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关于白朴的简
发布时间: 2023-07-06

白朴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隩州(今山西省河曲县),金亡后迁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其父白华曾仕金为枢密院判官,与元好问有通家之谊。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元军陷开封,白朴时年7岁,与家人失散,遂随元好问北渡黄河,寓居聊城(今属山东)。在这段时期里,他受到元好问的教育和培养,为其一生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朝建立后,白朴不仕,晚年移居金陵(今南京),过着寄情山水、诗酒自娱的生活。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之一。他工于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一生共写过16个杂剧,现存《梧桐雨》等3种。散曲现存小令30多首和4篇套曲,风格朴实而俊秀。

关于白朴的简介

白仁甫(1226年-1306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隩州人。元代杂剧(元曲)作家。

出身金朝的官僚家庭,父亲白华任金朝枢密院判官,是著名文士。白朴处于动荡的年代,金哀宗开兴元年,蒙古军攻南京,白华随哀宗奔归德,白朴则与母留南京,次年崔立叛降,南京失陷,史称壬辰之难。崔立掳王公大臣妻女送往蒙古军中,白朴的母亲也在内。

此事给予白朴不小的打击,导致他自此不食荤血。当时白朴年甫七岁,由父亲好友元好问收养,渡河至山东聊城,又迁居山西忻州,一路上元好问视如已出。后北归随父移居真定。终身未仕,至元十七年移居建康,作为在野的一代名士,专注于诗酒和杂剧创作。元好问赞赏他“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白朴死后,因子而贵显,朝廷赠他“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等官衔。此等待遇在元曲作家中是相当罕见的。

扩展资料:

白朴作品: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简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

现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三部著作全本,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朴

白朴读音是什么

白朴(bái pǔ)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