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和篆书的区别?小篆最早写在什么地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隶书和篆书的区别

说实话,对于篆隶之间一些过渡性的字体,到底是篆书还是隶书,确实不好界定。

要弄清篆隶的区别,需要从源头来弄清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文字相对较乱,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始皇帝听从大臣的建议,推行“车同轨,书同文”,于是有了小篆。

但小篆写起来非常困难,大多呈椭圆形,笔画粗细相同,职位较高的人有耐心书写,民间平民、小吏哪有那份闲心来书写,于是隶书,这一篆书的草写书体产生了。

相较篆书,隶书字形变方,笔画粗细有了变化,从书法的角度讲,篆书纯用中锋,隶书出现方笔。这些都是篆隶的区别。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小篆最早写在什么地方

谢邀:小篆起源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量度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Zhou)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它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形式。

小篆文字书写,秦朝最早写在主要地方:

竹简或木牍上,这是当时的文字体制。

书法(篆体)字典有那些

我在使用的是书法大字典,它各体都有。品质很好。

初学篆书,选什么帖适合

篆书是学习书法必学一种书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五种书体里面最早的一种书体。

它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包括甲骨文、钟鼎铭文和籀文,小篆主要是指秦代的篆书,由于清朝的文字狱比较严重,文人士大夫开始把目光放到金石学和考据学上,所以到了清朝,篆书又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又到到一个顶峰。

初学篆书,建议以学习小篆为主,我建议先从清代的篆书开始学起。

1、我教学生学习篆书,一般先让他们学习清代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这本字帖起收笔都比较圆润,通篇基本上都是中锋用笔,笔画中间很少有提按变化。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

另外《白氏草堂记》里的字都很粗,而初学者一般都不敢往下按笔,缺少用笔的胆量,用这本字帖训练一下,对于中锋用笔以及大胆用笔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学完两个月的《白氏草堂记》以后,接着学习秦朝丞相李斯的小篆《峄山碑》,李斯的《峄山碑》被称为铁线篆,以瘦劲和对称的标准结构著称,是小篆的典范,是学习篆书的你练字帖。

在《白氏草堂记》的基础上学习这个字帖,一是可以在按笔单位基础上学会提笔,另一个方面,还可以增强用笔的力量感和对中锋的理解能力。

《峄山碑》的学习时间也要保证两个月以上。

3、之后可以学习吴让之的篆书,比如吴让之的《吴均帖》,通过前面两个字帖的学习,一般可以掌握书法的提笔和按笔、粗笔和细笔,吴让之的篆书里面对了很多的提按,一个笔画里就有多处的提按,尤其是他的代表性的“螳螂肚”收笔。

这个帖学习两个月以后,篆书基本就算是入门了,以后可以选择临摹任何一家的字帖作为主攻风向。
清代篆书的风格还是比较多样的,初学都可以涉猎和尝试一下,看看哪一个比较适合自己。

篆书代表性的书法家有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吴昌硕、唐代的李阳冰等等。

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大篆,感受一下上古篆书的笔法。

入门以后路子是很宽的,祝你取得进步。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赏个赞,关注一下啦。

怎样学篆书

怎样学篆书?这个问题有点不太严谨,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书法跟古文字学对大篆的定义不太一样,书法一般将秦篆之前的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等统称为大篆,将秦篆称为小篆。如此,提问者应该问的是如何学好小篆。其实,小篆的学习跟其他字体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选贴、临摹、笔画、结字、章法、墨法等逐步学起。

图片:邓石如《篆书轴》

一、笔画

小篆的基本笔间是直、曲两种,并由此变化而成横、竖、弧、圆四基本形态。

其运笔为:藏锋逆入,中锋运行,横平竖直,回锋收笔。

如下图:

二、结字

小篆的结字跟其他字体有着差异基本归纳为:

1、体长势圆

小篆形体修长,长与宽的比例约为3 : 2, 接近于“黄金分割",是严谨而又富有美感的书体。

又因小篆运笔以圆为主,线条是圆的.转折处多是圆的,形成体长势圆之特点。

2、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是小篆结体的又一大特点。追求对称之美,在中国古代有若悠久的传统。在古建筑中,大到皇家宫殿小到民间匹合院,都非常讲究对称。

我们写小篆时,应在大体对称情况下追求浓淡干湿间的微妙变化,避免呆板和机械。

3、上密下疏

秦篆形成时,其结体即上密下疏。

清代书家邓石如对小篆的改造,把体式更加拉长,对上密下疏更加强调,使线条行至下部更加舒展飘逸。

如下图:

图片:邓石如《篆书轴2》

4、配合均衡

在处理不对称篆字,特别是上、下、左、右笔画相差悬殊的字时,应按笔画少占地少,笔画多占地多的原则,结构均衡。

三、章法

小篆自秦代定型以来,在章法布局上都是纵有行横有列,无人打破.只不过有人写来紧凑,有人写来疏朗。其形式,亦与隶、楷无太大差别,不外条幅、横幅、楹联等。

图片:邓石如《篆书文》

四、墨法

小篆书体得中和典雅之美,在用墨上亦应追求和润。

一般说来,在一幅作品中,浓淡干湿的对比不应过干明显,墨色变化不应过大,以 便一篇作品 形成中和、温润、典雅的风格。

总而言之

学习篆书除了需要注意此字体与其他字体具有明显的特征外,其他的的学习流程也是可以参考的。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篆书,先学辨识。

春,舂,泰,奉,奏,秦,在字典上的偏旁部首归类都不同,为什么不统一春字头

春、舂、泰、奉、奏、秦,为什么不统一为“春”字头?因为,字典和辞典体系里没有“春”字的部首;设立一个行吗?不行,设立“春”的部首无所依据。最根本的,是这几个字毫无联系,不能归入到一个部首里去。 一,首先要说,偏旁和部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汉字分独体字与合体字,独体字是不可拆分的字,如大、小、上、下等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汉字合并组成的字,如好、坏、昌、晶等等——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合体汉字,其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叫“偏旁”,形声字还可以分成“形旁”和“声旁”。部首也是偏旁,但不限于偏旁,比如十、八、儿、几、刀、力,都是部首,但不是偏旁——无法可“偏”也无法在“旁”。部首,有自己明确的含义。 二,部首,最初是汉字的一种分类方法,这是东汉许慎的伟大创造——他第一次给汉字分了“部”,“部首”是后人的概括。关于《说文解字》的编制体例,许慎的说法是“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他把书中收录的一万零五百一十六个汉字,分成五百四十部。段玉裁说,许慎“分别其部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从某。于是形立而音义明。凡字必有所属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统释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