是成像的影像大小与被摄物体实际大小的比率。在放大率1:X中,左边的“1”代表的是影像大小,右边的“X”代表的是被摄物体大小。左边的数值越大,就表示放大率越高。右边的数值越大,表示放大率就越低。比方说,放大率1:1时,则表明影像大小与被摄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放大率是1:4时,影像的大小是被摄物体的1/4。放大率是6:1时,影像大小是被摄物体的6倍,这个时候已经是显微摄影了。
说到这,我们可以明白了特写与微距二个不同的概念了。特写,是拍摄场景画面中的一个景别。是在摄影过程中,通过放大与突出表现被摄主体的某个局部细节特征,达到产生强烈的视觉观感效果。微距摄影,是通过微距镜头(或近摄器材)对微小物体或物体微小局部进行近距离的拍摄,实现(放大率》1:4)将微小物体细节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摄影类别。
摄影中的特写与微距虽然概念不同,但在实践拍摄中,特写,既存在于常规的拍摄中,也存在于微距摄影中。如下图例《树蛙》,既有常规拍摄下的全景与特写的拍摄,也有微距中的特写拍摄。再如下面图例中,微距摄影下的《食虫虻》,既有微距全景的拍摄,也有食虫虻复眼的微距特写拍摄。微距摄影中的全景与中景的景别
说明:文中所用的图例中,有些应景图片会与所描述的定义(如远景图例)有一些不符,请见谅。

(原创图文,分享实拍感受,如有疑惑请留言,谢谢您的观看支持与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