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所见》中写牧童想捕蝉的诗词是
发布时间: 2023-07-06

关于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

关柴门:“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恋小车:“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笑问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吹短笛:“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开门:“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不识衣冠:“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指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挑促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吹曲:“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卢肇《牧童》)

载诗:“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绝句》)

拾花钿:“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捉柳花:“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学种瓜:“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田家》)

扫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柳阴眠:“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吹笛:“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黄庭坚《牧童》)出门望:“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放纸鸢:“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放纸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所见》中写牧童想捕蝉的诗词是_

《所见》中写牧童想捕蝉的诗词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立春偶成古诗带拼音字母

立春偶成
作者: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阳气回苏的开头,也是一年的最后月份。代表着春季的开始。偶成,即偶有所感而成。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从节气上说,立春即是一年之始,但在历算上,立春之日可能赶在上一年的腊月下旬,即在上一年未尽之时,新一年的春天就已经来到了。古人认为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各代表一年的六个月,律回阴往即言立春。
岁(suì)晚:年终。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
生意:生机、生气。
满:遍布,充满。
参(cēn)差(cī):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