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周总理诞辰125周年之际,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到淮安踏寻先辈足
发布时间: 2023-07-11

2月28日到3月2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和红船编辑部共同主办,淮安一剪梅集团协办的“传承红色基因,踏寻先辈足迹”红色之旅淮安行暨“红色基因助力民营经济新发展”之江苏行(论坛)主题活动在江苏淮安成功举行。

▲论坛现场

2月28日,“红色基因助力民营经济新发展”论坛举行。参加论坛的嘉宾有: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人民法治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八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人康,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开国中将刘金轩之女刘顺宁,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晓龙,开国元帅彭德怀侄外孙张峰和夫人胡东钊,中共创始人之一赵世炎烈士之孙、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新炎,新中国法治建设重要开拓者、最高法院原院长董必武之孙董绍新和夫人黄琼珍,周恩来总理侄孙、周秉建之子、北京西花海棠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日和,北京西花海棠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魏思衡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以及淮安一剪梅集团董事长张旭升,红船编辑部总编辑张永恒和各界企业家代表。

▲2月28日,参加此次论坛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合影留念

论坛结束后当天下午,十余名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开始了本次淮安红色之旅。在踏寻先辈足迹的主题活动中,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在2月28日下午参观了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和苏皖边区政府旧址。3月1日上午,嘉宾们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及周恩来同志故居,共同缅怀、学习先辈事迹。

展开全文

第一站: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

▲2月28日,参加论坛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参观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

据了解,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区),1904年随父母、嗣母迁居清江浦外祖父万青选家。童年周恩来先后就读于万家塾馆和陈家花园塾馆,得益于“私教与家教兼顾,学问和人品并重”的家训,他接妥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后因生母和嗣母相继病故,生父在外谋生,1908年周恩来携两个弟弟离开清江浦返回淮安故居。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正是周恩来童年在清江浦读书、生活时的旧居,大门外硕大的白色影壁上,镌刻着童年周恩来的画像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字。

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嘉宾们先后参观了“童年周恩来在清江浦”陈列展、陈家花园塾馆陈列展、万青选陈列展等。其中,“童年周恩来在清江浦”陈列展,以史为据,撷取一个又一个富于童趣和哲理的故事,探寻周恩来从家教起步、入塾读书到初尝人世艰辛的一段重要的童年时光。

▲“童年周恩来在清江浦”陈列展

院内,一株开的正盛的腊梅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据说,周家特别喜欢梅花,这株腊梅就栽植于周恩来读书房的窗前。他在幼年学习之余,常为之浇水、培土,使梅树越长越盛,至今这株腊梅已有110余年。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认真地解说了展陈内容,嘉宾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仔细端详了展内文物,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具体情况,并对周恩来童年的求学经历和思想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站: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2月28日,参加论坛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参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在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30号,有一处灰墙黛瓦的院落,这里就是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参观完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后,红色之旅第二站便来到这里参观寻访。

苏皖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唯一民主联合政府,于1945年11月1日在淮阴(今淮安)成立。其辖区地跨苏皖豫三省,计有73个县市,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占当时全国根据地人口四分之一。作为苏皖边区政府驻节办公之所,记录了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浓缩和诠释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革命文化。

据了解,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淮安市启动纪念馆保护与整治工程,对旧址原有房屋进行维修,并建设新陈列馆。

推开纪念馆厚重的大门,一组气势恢宏的苏皖边区政府领导人群雕映入眼帘。两侧展厅内,苏皖边区政府委任状、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印等一批珍贵文物与雕塑、实景还原等陈列物相得益彰,把瞻仰者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烽火年代。

▲苏皖边区政府领导人群雕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由旧址和苏皖边区革命史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新的基本陈列展厅面积超1000平方米,在馆藏文物和近年来新征集档案史料中,纪念馆精选出208件文物展品,较原先基本陈列增加近一倍;展览面积和展出的图片数量均大幅扩容,包括各类图片、艺术展项、雕塑等在内的展品总量增至436件。

展览共7个板块,分别为“坚持抗战 创建边区”“设府两淮 统一全区”“民主建政 革故鼎新”“恢复生产 发展经济”“文教卫生 欣欣向荣”“军民动员 全力自卫”“坚持斗争 赢得解放”,全面再现了苏皖边区政府带领边区人民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成为展示中国共产党实践新民主主义主张的窗口。

第三站:周恩来纪念馆

▲3月1日,参加论坛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沿着文渠向北不远处的淮安区桃花垠,坐落着周恩来纪念馆,这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前来瞻仰参观。3月1日上午,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们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及周恩来同志故居瞻仰,感受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

据悉,周恩来纪念馆于1992年1月6日建成开放,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整个馆区由主馆、附馆、铜像及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建筑(原大)、纪念岛、3个人工湖和环湖绿地组成。主馆高26米,为外方内八角形建筑,四坡形屋顶由4根22米高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展出反映周恩来光辉一生的文物资料48件、图片199幅,展现了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风采。

▲周恩来汉白玉坐姿塑像

主馆大厅正中安放着周总理汉白玉坐姿塑像,左手抚膝,右手握卷,凝视着远方。站在第三层观景台向北眺望,牌楼式的景门和人字形附馆合起来,正好是“八一”的图形。历史的枪炮声中,周恩来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好像仍浮现在眼前。

▲周恩来铜像

附馆向北是周恩来铜像广场,铜像高7.8米,暗合着周恩来走过的78个人生春秋。双手叉腰、面带微笑,这座铜像的姿势取材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亲切感迎面而来。

▲仿西花厅

铜像广场西侧,栽植着一片海棠花,正如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内也栽种很多海棠。经中央批准,在周恩来百年诞辰时,在他的故乡淮安仿制了西花厅,再现周恩来生前工作、休息和会见国宾的场景,陈列周恩来生前的遗物,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瞻仰凭吊。它是1997年1月19日奠基开工,1998年3月5日周恩来百年诞辰时建成对外开放的。

在纪念馆,嘉宾们认真听取讲解,不时驻足观看。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朴素陈设,一段段峥嵘往事……翔实的史料、庄重的陈列生动再现了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崇高的品德、光辉的人格。

第四站:周恩来同志故居

▲3月1日,参加论坛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参观周恩来同志故居

纪念馆后面正是周恩来同志故居,位于淮安区附马巷7号,局巷北侧,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每个宅院都是曲折的三进院,系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

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学习至12岁。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淮安。

周恩来生前一直反对整修故居,曾多次叮咛赴京的中共淮安县委负责人:“要把我住过的房子拆掉”。他逝世后,中共淮安县委根据淮安人民深切思念的愿望,并经有关方面批准,这才对故居进行了初步维修,并基本保持原貌。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周恩来故居共32间房,占地约1187平方米。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诞生地、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现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嘉宾参观

嘉宾们在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简朴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前驻足凝视,认真听取讲解介绍,不时询问有关情况。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表达对周恩来的深切缅怀,并述说起父辈们与周恩来的革命往事。

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们还表示,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25周年之际,本次红色之旅来到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市,寻访其故居、童年读书处等地,是非常有意义的。

▲嘉宾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嘉宾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撰文: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u003Cimg src='http://www.taiheerp.com\\\\images\\\\taih","('互联网')",0,null,false,{},["Set"],{"POST":16},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