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翻译(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哪个说法靠谱些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哪个说法靠谱些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赤壁之战时曹吴双方现有的兵力对比;二是赤壁之战,曹吴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

确切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01

赤壁之战时,魏吴双方的兵力情况。

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

“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但这是包括襄樊、夷陵之战后,东吴占据了交州、荆州以后的兵力情况。

在赤壁之战前,孙权并没有取得交州、荆州任何地方,仅仅是占据着扬州,江淮之间大部分为曹操所有。充其量孙权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五万。

曹魏最鼎盛时期的兵力,大约在40--50万,虽然个别资料说到了六十万,但并没有确切的数字。

官渡之战,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曹操动用了两万,袁绍动用了十万。曹操战胜袁绍,坑杀了袁绍七八万军队,主要原因是曹操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这些兵力。

曹操最后战胜袁绍,攻占了邺城,统一了北方,整合了原来袁绍的军事力量,但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万兵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了曹操。当时刘表号称带甲十余万,其中长子刘琦屯兵江夏,恐怕有二三万人马。这样表面看来,刘琮归降曹操的兵力也就七八万。

赤壁之战前,曹操本身的兵力,加上刘琮的归降兵力,大约在五十万之内,绝对到不了五十万。

因此,在豹眼看来,赤壁之战前,魏吴双方的兵力对比,50万对15万,也不准确,但相对比较靠谱。

但这仅仅是双方的实力,并不是直接投入这次战役的兵力。

02

赤壁之战,魏吴双方直接投入的兵力情况。

曹操自己说大军八十万压境,想与孙权会猎于江东。曹操虚张声势,这是一贯的套路,孙权也不会相信。但曹操四五十万大军,就是调集一半的兵力,也够孙权喝一壶的。

从一些史料来看,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大将都没有从征到赤壁参战。他们本部人马,至少在五千以上,这些兵力都是曹操所有兵力的一部分。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投放到赤壁之战中。

当时刘表带甲十余万,曹操要征讨刘表没有十几万是不行的。刘琮投降曹操,大约七八万是归属了曹操。这样,曹操大约兵力在二十二三万人,正如演义里,周瑜替孙权分析曹操军事实力所说的情况。

但这仅仅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所可能动用的最多兵力,但也不是直接参战的兵力。

第一,刘琮这七八万兵力,包括荆州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南四郡的驻兵,曹操还没有能力调动他们参战。演义所说蔡瑁等率领三万水军参战,这恐怕符合史实。

第二,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逃回北方,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原刘表大将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满宠守长坂。从这个情况来看,曹操刚刚占据了荆州,在赤壁之战发生前,这些地方恐怕已经由这些将领带兵驻守,而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

由此看来,曹操直接屯兵赤壁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规模,已经是官渡之战袁绍动用的最大兵力。袁绍统一河北后,兵力也达到了四五十万的规模,但投入官渡之战的兵力,也就是十万。

但孙权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呢?

据《吴书·孙权 传》及《周瑜传》记载,当时周瑜提出来需要五万精兵,但孙权说一时难以调集,已经准备了三万精兵,命周瑜先行进兵对抗曹操,自己继续组织兵力援助周瑜。

刘备听说周瑜只带了三万兵力,认为少了些,但周瑜却信心满满,有足够的底气战胜曹操。

此时,刘琦大约一万兵力归附了刘备,但周瑜没看在眼里,也没指望。刘备只带领关羽、张飞率领二千人参加了赤壁之战。从《三国演义》也看出一些端倪,诸葛亮派遣张飞、赵云、关羽设埋伏截杀曹操,都是带领五百兵力。这也说明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刘备的确没有带领很多的兵力参战。

从史料来看,孙刘联军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赤壁之战的确是周瑜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肯定的是周瑜、程普各带领一万五千人,刘备二千人独自参战,战胜了大概十万左右的曹军。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瘟疫爆发,曹军水土不服,战斗力有所削弱。

由此看来,赤壁之战,就双方实力而言,可能是五十万对十五万比较靠谱。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曹军实力,大约在二十万以上。而直接参加赤壁之战的曹军实力不会超过十万,孙刘联盟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当时,火烧赤壁的曹军恐怕兵力更少,也就是蔡瑁三万水军及部分曹军陆地的兵力。

《明朝那些事儿》所述陈友谅铁锁连战船被朱元璋火攻,是对赤壁之战的附会还是史实

友谅闻太祖至,解围,逆战于鄱阳湖。友谅兵号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军十一队御之。戊子,合战,徐达击其前锋,俞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数十,杀伤略相当。

这段关于鄱阳湖决战的记载源自《明史》,其间并没有说陈友谅的用铁索将船只相连,只是说陈友谅摆下了一个巨舟阵,首尾相连,连绵数十里,而徐达率先攻击陈友谅的前锋,俘获了巨舰一艘,击毙击伤敌军一千五百人,俞通海趁着风,用火炮击毁了敌船二十余艘。

陈友谅的舟师首位相连,这种“连”并不是指用铁索连在一起,让士兵们在船上如履平地,而没有晕船之苦,毕竟水战的最后阶段,也不过是接舷战,还是要拼白刃的。

陈友谅的大军是南方人,并不如曹操的部队大部分是北方人,所以并没有在舟师上作战的身体反应,这里的连接船只,只是摆阵,集中巨舟或成一字长蛇,或成其他什么阵型,以此统一划齐或进攻或抵御,如果分散开来,各自为战,战局瞬息万变,也很容易被敌人分割干掉。

俞通海的火炮虽然对陈友谅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但实际上这属于正常情况,两军之间打得难分难解,一时间分不出胜负来。而此时陈友谅手下第一猛将张定边直扑朱元璋的座舰,而老朱的座舰也因为突然天气突变,湖面上大风骤起,水急浪涌,被直接刮得搁浅在滩边了。

而其他朱军舰艇也被刮到四散,根本来不及救援朱元璋,老朱舰上三百人顽强抵抗,大部分人战死,张定边大喊:“朱元璋你快投降!”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老朱的忠心部将韩成站了出来,跟老朱换了衣服,然后直接跳水自沉,汉军见“朱元璋”跳水放松了攻势,而没过多久,常遇春从侧面用弩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也飞舟前来救援。

趁着这个机会,朱元璋座舰上的水手们纷纷跳入湖中,奋力推动搁浅的团头,这才让朱元璋给脱险的。

看吧,这一战打到了这里,差那么一丢丢朱元璋就挂了,然后陈友谅说不定就取得了天下,可惜,老朱命好。老朱脱险后,军心大振,将士们奋勇杀敌,杀到黄昏后,两军收兵,战斗告一段落。

接下来的战斗,其实对朱元璋来说并不是很有利,毕竟陈友谅的军队,无论是从军队规模,还是舟船大小上,都要远胜朱元璋。在战事焦灼之际,郭英建议火攻。但这个火攻,起到的作用并不是直接冲到陈友谅的巨舟上将其点燃,陈友谅的巨舟也不可能因为火攻,就全军覆没,毕竟这只舰队不是曹老板的“连环船”舰队,点燃一艘,也不会导致其他艘被点燃啊。

火攻真正的目的,是打乱陈友谅的阵势,破坏巨舟阵型。火攻用的船只是装满火药的,大火烧起来之后,硝烟弥漫,视野范围狭窄,陈友谅的大舟阵型被打乱,一时半刻连接不起来,由此导致阵脚大乱,从而被朱杀败,斩首2000余人,溺死上万,陈友谅的弟弟以彪悍著称的陈友仁也葬身火海。

但是,这一战并没有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赤壁之战,一场火攻直接决定了胜负,然而鄱阳湖之战,接来来还要打个把月呢。

陈友谅的汉军失利后,士气低落,老朱又利用攻心战术,对投诚的汉军官兵加以优待,进一步促使汉军内部分崩离析,紧接着又乘胜控制了战略要地湖口,使得陈友谅被困在了鄱阳湖中。

真正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是陈友谅的后勤完全被老朱给掐断。陈友谅派轻舟劫粮,但被朱元璋的伏兵全部烧毁,然后子啊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明军出其不意袭击了陈友谅粮仓水寨,汉军的粮船全部被明军潜水员给凿沉。

陈友谅没有了粮食,也没办法去南昌掠粮,只能选择突围,但老朱早就埋伏好,最红在军心涣散的情况下,被杀得全军溃败,陈友谅本人也被飞箭“贯睛及颅而死”。主帅阵亡,剩余的五万水师也全数投降了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