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绝顶高手,为何王重阳武功更胜一筹?周伯通一语道破关
发布时间: 2023-07-06

文/叶七

大家好,我是江湖人称“北洪七,南叶七”的七先生。大家都知道华山五绝贯穿《射雕》《神雕》首尾,可以说是故事绝对的灵魂人物。但让人小有遗憾的是,金庸对于产生五绝的第一次华山论剑并未仔细描述,而是通过一些侧面的语言来体现,因此不少读者大呼不快。第一次论剑参与者分别是王重阳、黄药师、洪七公、段智兴、欧阳锋五人,他们在华山绝顶打了七天七夜,各自施展平生绝技,打得酣畅淋漓,可谓是十分精彩。对于江湖中人来说即使无法参与,能够目睹也是平生一大幸事。

此次华山论剑的结果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最终王重阳以先天功力压群雄夺得武功天下第一,并带走了九阴真经。不过小编却有一点困惑,华山五绝中王重阳本是一介书生,直到中年之后才开始习武。而其他几人却完全不同,南帝段智兴乃是大理段氏一阳指的传人,从小习武,有着极为扎实的武学根基。东邪黄药师则更是机智聪慧远胜王重阳,依靠自己的武学天资自创桃花岛一派武学。欧阳锋、洪七公则是青年时期有着莫大的奇遇,练成了一身绝世神功。王重阳相比于他们就显得条件差多了,既没有黄药师的机智过人,又没有欧阳锋、洪七公的奇遇,更没有段智兴的家族绝技。既然如此,那王重阳到底凭得什么超越众人成为天下第一的呢?

看金庸小说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种体验,金庸小说中主角要么武学天资远胜常人(如萧峰、张无忌、杨过),要么记性超级好(如黄蓉),或者非常勤快(如郭靖),因此我们往往就会默认习武天资摆在第一位。可是这却是错的,大家想想王重阳他既没有黄药师聪明,也没有周伯通嗜武,为何武功却是第一?关于这一点其实金庸并非没有解释,在《射雕》中金老曾借周伯通之口说出了关键。

原文如下:“周伯通道:‘这道理本来是明白不过的,可是我总想不通。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是乐此而不疲,可是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这句话虽然是王重阳说周伯通的,可它放在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身上却也适用。这时或许有人说七公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到处行侠仗义中兴了丐帮,也是有一副救世济人的心胸。可大家别忘了,洪七公最大的嗜好是什么?没错,就是吃。当年他为了一口美食,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导致报信延误,酿成大祸,这一点岂能与王重阳相提并论?

另外关于王重阳所说救世济人的胸怀,其实与《天龙八部》中扫地僧所说的武学障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扫地僧说佛法越高,才能练更多的绝技,从而化解练武产生的戾气。而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偷学少林武技,所以他们无法正在练成少林绝技。相比于他们萧峰则完全不同,他没有自私自利、胸怀坦荡、为人豪气。

故小七认为王重阳之所以能够这么短的时间内练成天下无双的武艺,武学天资并非关键,关键是他有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这是其他四人所没有的。换句话说,王重阳的眼界远远高于段智兴、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等人,夺得第一是必然。

好了,本期话题到此结束,大家若有不同见解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