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与大年初
发布时间: 2023-07-11

小年儿与扫房日后,春节前的每天也都有“说词”: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挂灯笼;三十儿,吃饺子儿。

“说词”赶辙押韵未必完全准确但并不离谱,大意就是对人们喜庆忙碌、准备过年的归纳。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叫腊月三十、大年三十、除夕,一月初一又叫正月初一、大年初一、春节。这两天,是农历春节最核心的日子,民间习惯称之为“过年”。

大年三十这天,除了全家包饺子同吃团圆饭外,最有节日气氛的便是各家各户门口的大红对联了。“老学究”的爷爷写就一手好楷书,小时候在冀南乡下过年,爷爷早早就写好了对联。当年没有对联市场,村里便有不少乡亲来家里请爷爷写。对联的内容,多是一些吉祥的话语。除了对联的装点,手巧的奶奶,会将一些自制的彩色剪纸张贴在木格窗上,家里瞬间多了一种不同于日常节日的艺术温馨。

大年三十与初一这两天,除去对联、剪纸等视觉氛围处,放鞭炮是无可替代的听觉效应。在平日少有“动静”的农耕时代,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全家焚香上供敬天地,家谱与祖先的牌位也被请挂在室内正堂。大年初一早晨,全家在家谱牌位前集体跪拜已故先人,在世的晚辈还要给长辈们跪拜,长辈则给年幼的晚辈发红包。之后,村里的乡邻亲友们走门串户地互拜,街上是你来我往的一片祥和。

男孩子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上街放鞭炮了。那时一挂鞭不舍得一次性放完,便拆开一个个地点放。此时空中充斥着火药的气味,地上遍布着鞭炮的纸屑。另一件开心的事是:平日里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陈衣旧衫,唯新年这天能穿上新衣服。春节在北方虽春仍寒,还是零摄氏度上下结冰的日子,但穿上新衣后的我们,却能够冷并快乐着。

如今,天天饮食像过年,“吃”的幸福感已不明显;“穿”上更是四季如新,无需再“冷着快乐”。春节的跪拜虽已少见,但互致问候与团拜的礼仪仍然保持。虽为保护环境燃放鞭炮在一些地方被禁,但年货市场及到处可见的春联、彩灯、鲜花、摆件等,同把节庆装扮得红红火火,仍然很有过年的样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