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伊尔76被坑,到运20B大风扇成熟,中国大飞机终于实现纯国
发布时间: 2023-07-11

十年前运-20成功实现首飞,国产运输机起飞重量从60吨级一步跨越到200吨级,中国从此告别不能自主研制生产大型飞机的历史。十年后运-20B装备“中国心”腾空而起,以大风扇改写受制于俄制发动机的困扰,一举将最大起飞重量突破220吨,中国大飞机终于实现纯国产。那么90年代开始,从购买伊尔-76被坑实现大国空军梦想破灭,到运-20临危受命成功实现零的突破,中国航空工业到底付出多大代价。

运-20大型运输机

运-20B大风扇

90年代,中国战略运输能力为零

上世纪90年代初,当美国以海湾战争开启信息化时代,整体装备水平比解放军还强的伊拉克,战前花巨资从苏联法国采购不少先进装备。就这样的水平在美军非接触式远程打击下,最终百万大军被打到直接崩溃,联军则以近乎零伤亡代价取得完胜,观场各国惊出一身冷汗换成自己上阵估计结果也差不多。

在前车之鉴下,装备水平和世界相差至少30年,解放军引以为鉴提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略目标,三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就此进入新阶段。作为军队战斗力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战略投送能力也相当关键,解放军对大型战略运输机的需求更加迫切。当时空军主力运输型号是运-8,属于四发涡桨中型战术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仅61吨,最大航程5600公里,最大升限10400米,最大平飞速度也不过662公里/小时。

展开全文

运-8运输机

运-8运输机

运-8仿自苏联安-21,最大载重能力20吨,一次搭载96名全副武装士兵或者82名伞兵,不论从载重、航程以及飞行速度等,都无法满足远程战略投送需要。同时由于中国航空工业在大型运输机领域实力太弱,1969年代研制的运-9设计性能匹敌运-20,但科研实力和基础工业跟不上设计要求最后下马。

因此除了75吨级轰-6外,中国航空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更大型的运输机无力研制。当时间进入9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后终于有机会引进伊尔-76,相比之下伊尔-76最大载重两倍于运-8,最大航程以及速度等都远超运-8。虽然总体来说,和西方最先进的战略运输机相比有些不足,但成熟可靠对于提高我军空运能力,如空降兵远程投送、应急作战部队重装化提供有力保障。

200吨级老运-9方案

伊尔-76运输机

伊尔-76运输机

从无到有,伊尔-76实现远程运输零的突破

1991年,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了10架伊尔-76;1994年,又以联航名义再次采购4架伊尔-76MD。此时联合航空公司虽然管理上隶属于空军,但这些伊尔-76都涂刷联航标志,怎么看都是标准的民用客机,直到2002年并入东航伊尔-76才回到空军。这期间购入的伊尔-76运输机,由于都是苏联制造俄罗斯继承的现成货,再加上制造时间很短成色相当新,技术状态也是相当棒。

由于俄罗斯急需用钱,等米下锅给我们开的价格也不高,交货速度也很快及时解决空军需求。空军并不仅将它们投入运输领域,这其中还有部分属于预警机项目,也就是1997年中俄以三方达成的“费尔康”系统。由中国向俄购入4架伊尔-76(单价2500万美元),然后在俄罗斯进行基础改装,再交付给以色列安装“费尔康”雷达系统,最后改装型号编为A-50I空中预警机。不过该项目在美国干扰下只完成了一半,最后由以色列赔偿3.5亿美元违约金,我们获得伊尔-76机体并独立完成空警-2000而结束。

联航全家福

A-50预警机

A-50预警机

回到伊尔-76运输机,虽然前期采购很顺利完成了应急要求,但区区14架伊尔-76对于规模庞大的空军来说完全不够用,因此大规模列装战略运输机成为必然。参考同期印度曾抓住机会,从乌兹别克斯坦以1.52亿美元,购入6架全新的伊尔-78加油机就很经典。要知道这批伊尔-78都是苏联原装货,从品质到性能都有保障,以这种白菜价购入只能说很幸福。

相比之下,中国空军还在依赖轰油-6加油机,这种航程和载荷都有限的老飞机有点力不从心,因此也开始考虑采购伊尔-78。2005年,中俄达成协议签署38架伊尔-76/78购买合同,合同总金额15亿美元,包括34架伊尔-76和4架伊尔-78。按照协议约定,预计于2010年完成交付,彼时解放军将拥有2个团48架战略运输机的规模,虽然单价约3950万美元比印度2500万美元贵,但毕竟是现代化改装新型号性能更好。

伊尔-76运输机

伊尔-76运输机

俄罗斯坐地起价,中方主动放弃转而购买二手机

上述这笔大合同如果顺利完成,中国空军将获得强大的战略投送力量,而且还能快速配套空中加油机、预警机等。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给力,由于苏联将武器装备都分散在加盟共和国研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显示缺乏整合能力。最后计划由俄罗斯接管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飞机制造厂,以伊留申设计局为设计主体,在俄境内建设全新的伊尔-76/78生产线。这样俄罗斯能够重新恢复战略运输机研制能力,乌兹别克斯坦则能在订单中分一杯羹,中方则能用较低价格获得伊尔-76/78机型。

原本是三方都皆大欢喜的事情,没想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元贬值、航空铝材价格飞速上涨,俄罗斯表示原来15亿美元合同已经无法兑现需要涨价。这种不可抗因素可以理解,但在双方进一步谈判后俄方胃口有点大,毕竟现在是卖方市场(有别于90年代俄罗斯太需要钱)。俄方提出的涨幅高达27%,远远超过我们所能接受的上限,再加上长期受制于人的事我们无法接受。

伊尔-76运输机

伊尔-78加油机

因此开始转向自主研制,此前已经暂停的运-9项目,还有很早就立项的运-20项目,在此时都得以重获支持得到以前都不敢想的海量资源。国产大型运输机全力启动打造,2009年之后,原来价值15亿美元的伊尔-76/78大单,已经基本上处于被搁置状态,俄罗斯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当年抬价太高错失良机。但对于中方来说,当时主动放弃这份订单相当明智,避免后期受制于人的的情况发生,同时国产大飞机才得以研制并产出结果。

新机研制需要时间,此前购买伊尔-76完全不够用,甚至在台海紧张时期还从俄租借使用。因此到了2011年,再找俄罗斯希望买点二手机应付一下,毕竟价格便宜还能快速交付。为了确保质量可靠不会再被骗,因此还签了个1+2的采购合同,俄方有钱就赚赶紧找架机况还行的伊尔-76TD翻新。按要求再续命5000小时,2012年交货后我们一对比,发现苏联原装货就是给力品质不错,因此再追加采购到10架。

二手机

交付的伊尔-76

伊尔-76运输机

二手解决不了大问题,耗时10年运-20完成突破

有了二手机暂时可以应付一下,自2013年开始,俄罗斯开始从露天乱扔的库存中找机况较好产品。时不时弄架伊尔-76MD\TD等,只要机况还行就进行修补升级,最后都以伊尔-76TD标准进行翻新交付。不过显然没想到,这些旧飞机中居然还有6手机,比如编号20544号伊尔-76TD运输机,先后在匈牙利、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联酋,以及亚美尼亚服役过。

不管怎么说能拿到手就是好事,2015年,这些翻新延寿后的伊尔-76全部交付,此外2016年还从乌克兰弄到3架伊尔-78。所有数量一合计,最后中国空军大型战略运输机规模突破20架,对于还在大量使用的是运-8来说,这种规模性能已经是质得飞跃。而且早期装备空军的伊尔-76也到了大修期,俄罗斯又多了一个赚钱的渠道,开始为这些运输机翻新升级赚点小钱。

二手机翻新中

二手机翻新中

伊尔-76运输机

2013年,运-20战略运输机成功实现首飞,当然由于技术储不足,配套动力源只能暂时先用俄制D-30KP-2发动机。造成直接影响性能达不到设计指标,根据2019年官方公布数据,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79吨,最大载重55吨,最大航程7500公里。换装国产涡扇-18会好点,大致可以达到最大起飞重量200吨,最大载重量55吨。

动力源研制太不容易,标配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早几年就在试飞中,但直到这段时间才开始高频率出现。涡扇-20大酒桶正式装备后,预计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20吨,最大载重66吨,完全达到原始设计指标区别相当大。

黄皮版运-20B

绿皮版运-20B

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结语

运-20B完全版正式装备应该不会太远,随着国产大推力发动机的加入,运-20B才成为真正意义上全球顶尖战略运输机。前后历经10年,今后再也不用受制于人,除了可以大批量生产外,还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下代预警机、以及改善版加油机等。而且有了运-20完全版研制经验,类似C17这种级别战略运输机,给足时间中国航空工业完全有能力造出来。

C17战略运输机

运-20战略运输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