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在水下如何睡觉的?地球上哪种鲸鱼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鲸鱼在水下如何睡觉的

鲸类属于哺乳动物,它们也需要睡觉,也要休息,但是在茫茫大海之中,鲸是如何睡觉的呢?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鲸类睡眠行为都是猜测的,直到2008年,一支来自英国和日本的生物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群处于睡眠状态的抹香鲸,终于揭晓了答案:

图注:从海面拍摄到的处于集体睡眠中的抹香鲸,图片来自网络

科学家发现抹香鲸群会以垂直的状态在海面以下15米左右之内进入睡眠状态,就像浮木一样,其睡眠时间与人类相比真的是非常短,在6至24分钟之间,相当于人类的打盹。抹香鲸在水面上换气之后,就会以闭气状态在海面之下进入睡眠。科学家估计抹香鲸的睡眠仅占其一生时间的7%。

2017年,摄影师Franco Banfi在加勒比海拍摄到了抹香鲸睡觉的珍贵照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除了自然状态之下的鲸类,我们对于鲸类水面更多的认识来自于圈养的鲸类, 比如虎鲸。

自然状态下的虎鲸一般会浮出水面呼吸一次,然后在潜入水中进行3至5分钟的静止水面。不过在美国海洋世界中的虎鲸因为离开了自然环境,它们以浮出水面的方式睡眠。虎鲸在睡眠中一半的大脑停止工作,另一半大脑则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这种左右大脑交替休息的状态被称为USWS的脑慢波睡眠。之所以有一半大脑仍然具备一定技能,是因为要控制身体在海洋中的状态,对危险做出反应等等。

图注:成群活动的虎鲸,图片来自网络

包括虎鲸在内的各种海豚以USWS的脑慢波睡眠进行休息,它们的睡眠方式也更加多样,包括了静止和缓慢游动。

图注:处于睡眠状态的海豚,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我们对于鲸类睡眠的研究非常有限,由于我们观测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对于鲸类睡眠的认知也处于起步阶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地球上哪种鲸鱼最大

应该是蓝鲸,它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恐龙还大,体长一般为24.0米----34.0米体重为150 000至200 0000干克。

蓝鲸是全世界许多种鲸鱼中最大的一种,全身灰蓝色,分布在各大洋中,其中南大洋最常见。蓝鲸的产油量最高,是世界鲸鱼中最有经济价值的鲸种。

鲸鱼死后沉入海里,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鲸鱼自然死亡后沉入超过1000米海底的过程叫鲸落。鲸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因为鲸落发生在浩瀚的海洋,为贫瘠的海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食物,宛若沙漠的绿洲,于是人们赋予了它另外的含义,鲸落是浪漫而温馨的。鲸鱼这种庞然大物虽然身已死,却以另一种方式活了过来,养活了漆黑的海底成千上万的生物。《禅定荒野》里面这样描述鲸落:“鲸落海底,哺育暗界众生15年”。其实何止十五年,上百年都有。

鲸落,从1987年夏威夷大学海洋学家克雷格史密斯领导的科学团队,发现了第一个鲸落生态系统后,到目前为止,虽然探测深海技术不断发展,对海底的生态演替模式更加了解,但是,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鲸死亡都会形成鲸落的,一个鲸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海水深度和地理环境,还需要一定的体积和质量,例如,体型较小的鲸类海豚,由于它们的体积小、脂质含量低,并不会经历相同的生态演替阶段。所以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发现的完整的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2020年4月3日,我国科学家才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完整鲸落。

鲸鱼死后,身体会经历的变化:

巨鲸落,万物生。从一条巨大的鲸鱼(如抹香鲸和须鲸)在深海区域迁移的过程中自然死亡并开始下沉,到庞大的鲸尸在海底逐渐消失,整个“鲸落”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因受到鲸的个体大小差异、海水深度以及其他环境变量的影响,各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都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这时候,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会闻讯而来,开始享受这场饕餮大宴。在这个过程中,鲨鱼和八目鳗类鱼最为活跃,另外还有一些甲壳类等鱼类,它们每天聚集在鲸尸的旁边,以鲸鱼的软组织为食,每天的消耗量可以达到80-120斤,而这一阶段,通常会持续数月至一年半,直到把鲸全身90%的软组织吃掉。

1998年为了研究鲸落这一过程,美国人史密斯特意在加州圣克鲁斯盆地人工沉入了一头重40吨的鲸尸,第一阶段就足足用了一年半。

第二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当第一批“美食品尝者”满足的离开后,这个时候鲸鱼基本上只剩下一副骨架,于是鲸尸会在海床上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为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这些动物居住在鲸鱼的尸骨和周围散落的沉积物中,蚕食鲸尸上剩余的皮肉以及骨头中的油脂。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4-5年。

而这个时候的生物致密程度也是深海中所能测量到的最高值。甚至会产生新的物种,例如科学家们曾经在鲸落里面发现的新的蠕虫品种,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它们没有牙齿和嘴,也没有内脏,大部分身体都是由“根”组成,主要以鲸鱼骨骼里面的油脂为食。

第三阶段:化能自养阶段。经过多毛类和甲壳类生物的疯狂啃食以后,鲸鱼终于只剩下干净的骨架,但是鲸落还没有完成,鲸落真正特殊有意义的时候才开始。这时,会迎来一批新的“移民”一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嗜硫,能分解骨头中的脂质,还原硫酸盐并排出硫化氢。从而创造出类似于深海热泉口的富硫环境。

不过对于大部分动物来说硫化氢是有毒的,但是对于化能自养细菌来说却没事,它们喜爱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这些不依赖任何有机营养物即可正常生长、繁殖的细菌,能在此环境中迅速生长,滋养贻贝、蛤、帽贝、海蜗牛等海洋生物。鲸鱼骨骼占其体重的4%~6%,并且骨骼中60%是脂质,因此这个“化能自养阶段”可以持续50-100年。

第四阶段:焦岩阶段。经过细菌的分解,鲸鱼骨骼中最后一点有机物也会被完全消耗干净,但鲸鱼给海洋的馈赠并未停止,鲸鱼的骨骼会在海底变成焦岩,为海底众多生物提供庇护,成为它们的栖息地。

并不是每一条鲸鱼都会完美谢幕:

虽然鲸落很美丽、很浪漫。但是并不是每一条鲸鱼都能这么优雅地死去。如果鲸鱼不小心搁浅在岸边死了,那么就会形成一颗定时炸弹,发生鲸爆,这场面就不是一般的恶心了。

而鲸鱼之所以会发生爆炸,主要是因为鲸鱼一旦离开了海水,温度会上升,于是会导致体内器官迅速开始腐败,身体的蛋白质被分解,产生不少气体,又由于鲸死前吃了很多生物,这些东西在胃里腐化,产生大量瓦斯般的气体,包含甲烷、硫化氢以及氨等,使尸体内的压力逐步增加,于是,一旦处置不当或者气压超过临界值,就会发生爆炸,体内的腐败气体和内脏将一下喷涌而出。

2004年台南抹香鲸爆炸事件,据研究表明,因为该鲸鱼发生爆炸的部位曾受过船只撞击,于是导致鲸鱼在海滩边搁浅而死之后,该部位在运输过程中承受不了体内腐败产生的气体压力从而产生的爆炸。

结语:

巨鲸落,万物生。鲸鱼是伟大的,鲸鱼死后形成的鲸落给漆黑的海底带去了生的希望并在那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生态环境,为海洋中千千万万的生命提供了能量,直到最后鲸鱼的骨骼中只剩下无机物,成了一块焦岩,也不忘了庇护一方生灵。而如今,在人类的影响下,鲸鱼越来越少,在日本每年有成百上千头鲸鱼被捕杀,很多还是怀孕的母鲸,可日本大多数人表示无所谓。但是,一个真切的事实是,如果有一天鲸落真的不再出现,富饶的深海或许会逐渐变成一片贫瘠的荒漠,深海将不复记得亿万年来海洋生物在鲸落这一死亡孤岛上曾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