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登基称帝的诏书是怎样的?明朝常遇春算不算“常胜将军”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明太祖登基称帝的诏书是怎样的

有“祭天版”登基诏书和“告民版”登基诏书两种诏书,具体如下;

公元1368年1月22日(洪武元年春正月初三)朱元璋免百官朝贺(即位之前的吴元年十二月已经订立礼仪朝制,册封内宫外朝,百官上贺),命礼官书写四代皇祖(皇祖考妣)神位。

当日(甲戌日1月22日)朱元璋严格告诫郊祭百官执事,务必虔诚以对天帝,尊神敬鬼,不可怠慢,谨心诚敬,各宜慎之。

乙亥日(1月23日)朱元璋正式祭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洪武皇帝身着衮冕先期告祭昊天上帝,皇地祗,大明(日),夜明(月),星辰,社稷太岁,岳镇,海渎,山川,城隍。

洪武皇帝恭祭大典开始。(迎神燔柴奠玉帛进俎三献饮福受胙彻豆送神望燎瘗)。

赞读祝文如下:

《奉天诏书》(祭天版登基诏书):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天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采石水寨蛮子海牙,方山陆寨陈野先,袁州欧普祥,江州陈友谅,潭州王忠信,新淦邓克明,龙泉彭时中,荆州姜珏,濠州孙德崖,庐州左君弼,安丰刘福通,赣州熊天瑞,永新周安,萍乡易华,平江王世明,沅州李胜,苏州张士诚,庆元方国珍,沂州王宣,益都老保等。偃兵息民于田里,今地幅员二万余里。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来去是梦)。

奇妙的是,礼成后原本连日的阴霾雨雪竟然阴云退却,变得“日光皎然,天宇廓清,星纬明朗”——《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众皆欣悦,洪武皇帝正式即位于郊坛南侧,中书省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率百官面北行朝贺礼,三呼万岁。洪武皇帝率世子朱标(后称太子)及暨诸子奉神主牌位前往太庙追尊四代皇祖考妣。奉先殿祭祀礼仪、乐舞和郊坛相同,但不用玉,不燔柴祭(不用燔炉烧祝板)。

中书省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等率文武百官上表贺赞扬洪武皇帝朱元璋“天资聪颖,开太平万世之基业以济万民,神文圣武,四海拥戴……”等等。

群臣朝贺完毕后,命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宣读册立皇后马氏,皇太子朱标的诏书。 追封皇族伯叔兄侄为王爵(郡王),并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诸功臣进爵迁秩有差。

丙子日(公元1368年1月24日)正式昭告天下:

《即位诏书》(告民版登基诏书)如下: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即安徽〕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公元1368年1月23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册封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皇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成败皆空)。

明朝建国伊始,共传袭十六帝,享国共计276年(未加南明四帝)。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万年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朝常遇春算不算“常胜将军”为什么

算“常胜将军”

洪武二年(1369年),元将也速进攻通州,朱元璋命令常遇春返回警备,命平章李文忠为副手,率九万大军从北平出发,向会州前进,在锦州击败元将江文清,在全宁击败也速。进攻大兴州时,将一千骑兵分八路埋伏。守将趁夜逃走,常遇春将他们全都擒获。之后率军攻占元上都,元顺帝逃奔和林。胜利而归,途中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以“卸甲风”病暴卒,年仅四十。朱元璋闻讯写诗痛悼:“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陪葬孝陵,葬于金陵太平门外。史载常遇春“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

“ 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 ”

—— 朱元璋

常遇春英勇善战、善射、统军有方,至正十二年(1352年)加入刘聚麾下,后察觉到刘聚不能成事。至正十五年四月,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常遇春未到时,在田间睡觉,梦见有神祇身披盔甲手持盾牌说:“快起来,主君到了。”常遇春惊醒,正好碰见朱元璋,于是加入麾下。不久后,常遇春自请担任前锋。朱元璋说道:“你只不过是因为饥饿来寻找食物,我怎么能将你留下呢?”常遇春仍坚决请求。朱元璋便说道:“等到渡江之后,你再来为我效力也不迟呀?”

同年六月,常遇春随朱元璋渡江南下,参加采石(今马鞍山市之南)战役,进逼牛渚矶,元兵列阵矶上,朱元璋军船离岸三丈多,没人能登上岸。常遇春飞舟而至,朱元璋命他向前冲击,常遇春领命,挥戈直冲向前。元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势一跃,跳上石矶,大声喊叫冲入敌阵,元军望风而逃。诸将乘胜上岸攻击,于是攻克采石,攻取太平。常遇春被授以总管府先锋,晋升为总管都督。当时,朱元璋将士的妻子儿女及辎重都在和州,元中丞蛮子海牙再次以水师袭据采石,使朱元璋军回和州的道路中途被阻。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派常遇春到处布兵迷惑元军,分散元军的兵力。两军会合后,常遇春操纵轻舟,将蛮子海牙的船队一分为二,然后从左右两侧猛攻,将其大败,尽获其船,江路重新畅通无阻。随即受命驻守溧阳。至正十六年二月,跟随朱元璋进攻集庆,功劳最大。

攻占集庆后,常遇春随徐达攻取镇江,进取常州。张士诚军将徐达围困在牛塘,常遇春前去援救,擒获敌将,晋升为统军大元帅。次年,攻克常州,升为中翼大元帅。又随徐达进攻宁国,被飞箭射中,他裹住伤口之后坚持战斗,攻克宁国。另外攻取马驼沙,以水师攻取池州,晋升为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又随徐达攻取婺州,转任同佥枢密院事,驻守婺州。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常遇春率部进攻衢州,首先派奇兵突入围绕南门外的小城,毁掉敌军武器,然后发动猛攻,将城攻破,俘获士兵一万人,晋升为佥枢密院事。不久,常遇春率军进攻杭州,战斗失利,应召返回应天。同年十一月,跟随徐达攻取赵普胜的水寨,随守池州,大破陈友谅兵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常遇春说:“这是一支劲旅,不杀会成为后患。”徐达认为不可,于是上报朱元璋。而常遇春先前在夜晚坑杀俘虏过半,朱元璋不高兴,于是将其余俘虏全部释放。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进逼龙湾,常遇春以五路军设下埋伏,大破陈友谅军,收复太平,功劳最大。朱元璋率军追击陈友谅至江州,命常遇春留守,他执法严格,城中军民井然守序,不敢有所冒犯,又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并随攻安庆,陈友谅军出江四处拦截,常遇春率军出击,陈友谅军慌忙调头逃跑,乘胜攻取江州,然后还守龙湾,兵援长兴,俘杀张士诚军五千余人,张士诚军将领李伯升突围逃走。此后,常遇春军受命加固安庆城。在此之前,朱元璋所任用的将帅中功劳最大的,有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常遇春三人。而邵荣此时与参政赵继祖图谋设伏兵发动兵变。事情败露之后,朱元璋想赦免邵荣的死罪,常遇春秉直说道:“为人之臣有了谋反的罪名,还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呢?我决不与其共生。”朱元璋于是赐邵荣喝酒,流着眼泪将其处死,因为这件事,朱元璋更加倚重常遇春。

池州守将罗友贤占据神山寨,私通张士诚,常遇春将其打败并斩首。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又跟随朱元璋援救安丰,等到常遇春率军到达时,吕珍已经攻陷安丰,杀死刘福通,听说大军到来,便率强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