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是什么?察举制作为古代第一个人才选拔制度,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2023/7/7 11:28:34 ('互联网')

本文目录

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是什么

汉代的选举制度称之谓乡举里选,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察举制度。汉代选拔人才到中央任职的选举在当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无定期选举、定期选举、特殊选举。

01

无定期选举

无定期选举是一种不定期、也无一定选举机关进行的选举。地方民意可以举荐,政府官职人员也可以举荐,举荐的人称之为贤良,也就是有着特别才能的人。这种情况一般是皇帝即位的时候,下诏进行的选举,让全国各地选举人才到朝廷任职。

还有一种情况是皇帝任职期间出现了饥荒或者水灾,朝廷也下诏书让地方推举贤人来替国家做事。这些贤良选举到政府以后,通常会由政府提出问题,把问题写在竹简上,让贤良们发表意见,政府看了意见,再挑选进行任用。

02

特殊选举

特殊选举是朝廷选拔的一些特殊人才。比如朝廷要派人出使西域,就要选举一些需要懂得外国语言,能吃苦耐劳,能随机应变的人才。这就需要政府下诏征求,只要觉得自己有才干能胜任的人就可以参加选举。又如黄河决口,就需要懂得治水的人才,大家知道有这种人才,便可以推荐,也可以自己直接参加选举。

03

定期选举

定期选举就是选举孝廉,中央诏令地方察举孝子廉吏。这种选举在汉代经过一代一代皇帝的改革发展,逐渐形成完备的察举制度。从汉武帝时开始,汉代形成一种一年一举的郡国孝廉,经过政府考核,任以官职。

汉代察举的标准,史称“四科取士”。《后汉书·百官志》注引《汉官仪》说:“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史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自察举制形成,皇宫里的郎官全都是郡国孝廉,郡国孝廉多半是太学的毕业生。所以,汉武帝以后,汉代的政府任职人员都是读书出身,人才众多,平民百姓要进入仕途只能通过读书,只有察举孝廉一条路。

这里是历史学苑,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一段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以史鉴今,开创未来。喜欢的小伙伴不要忘记关注转发哦!

察举制作为古代第一个人才选拔制度,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

汉代察举制可以称之为古代的“选举”制度,在两汉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两汉政治军事输送了大量人才,两汉的强盛,察举制功不可没。

起源

早在汉高祖刘邦曾时期,经下过一道著名的诏书,叫做《高祖求贤诏》,要求官吏应该劝贤进能。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酇候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这里刘邦给各级官员提了要求,相国如果发现人才,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替他准备车马,请到相国府,记录下事迹、相貌和年龄。如果不报告,一经发现就要被免官。

发展

在汉文帝时期,也曾下诏要求官员推举贤能。武帝时期,经常察举贤良、孝廉、秀才,甚至明确规定二千石不举孝廉者以罪论之。汉朝之前就有要求地方政府察举孝子廉吏,但是地方官员却不重视,于是汉武帝专门下达一道诏书,大意是,一个大郡竟没有一个孝子廉吏可以察举到朝廷,太说不过去。地方长官的职责,不仅在管理行政,还应该为国家物色人才;如果一年之内,连一个孝子一个廉吏都选不出,那么地方官员就是失责。汉武帝还让群臣公议,对没有推荐孝子廉吏的官员处罚办法。这一来,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定期的选举机制,逐步成为了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方法。

武帝以后,汉代逐渐形成了一年一举的郡国孝廉。后来,这一制度,又由郡国分区察举,演进到按户口数比例分配,设定定额。郡国满二十万户,才能察举一个孝廉。而孝廉也不过是一个参政资格的名称。要被任用,还要经过皇帝的亲自策问,然后按照成绩的等次任命官职。可以说,察举制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为两汉输送了大量人才。

没落

任何一项制度都不会永远好下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变化,制度也将逐渐走向没落。察举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察举权在地方官员,而不在地方群众,贤良的官员察举时,注重结合民间舆情,为国家选拔真正人才;而如何营私舞弊的,就不会照顾民意,而是要推选私人了。

比如,一郡太守拥有察举权,被察举的人就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有将来身居高位的,至少对他原来的举荐人就是恩主,是要报答的。如果正好在举荐人所在郡做郡守,必然也要察举他的后人。因此察举过人的子孙,更易于被人察举。再加上汉朝每个郡的名额是固定的,这就造成了几个名额总是落在几个固定家族中,这样就形成了所谓门阀贵族。在东汉章帝时,就出现了“选举乖实”的情况,以至于到东汉末期,“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讽刺场面。

汉代的选官制度除了“察举制”,还有其它方式吗

汉代在前朝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等多种方式,且各种方式可以交互使用。

两汉时期实行的“察举制”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弊端

所谓“察举制”,亦称作“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就是察举制的主要考核条件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这样制度的优点就是接地气,而且为地方民众所熟悉,对地方平民有一定的感召力,管理地方较容易产生信服力。但是,他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毕竟一个国家中,地域的经济、文化差异十分巨大,所举荐的人充其量只能是地方的名人、精英,而非后来的科举可比似的,科举制度是集全国各地的精英,择优录取,这无疑是比“察举制”优势大得多。

况且,这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办法,并不利于后来的封建皇朝的集权制完善,因为他是由地方官员、诸候推荐的,很容易造成地方诸侯权力坐大,足以与朝庭抗衡。其实两汉乃至三国、晋朝,这种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这种局面直致隋唐后才逐步扭转。

察举制征辟制区别

察举制和征辟制的区别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向地方征收人才。

察举制

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元光元年开始推行的一项官吏选拔制度。主要是地方和中央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行对个人进行推举和征召。察举制是在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系统的选官制度,它对当时社会以及后来的选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征辟制

征/徵是指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皇帝下诏指名征聘。辟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汉时人也称为辟召、辟除。辟召制在东汉尤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贤才为高,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依凭为重。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