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古代战争死过很多人,怎么很少挖出骸骨和兵器呢?历史上战争结束后,死亡士兵的尸体怎么处

 

2023/7/18 4:22:52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古代战争死过很多人,怎么很少挖出骸骨和兵器呢

关于这个问题,兔哥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远古到现代,人类一路走来,战争始终如影随形。有关古代战争的文献、书籍也以脍炙人口的演义形式流传下来。很多对战争的描述颇具感染力,古代打仗兵阵烈烈,旌旗蔽日,少则杀敌几万十几万,多则杀敌数十万。三万破敌几十万,八百破敌十万的战例也被以演义的形式描述的精彩绝伦。然而,古代伤亡如此惨烈的战役,现在却很少发掘出大量的古代战争的人员尸骨和大量兵器,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人的尸骨也是会自然消失的,人死后,骨头是腐烂最慢的,但是人的骨骼也属于有机物质,由钙质和磷质构成,受气候,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随着时间流逝也会慢慢的分解掉。骨骼保存时间长短和保护方式,和自然环境有重要关系。被发现的保存时间长的古代骨骼都是和自然环境有关系的,有的埋在干燥环境中的尸体会变成干尸,而经过特殊处理的尸体会变成木乃伊。

古代战场的上的尸体遗骸很难长时间留存下来和自然环境以及古代战争中对尸体的处理方式有关系。古代打仗对于死亡士兵尸体处理是很暴力的,死亡人数多,很难给予厚葬,基本都是集体性的处理,有很多干脆就曝尸荒野,任其自生自灭。

古代战争对尸骨的处理;

(1)掩埋;古代打仗对于尸体处理最为人道的一种,就是对死亡者的尸体进行掩埋。不过,这种掩埋,对于人数众多的尸体处理不可能每人一口棺材,特别是通常情况下都是获胜的一方打扫战场,因此,多选择一个自然的低洼处或者是自然沟壑,集中掩埋,这样相对容易。而随着时间流逝,很多埋尸地点都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无法被发现,大多数都会腐烂分解归于自然了。

(2)焚烧;古代战场上士尸体数量多,那个时候野兽也远比现在多,为了防止尸体掩埋被野兽破坏,引发瘟疫,对尸体进行焚烧。不过,焚烧尸体西方古代打仗时比较流行,我国古代不多见。采取焚烧也就自然没有了,也就无法被挖掘出来了。

(3)坑杀,也叫筑京观;这个在古代曾经很流行,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有2000多年的历史。驻京观就是将敌人的尸体收集堆积起来,然后用封土给做成一个高冢。长平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战俘,这里所说的坑杀,就自先把战俘杀害,然后用尸体筑京观。筑京观是古代打仗处理尸体的一个主要手段,即可以对尸体进行处理,又可以以此展示自己的威风,渲染战果,这种方式在各朝代史书中都有记载。例如,后唐书中就有描述:“横死三十里,王重筑尸为京观”。

现在发现的汉京观遗址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今东、西子城村之间,占地50亩。是东汉中平元年(184)时,当时的黄巾军首领张宝率军与皇甫嵩在曲阳(今晋州市)发生的一场大战,结果张宝战败,他和手下10万人被杀,皇甫嵩用张宝和部下尸体筑京观展示军威。后来,这个京观遗址随着时间流逝也荡然无存。

(4)抛尸荒野;这种情况很多,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杜甫的《兵车行》里面就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词句。

(5)作战环境因素,古代打仗很多都是利用江河湖泊做为屏障,例如,刘邦和项羽的彭城之战,项羽就把刘邦的五十多万大军引入泗水和睢水,项羽率3万精兵大败刘邦,刘邦大军多少都是掉进水里淹死的,也就无从收集尸体了。

除此之外,给有将尸体由老乡带回家乡,甚至是吃掉的说法,但这应该不是主要处理手段。

之所以现在难于发现古代战场的尸骸主要是自然环境变化的因素,人的骨骼也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分解归于自然,加上古代打仗对尸体的处理并不会选择一个便于长久保存尸体的好的环境和方式,也就难于发现了。

至于兵器,古代使用的冷兵器容易腐烂,能够被发现的大多数都是环境相对好的地方,包括一些保存完好的有身份的墓主人的坟墓里。自然环境下很难长时间留存下来。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上战争结束后,死亡士兵的尸体怎么处理

马革裹尸还是最好的下场了,大部分死亡士兵的尸体都只有一个下场——曝尸荒野。

野战中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边追,一边逃,死者遍地都是,逃的只顾逃,追的也没工夫打扫战场,然后那些尸体就丢那儿不管了。

有时候某些战况比较激烈,士兵们的尸体会绵延一路,甚至死人连河沟都能塞满,把水都淤积住。

即便有后续打扫战场的部队,他们的处理方法也是以简单省事为主,剥下铠甲军械,搜刮出值钱的东西,然后附近有山沟就丢山沟,有树林就丢树林,只要不碍事就行。

运输和处理是尸体是很困难的事情,在缺乏交通工具、道路的古代,仅靠人力搬运这些尸体都很难,军队们不会在这上面耗费太多的力气和时间。

即便在现代,快速处理战场尸体也不一定容易。

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在一些残酷的岛屿战后,不得不用推土机处理尸体。

苏德战场许多地方根本没有打扫,至今仍丢弃着大量双方士兵的尸体,挖土党挖这些东西都挖成了产业。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由于来不及转移,许多战友的尸体都是以薄土覆盖,匆匆埋葬。

车臣战争中,被打得头破血流的俄军,许多尸体都没有收回,甚至战后很多年还发现有成堆露天丢弃的尸体。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争中,阿塞拜疆出动了挖掘机处理己方尸体,场面令人不忍目睹。

古人没有推土机、挖机,很难快速处理尸体。那些死人较多的战场,通常等不到人们去收尸,尸体就已经腐坏朽烂,或者让野生动物给吃掉了。

腐败的死人很容易滋生病菌,这对古代的军队而言是个相当麻烦的事情,他们宁可眼不见为净,也不愿因搬运尸体引发瘟疫。

在中国古代,许多处理战场尸体的工作,都是由驱赶或征发的民夫来完成的。

古人当然也明白死人过多会造成瘟疫,但军队可以躲,民众却不能逃,一般这些收尸的工作会由官府出面征发民夫进行,以避免给州县带来灾害。

有的时候,随军的民夫也会被军队命令完成这项工作,或者干脆交给不顶事的辅军来完成。

当然,等待他们处理的多半都是已经搜刮一遍的尸体,古代打扫战场是美差,兵甲、细软都是很值钱的东西,一般都会让将领的“嫡系”给先行扫荡掉,后来真正的收尸者干的都是苦力活。

因此也别指望他们能对那些尸体多么友好,能找个坑,找个洞,找个山沟丢进去就算不错了,肯撒上两锹薄土,已经是给你施了恩情。

图省事儿的,拿鸡公车拖着往山林里一丢,或者原地上两铲土,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大多数时候,民夫们所做的也不过是眼不见为净罢了,史书也几乎不会讲这些细节,只有“可怜无定河边骨”之类的诗歌会为士兵们暴露的白骨传唱。

于是某些人烟稀少又冤魂众多的古战场,渐渐会成为谁都不敢过去的“禁区”。

腐烂的尸体大量堆积在一地,会吸引来大量食腐的野生动物,如老鼠、狐狸、狼群、乌鸦、秃鹫等等,它们大快朵颐,吃人肉吃得肚儿滚圆,然后大量繁殖。

尸体的污染,病菌的滋生,野生动物的泛滥,会给周围带来巨大的危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最终造成更大的无人区,将它们埋进历史的尘埃中。

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如此,两个城主打仗,打完了收走死人的兵器甲胄,尸体就扔着不管了。然后附近的村子出人清理尸体。

有些彪悍的农民,会抢在军队前面打扫战场,搜刮财物和武器,甚至还会“捕捉”一些活口武士拿来换钱。

这些农民装备精良敢打敢杀,因此一般的武装也不敢惹他们。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后才逐渐减少。

中国古代长期的攻防战中,尸体就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了,无论是守城的还是攻城的,为了杜绝瘟疫的横行,整理攻守场地,都会及早对尸体进行处置。

城下的尸体当然是没法收的,城上守军巴不得有些恶臭熏天的残骸拦路。打着打着,城下的残骸就化为血泥了。

城外的一般是找个专门的场地集中处理尸体,或埋或烧,有些同乡甚至还能雇人托人把尸体送回去,赚一笔银钱。

城内的就麻烦了,尤其在那些旷日的围城大战中,尸体肯定是不能堆积的,所以他们唯有集中焚烧这一条出路。

破城后就又是另一番景象,攻城军队往往会烧杀抢掠一番以振士气。比如曾国藩破天京,全军掠夺,分段搜杀,秦淮河里尸体如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