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王翰写的古诗《凉州词》的拼音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很多人都写过凉州词,然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王翰与王之涣的。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非诗题,是凉州等边塞地区一带流行的曲调名,慷慨悲歌,很多诗人喜欢填写新词。

都是七绝,都是诗人久负盛名之作。

王翰撷取的是戍边将士欲赴沙场,痛饮狂歌的画面,王之涣更像个摄影师,从远而近,镜头对准了边塞雄浑苍凉的背景。

王翰的诗胜在格调,豪放乐观中又不免悲壮沉郁。

开篇即是盛大的宴会,热闹绝伦,激情四溢,葡萄美酒,精美的夜光酒杯,还有豪爽的推杯换盏畅快痛饮的人群,丝毫与战争死亡无关,然而,酒饮歌尽,是沙场征战,几人可回的残酷与悲壮。所以这是将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豪情满怀,悲壮慷慨。

王之涣的诗胜在意境,孤城雄浑壮美却又苍凉寂寥。

黄河汹涌逶迤得如巨龙穿梭云间,群山高耸中是一座孤城,宣告他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却又免不了被世人遗忘的可怜。高傲的城池响起悲凉的柳笛声,那是戍边将士夜深人静无法抑制的乡愁。王翰的诗,以豪壮的爱国情摄人心魂。

宴会的肆意纵情,热闹无比的背后是将士沙场胜负难决,生死未卜的悲情,莫要笑我疯,这可能是最后的狂欢,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王之涣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悲喜哀愁。

大河高山,壮阔绝美,是大唐大好河山,是将士的骄傲,然孤城暮色,柳笛声残,是将士疲累不堪无人可知的乡愁,是被孤立于偏远荒凉地区的孤苦落寞。

王翰的诗,笔法重渲染,以乐衬悲。

葡萄美酒,酒香四溢,夜光酒杯,玲珑剔透,马上琵琶,乐音激奋,铿锵有力,无一不在渲染,声色光影,目不暇接。

王之涣的诗,刻意绘景,奇丽孤绝。

云间黄河奇丽,犹如缎带飘逸,万韧高山孤绝,是天然屏障,一座孤城,就显得格外悲壮苍凉。边塞独有的奇景,给人震撼的力量。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王翰的诗:“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诗境浅说》评王之涣的诗:“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王翰写的古诗《凉州词》的拼音怎么读

liáng zhōu cí

凉州词

wáng zhī huàn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拓展资料:

诗文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凉州词》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解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的《凉州词》为什么能被誉为“无瑕之璧”,真的毫无缺点吗

明代王世贞曾在《艺苑卮言》中评价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王世贞盛赞这首“葡萄美酒”的绝句是“无瑕之璧”,几乎没有缺点,才子王世贞所说的,便是王翰下面这首《凉州词》,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作,更是一首曾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王翰以热烈的笔触,铿锵的音调,瑰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出了一幅边塞豪饮、马革裹尸的壮烈场面,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志士仁人。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便见与众不同,一般边塞诗,总是以描写边塞的艰苦环境起笔,但是王翰在此处,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五光十色的豪饮场面,夜光杯中盛满了葡萄美酒,仿佛一下子带我们来到了一场香气四溢、觥筹交错的盛大宴会中,让人感到兴奋。

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豪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曲,更为这场宴饮增加了欢快的气氛。诗人用了一个“催”字,这似乎给人带来疑惑,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正饮酒间,战事突起,兵士们来不及喝酒了,赶紧列阵出发?如果这样理解,和后面两句,似乎对不上;如果解释为,催促也没用,还是豪饮不止,似乎也解释不通,因为那种马革裹尸的豪迈,不符合将士们的形象;也有人解释说,西域胡人本就是在马上弹琵琶的,所以这里只是渲染了一种宴会的欢乐气氛。各种说法,看起来都有各自的理由,那么催字该当如何解释呢?我觉得,没必要非得解释清楚,我们只要感受到那种气氛,只要能与后面两句产生鲜明的对比,也就足够了。

前面豪饮的场面,将两句的悲凉衬托地更加鲜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前人解释说,这是以乐景写悲情,比如,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也有人说,这是“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乍一看来,这两句诗的确是无比旷达,充满豪情的,为什么会感觉到“悲”呢?试想,宴会中,有人醉了,有人哭了,有人不想喝了,但这时突然有人高叫:为什么不喝了?即便是醉倒在了战场上,也没什么可笑的,因为自古以来,征战的人是没有几个能活下来的!可见,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这种视死如归的勇气,与这葡萄美酒的宴席,不是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但我们仔细想来,却能感到这大乐之中蕴含的大悲!

王翰的这首诗,可以说,只是描写了一场欢乐的盛宴,但是,这宴会是不同于那种浅酌低唱的哀愁之会,而是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士兵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也正因为如此,王翰这首边塞诗,在整个盛唐中,都是极具特色的,千百年来,也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徐增《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妙绝,无人不知……”,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更是盛赞:“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王翰为什么要写《凉州词》

王翰为什么要写《凉州词》?当然是反战!

这首诗被明代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