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淄博市临淄区淄河店二号战国墓的墓主身份之谜
发布时间: 2023-07-11

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淄博市临淄区淄河店二号战国墓的墓主身份之谜。

齐威王、齐宣王、齐瑉王、齐襄王以及管仲、田穰苴、高徯、田单等等,这些春秋战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君王和大臣,如今都沉睡在齐国故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周围几十里的地下深处。

淄河店二号战国墓

据了解,在齐国故都周边,大约分布着大大小小150多座古墓,被称为“临淄墓群”。古墓的年代上起春秋中后期,下迄秦汉。两千多年前齐国的那些国君、王侯、贵族、大夫、将军、名士等,有很多都深埋在此,可以说,每一座墓穴都是一部浩瀚的历史。

这其中,淄河店二号墓于1990年被发现,墓地与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田齐王陵”相邻,墓地南端狭窄,北部宽阔,南北长约 1700 米。当年为了配合济青高速公路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队在墓地东北部的第19号取土场内发掘了4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其中二号墓不仅墓室后有大型殉马坑,而且墓室内还随葬了 20余辆独马车。淄河店二号墓与临淄后李车马坑的发掘被评为 1990 年全国一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墓室早年被盗,但仍有重大发现

展开全文

墓地位置

二号墓在发掘中发现了三处盗坑,分别沿墓室的北壁、东壁及墓道口处进入椁室。由于多次盗扰,椁室遭到严重破坏,并几乎被盗掘一空。椁室被盗掘后又经火焚烧,残存的钟、戈、矛、戟等铜器被焚烧变形,其他随葬品及木质葬具均被焚毁。放置在椁室四周二层台或殉坑上部的陶器、漆木器以及车舆、车轮等随葬器物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扰破坏。

墓葬是一座拥有封土的“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大墓,有一条南向墓道,发掘时,墓室上部还残存着封土堆。墓室可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墓室为夯筑建成,地下墓室为挖出墓坑后又经修整而成。

椁室位于墓室中部略偏南,因遭火焚烧,木质葬具除因被塌陷的石块、石子、夯土所覆盖部分成为木炭或朽为灰状外,其余已被焚为灰烬。从清理出的痕迹看,椁室内设石椁,石椁采用未经加工的大石块垒筑四壁,上下铺盖方木筑成。发掘时因盗掘和焚烧的破坏,椁室上部已塌陷。木质葬具为一椁两棺,可看出大体形状。由于椁室多次被盗及焚烧,墓主骨骼已毁,葬式不明,但根据专家判断,应是墓主身份。

陪葬的多是年轻的女性

这其中令人惊奇的是,墓室内有长方形的殉葬坑,陪葬坑位于椁室北的二层台上,内有四椁,每椁三棺,共十二棺,棺内有十二名殉人,根据考古判断,陪葬的多是年轻的女性,应是墓主的宠妾侍婢。

出土编钟和带有铭文的铜戈

出土的编钟

二号战国墓出土铜器、陶器百余件。陶礼器组合完好,七鼎六簋配置。铜、石乐器成编相配,铜编钟58件,有钟、甬钟、钮钟三类五种组合,石编磬每8件一组,共三组,24件。兵器有戈、矛、剑、戟、镞等,并有一件有铭铜戈,铭文为“国楚造车戈”。此发现 表明此墓可能与春秋时期齐国世袭上卿、著名家族——国氏有关,为研究齐国政治史、齐国家族史提供了文物佐证。

出土铭文戈“国楚造车戈”示意图

20号车复原图

出土的11号车

11号车复原图

墓室内还发现20余辆独辕马车,根据车舆结构与用途,大致分为三类:兵车(轻车)、安车、役车(栈车)。特别是在挖掘时用石膏灌注出的许多原型标本,为研究古代独辕车的构造和战国车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墓主究竟是什么身份?

墓室北侧并发现一座大型殉马坑,殉马数量多达69匹,是已发掘的齐国大墓中保存随葬品最多的墓葬之一。殉马呈东西单行排列,殉马葬式基本相同,头北面东,昂首。前肢弯屈较甚,叠压于东侧马颈部之上。后肢略弯屈,两肢上下相叠。

殉马坑

殉马的排列虽然比较整齐,但殉马之间疏密程度略有不同,西侧排列得比较密集,中部及东部下凹处则比较疏松。在清理马坑时仅在马骨下发现有苇席的朽痕,苇席应在葬马时铺垫于坑的底部。

作为墓的主人,死的时候能殉葬69匹殉马,数量惊人,也表明墓主身份的显赫。而那件“国楚造车戈”,铭文格式、文字特征均具齐国特有的风格。齐国兵器中“物勒工名”者少见,基本属于“物勒主名”的形式。该戈前二字“国楚”应为人名,即戈的主人,也即二号墓的墓主。齐之国氏为齐国望族,国氏之宗子又称“国子”,是周王朝所命的“守臣”,世为齐国上卿。春秋时期地位显赫,屡执齐之国政。临淄出土的国子鼎可作证据。直到战国前期,国氏仍袭有“国子”称号。国楚其人未见史载,但根据其墓葬规模,拥有 12名殉人和大批殉马,随葬众多的马车,并享有棺椁相重、七鼎六簋的礼仪看,其地位甚高,在齐国是具有一定权势的卿大夫。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