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大意失荆州(诸葛亮为什么要故意失荆州真正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诸葛亮为什么要故意失荆州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不尽人意

演义难免瑕疵

虚构大失本真

各位欲编随痴

这不是诗,打油诗也不是,这只是26字的回答

关羽大意失荆州,究竟是自己骄傲轻敌,还是被刘备借刀杀人

关羽失荆州的原因,大意,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实际上,上面两条都不是。

关羽失荆州的原因,通常都讲大意是荆州,但按三国志的说法,实为关羽自身对本部将领的轻视而导致的失败。关于这条三国志当中有所描述。

关羽在战役期间,麋芳。驻江陵,傅士仁屯于公安,在平日里,关羽对这两位又轻视又嫌弃。所以开打之后芳、仁二位仅供给军资,出现危机时,俩人并不相救。关羽更加气愤,放出狠话回,去要收拾他们两位;这两位听说之后,暗中勾结孙权,导致关羽兵败。

所以既不是他骄傲轻敌,也不是刘备借刀杀人;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团建没搞好。

我是关羽的粉丝,过一段时间会专门推出一些关羽的视频,请有兴趣的朋友留意,虽然关羽失败了,但是我也仍然还很崇敬他。

失荆州,真的是关羽大意吗,还是另有原因

对此问题,毛泽东早有评价。说关羽大意失荆州,那是戏说,是民间版本,并不能让人信服。其实,任凭你关云长再小心,丢掉荆州是必然的。为何如此说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蜀国的灭亡,首先误于隆中对。看来,是战略上出了问题。

《隆中对》中,诸葛亮曾说,如果时机成熟,就让刘备率军出蜀,进攻陕西,另外,命一上将带领荆州将士向宛洛出发,两路夹击曹魏,这样就能成就霸业。毛泽东一针见血地说,千里之遥,而两分兵力,不但无法呼应,还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其次,东吴收复荆州,早有预谋,是志在必得,凭关羽那点人马,根本守不住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荆州。

荆州地处长江,汉水上游,如果顺流鼓捣而下,那江南就危险了。所以,关羽驻扎荆州,就如在东吴头上悬着一把剑,让孙权寝食难安。

于是,在东吴君臣的密谋下,一步步实施了夺取荆州的计划。

第一步,先向曹魏称臣,为夺取荆州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吕蒙称病离职,让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陆逊代替自己,陆逊很谦卑地讨好关羽,让关羽放松了警惕。第三步,让士兵乔装打扮成商人,夺取了湘江沿岸的烽火台。最后,安抚关羽手下将士们的家人,瓦解了关羽军队的军心。

关羽北上伐魏,是为了策应刘备进攻汉中,刘备占领汉中后,关羽应鸣金收兵,及时回归,据险扼守,才是上策。他没有注意,他身后的东吴早就对他虎视眈眈了。

结束语:当然,失去荆州与关羽傲视群雄,对部下太苛刻,也有一定关系,关键时,无人出手相帮。但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刘备为什么划江而治,把荆州的一部分还给东吴?其实,还是实力不济的原因。

关羽大意失荆州最后被东吴杀死,蜀汉集团谁的责任最大

关羽被尊称为武圣,在今天看来,很多人敬重他重情义,就连今天很多黑社会拜把子都是拜关二哥,很多人家家里都会供奉关羽。

  的确,关羽谢绝曹操的优厚待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再加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生动塑造,足以让后人对关羽产生膜拜。但关羽最后的结局却让人惋惜,身为五虎大将之首,却首先殒命。

  那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蜀国大本营有没有派出援军救援关羽?对于关羽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蜀国无法救援,时间上派不出援军。另一种是,关羽死于诸葛亮和刘备的谋杀。

  首先先了解关羽在樊城是怎么败走麦城的。公元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的鼓舞,倾荆州之兵北上伐樊城。到12月败走麦城,被吕蒙擒杀,这么短时间里,很多人认为是来不及派出援兵,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关羽退守麦城时,曾派出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离樊城不远,完全可以派出援军,上庸守将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而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但这位干侄子竟拒绝救援,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如果刘封不是接到了什么指示?他有那个胆敢不救援?最后他本人也成为了救援不力的一个牺牲品。汉中的蜀军也没有积极准备救援的迹象。这样说来,第二种说法的可能性就大了。

  再分析关羽这个人,重义气,表面上刘备是他大哥,他也敬重刘备,但他本质上还是想匡扶汉室,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关羽被曹操俘虏以后,曹操封了他一个“汉寿亭侯”,但是名义上是汉朝封的,关羽对这个封号很重视,在旁人也称自己为“汉寿亭侯”,出征时大旗上也绣着“汉寿亭侯”。

  在华容道私放曹操,更让老大哥刘备觉得二弟有点不靠谱啊!关羽这个人在性格上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自大,最明显的是刘备入西川封五虎大将时,费诗奉命前来送官诰,关羽听说后,很不服气,说:“黄忠何等之人,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更有甚者,当诸葛谨对他说明联姻的意思时,关羽竟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于是唤左右赶走诸葛谨,关二爷的一句“虎女嫁犬子”实在是把孙权侮辱得体无全肤,就连普通人听到这一句话都会觉得是欺人太甚,更何况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孙权,直接导致孙权联合曹操抗刘,间接上破坏了孙刘联盟。自大的性格让他忘乎所以。

  再回到为什么蜀国大本营没有发兵救援这个问题上,是距离太远,来不及救援吗?再看看诸葛亮《隆中对》制定的战略,是要等到天下有变再北伐,但此时曹操只是在汉中遭到了一点挫折,实力仍然强大,东吴基本没什么战事。关羽攻击襄樊破坏了隆中制定的战略。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而且隆中战略是他亲自制定的,他会看不出关羽的行动会破坏大局?他早已把关羽的性格摸透了。

  关羽兵败以后,蜀国的救援行动迟迟没有动作,还闹出了刘封拒绝救援关羽这么一出。事情到了这一步,不难解析不是刘备救不了关羽,相反,是不想救。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下一步就是称帝,这与关羽匡扶汉室的志向相违背。在刘备看来,二弟会成为自己称帝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他在,自己的称帝路就不会平坦,这也就是为什么关羽死后,刘备、魏国、东吴很快称帝的原因。碍于刘备一向以仁慈标本自己,又不好明着来,最后落个背信弃义,滥杀兄弟,过河拆桥的罪名。

  关羽还掌握着蜀军中大量的军队,且是精锐部队,一旦自己死了,刘禅不可能压制住关羽,诸葛亮也未必能压制住一个手握重兵的将领,谁还能震得住关羽?这就是刘备要考虑的问题了。还有三弟张飞这个大老粗,弄不好他也与自己翻脸,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刀杀人。

  

  还要注意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深谙用人之道,而关羽自大、刚愎自用的性格不好控制,诸葛亮是支持刘备称帝的,在这一点上与关羽产生了分歧,关羽本身就不买诸葛亮的帐,打心里就看不起知识分子,对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没有认真执行,身边有这么一个不听调令的将军,谁能安生?

  最好的结果就是关羽“光明正大”的死去。这就有了关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北伐,关二爷在开战之初势如破竹,斩庞德,水淹七军,逼迫于禁投降。关羽取得胜利的时候,西川的蜀军也没有行动策应关羽,使得曹操可以全力对付关羽,再有孙权的偷袭荆州,断了退路,失败在所难免了。

  关羽是否是死于诸葛亮和刘备的阴谋?但鉴于刘备集团的反应,这种的可能性大,作为后人,我们无法回到当时,我们只能客观的去探索。关羽集忠君、忠义、武力、勇气于一身,也集骄傲、狂妄、自大于一身。他能在死后得到曹操以王侯的规格厚葬和后世人的尊崇,说明他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他本人也成为了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