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李煜诗词名句(包含春夏秋冬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2023/7/6 23:17:07 ('互联网')

包含春夏秋冬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诗词歌赋是我国文化园地里一朵朵奇葩,古往今来,描写春夏秋冬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不胜枚举,下面笔者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包含春字的诗词佳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包含夏字的诗词佳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3.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包含秋字的诗词佳句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6.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包含冬字的诗词佳句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9.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王昌龄:《送程六》)

10.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总之,走入我国诗词歌赋百花园里,放眼望去,处处都是迷人的花朵,让人如痴如醉!

李煜的诗词算唐诗还是宋词

李煜的词是否属于宋词?历来都是很有争议的,支持者认为李煜最好的词作几乎都是在亡国之后创作的,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所以理所当然应该归入宋词之列。

但六甲番人还是坚持认为李煜的词应该列入五代词,并与李璟、冯延巳一起归入南唐词派。

一、唐代的词:

词最早称为曲子词,是为了配乐而创作的韵文,大约在唐代中期,文人开始大量填词,比较著名的词人包括李白、唐玄宗、张志和、白居易、刘禹锡、戴叔伦、韦应物等人,晚唐时,杜牧、段成式、张希复、郑符、皇甫松、司空图、韩偓、唐昭宗等均为词作名家,而其中温庭筠和韦庄两人的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被认为是“花间派”代表。

二、花间派:

花间派是中国古代词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产生于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前蜀,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其中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由于花间派大部分词人的生活年代都是跨唐和前蜀两朝,而前蜀建朝也只有十八年,所以花间派大多被认为应入唐词。

三、南唐词派:

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南唐词派只有冯延巳出生于属于唐朝时期的903年,但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唐为官。冯延巳和中主李璟都是历史上的著名词人,分别有五首和两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而李煜的词作成就更是被认为超越温庭筠,他有十首词入选《宋词三百首》,超过北宋婉约词派代表柳永和秦观。

四、《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所收录的不只是宋代的词作,还有两卷是《唐五代词》,北宋和南宋各两卷,其中李煜被明确归入《唐五代词》,这是将李煜排除在宋词之外的重要依据。

五、李煜的生活年代: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北宋虽于公元960年建立,但开宝四年(971年)南唐才尊宋为主,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才被俘至汴京,算起来,李煜真正生活在北宋也只有三年时间,三十八年生活在南唐,三年生活在北宋,将他划入北宋明显是不合适的。

六、李煜词作的影响:

尽管李煜的词不算宋代的词,但是他对于宋代很多词人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存世的词有三十多首,几乎都是精品,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李清照(存世六十首皆是精品)可以比拟。

李煜前期词作类似花间派,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但词境优美,感情纯真,艺术水平超越花间很多,后期词作反映亡国之痛,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风格哀婉凄凉,很有感染力。

七、李煜的代表词作:

李煜现存词作主要收录在《南唐二主词》中,代表词作较多,包括以下作品: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长相思·一重山》、《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清平乐·别来春半》、《捣练子令·深院静》、《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以上是六甲番人整理的关于词发展前期和李煜的情况,不知您是否喜欢李煜和他的词作,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包含数字的诗词名句都有哪些

数字入诗,是古今诗词中的常见现象。“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枝,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为答题主所问,我费了一番功夫,整理摘编出文学史上,自先秦以来各个时期,或名人或名诗中有代表性的数字名句,供爱好者赏析,研判。

先秦时期,《诗经》和屈原《离骚》中,数字名句特多。今各举一两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你还记得出自《诗经.采葛》?“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原是《诗经.七月》中截取的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知道是屈原《离骚》中何处采摘的吗?

到了秦汉时期,后人熟知的《汉乐府》中,数字诗也特多。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人们挂在嘴边,教导儿孙勤学的名句,你还记得出自《汉乐府诗》之《长歌行》吗?

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类诗也不少见。国家分裂,百姓受尽离乱之苦。象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就是强为匈奴虏去和亲,受尽折磨的一篇悲惨命运的血泪控状呀!你知道吗“胡笳十八拍”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吗?它可是第一首自传体长篇叙事诗呢!

隋唐五代,随着古典诗词、尤其律诗绝句的成熟,数字诗名句也走上顶峰。大家都熟知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咱就不说了。各位耳熟能详的《咏柳》,“碧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