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战场上,喀秋莎火箭炮还有几十年前那么大的威力吗?为什么二战时期德国没有仿造出来喀秋莎火箭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当今战场上,喀秋莎火箭炮还有几十年前那么大的威力吗

感谢悟空小秘书问答邀请

时至今日,已经再也没有喀秋莎火箭炮了。

注意,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方式是导轨,而现代的火箭炮的发射方式是管式发射!

世界上第一个将火箭炮的导轨改为管式的国家是我们中国。

苏联是喀秋莎火箭炮的诞生国,当他看到我们中国将火箭炮的导轨改为管式发射之后,大为赞赏。

于是它也改为了管式发射。

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有导轨发射的火箭炮了,也就是说喀秋莎再也找不到了,所看到的都是管式发射方式。

管式发射方式,相比于导轨更易于生产,由于身管不像炮管那样需要加工膛线,所以非常便于生产,而且成本也不算高。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箭炮当数中美俄三国,但是若论射程方面,我们中国可当属第一。

我的祖国,我骄傲!

为什么二战时期德国没有仿造出来喀秋莎火箭炮

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

德国人研发火箭炮的历史其实比苏联要早,诞生的火箭炮品类也比苏联多得多。

德国人在38年就已经设计出了150毫米多管火箭炮,火箭弹就更早了。但他们当时并不看重这东西吗,认为其过于笨重还打不准,便将之转为“烟雾弹发射器”,取代了化学迫击炮。

所以相当一段时间内,德军都把150mm Nebelwerfer 41式火箭炮当做打烟雾弹的装备,也一直称其为烟雾弹发射器,直到战争中后期打出经验,尝到甜头了,才开始越来越多的将其用于发射火箭弹,将其生产了5769门。

我记得在当年的《胜利之日》游戏中,就有这种德军火箭炮。打起来特无聊,但却是个刷分利器。

德军之后在41式150mm烟雾弹发射器基础上研发出了210mm“烟雾弹发射器”,这种大口径火箭弹拥有5联装发射管,一般用装甲车拖着机动。

德军生产了2626门210mm火箭炮,还将其火箭弹运用到了战机的空战之中,主要拿来打轰炸机。

德国人还将280mm和320mm的火箭弹挂在载具上,采用箱式发射,威力愈发惊人,通过可调节导轨可发射高爆弹和汽油燃烧弹等多种弹种,威力惊人,这种东西人送外号“陆地斯图卡”,非常的有名。

它独特的框架式模块化发射器后来被苏军学去,造出了“拉玛”发射架和BM-31-12 “安德柳莎“火箭炮,用来发射310mm的M31火箭弹,甚至还用其“火箭炮上刺刀”,彪悍的打法实在让人捂眼睛。

上图.“安德柳莎“火箭炮

而且德国也确确实实的改进和仿造了喀秋莎火箭炮,只不过这是党卫军设计的,他们将之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被称为“希姆莱的管风琴”(有些德国官兵也称其为喀秋莎)。

这种80mm火箭炮几乎就是苏联БМ-13“喀秋莎”火箭炮德国翻版,只不过德军用了Sd.Kfz 4和法国索玛等载具作为底盘。

通过上下两层导轨,“希姆莱的管风琴”一次就能喷射48发火箭弹,以相当密集的火力轰炸对手。不过这种武器德军没学到精髓,用的数量也少,因此党卫军没敢大量装备,只在43年制造了13门。

还有“突击虎”自行火炮也是个拥有火箭炮技术的怪胎,它发射的380mm臼炮其实是火箭推进的,爆炸力相当霸道,据说曾一炮轰趴3辆谢尔曼。

德军多管火箭炮不引人注目完全是信息差造成的结果,人们越关注苏联喀秋莎,就越觉得德军没啥火箭炮。实际上德军从1940年开始,几乎把把战场都在用火箭炮,一直打到战争结束。

苏德火箭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战术运用思维上。

德军更喜欢将火箭炮作为部队的火力补充,以连排的级别部署。他们会充分发挥火箭炮投送猛烈的特征,对敌人的关键部位进行相对精确的打击,促使对方局部崩溃或混乱。

所以德军火箭炮拥有“陆地斯图卡”的名称,它们的的确确是被汉斯当斯图卡用了。

苏军不一样,苏军的火箭炮打法非常多,从单车运动袭扰作战到大军团超饱和打击一应俱全。

总体上,苏军非常喜欢将火箭炮群作为快速打击手段,比如作为集团军群突击前的火力准备,或者作为压制德军机械化集群密集突击的大棒,往往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总的来说,掌握了尖端火箭技术的德国怎么可能在相关技术上比苏联差?人家V1、V2火箭都上天了,可谓是当年唯一的火箭技术霸者。

但他们确确实实在火箭炮的应用技术上落后于苏联,喀秋莎被大规模集群化应用后的结果有目共睹,德国人吃尽了亏,想学却怎么也学不来。即便如此,德军的火箭炮在对付美英盟军时,也屡屡让对方屁滚尿流。

火箭炮“喀秋莎”究竟有多厉害

萨沙谈斯大林的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

苏德大战初期,德军的进攻一帆风顺。数以百万计的苏军,在德军闪电战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在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附近的一个铁路站点上,德军正在从列车上卸载大量的军火物资,一大批德军增援部队也在等待被运送到前方。

此处离前线不过20几公里,德军士兵和后勤人员一点也不慌张。德军已经掌握了战区制空权,加之车站附近部属了重炮部队,即使有苏联火炮敢于冒险向车站射击,也会被迅速定位消灭掉。

这些士兵们悠闲的坐着躺着,有的在闲聊,有的聚在一起抽着烟。就在他们非常放松之时,突然天空出现了一种巨大且可怕的声音,听起来就像空气被某种东西撕裂开。在短短几秒钟内,有80枚炮弹像暴风雨一样砸到了车站上。一时间整个车站成为一片火海,大量物资被摧毁,停放在此处的列车遭到严重破坏,士兵更是伤亡惨重。车站内四处都是血迹和残肢,侥幸未死的德国士兵惊呼着四散寻找掩体。

他们中有一些经历过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的老兵,却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强度的炮击,这些老兵也被吓破了胆。

车站附近的德军指挥官非常恼怒,他命令空军立即支援,寻找苏联炮兵阵地后给予完全的摧毁,同时命令德国火炮部队立即还击。

德军炮兵部队认为这是一个苏联炮兵师的偷袭,他们随即通过估算方位,开炮还击。但炮击以后,却没有任何反应。此时德国空军报告,德国炮兵部队的炮弹全部落在一片荒地上,此处根本没有任何苏军火炮的痕迹。而德国空军在附近进行了细致的侦查,却没有发现苏军大规模炮兵部队的任何痕迹,仅仅看到几辆苏联的吉斯卡车在向后方高速撤退。由于目标太小,德国空军没有进行攻击。

德国指挥官大惑不解,这一个师的苏军炮兵难道凭空消失了吗?其实,他们遭遇的正是苏军最新式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初战告捷

БМ-13-16火箭炮定型后仅仅2个月,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生产,苏德战争就突然爆发。

战争初期苏军一溃千里,丢失了数量惊人的重装备,急需要大量的补充。

由于德军进攻的影响,苏联的大型兵工厂也开始向乌拉尔山区的内陆迁移,生产量大减,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苏联急需要大量火炮最为前线的火力支援,以阻挡德军锐利的攻击势头。

БМ-13-16火箭炮的时代,由此来临!БМ-13-16火箭炮,远比普通火炮更便于大规模的制造,完全符合这一阶段实战的需要。

苏德战争刚刚爆发,苏军高层就命令立即生产БМ-13-16火箭炮,该工作由苏联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负责。

首批7辆БМ-13-16发射车和3000发RS-132火箭弹,配属莫斯科军区。同年10月,该工厂整体转移到车里雅宾斯克,在那里一直生产到1945年。

1941年6月28日,苏联编成了БМ-13-16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