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古诗(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童趣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童趣

说起来,李白真的是很喜爱月亮,在他的诗集里,提到月亮的地方有三百多处。就连他的死也留下了一个与月亮有关的美丽传说。

相传他乘着小船一边喝酒,一边赏月,不知不觉喝醉了,看见江中的月亮,就跳进水里想要捉住月亮,后来人们就传说他捉住了月亮,骑着鲸鱼飞到了天上。

人们喜爱李白,所以把他的故事与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在李白眼中,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朗月行》是古代乐府里一首曲子的名称,朗月指的是明朗的月亮,行,指歌行,合起来表示明朗的月亮之歌。李白借用了这首古曲的名字,写作了这首诗,所以叫作《古朗月行》。

李白借用古曲,专门来写月亮,但是他不从大人的角度来写月亮,而是回忆自己小时候是怎么看月亮的,和听到的各种神奇的传说,因此这首诗显得清新优美,又富有童趣。

诗人通过前两句诗说,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以为是天上仙宫里的宝镜,飞落在高高的天空。

瑶台是传说中仙人们住的地方,所以小时候的李白才会以为月亮是“瑶台镜”,也就是仙宫里的宝镜,飞出来挂在空中。

诗人接着又想像说,在皎洁的月亮里面,桂树长得圆圆的,仙人坐在树上垂着两只脚,玉兔在树下不停地捣着药,不知道那仙药捣成后是给谁吃的呢?

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像呢?是因为在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中,月亮里面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后就能看见仙人和整棵桂树了。

小时候的李白听了大人们讲的传说故事,当然也深信不疑,同时,他又很好奇,仙人是长什么样子的呢?白兔为什么要不停地捣药呢?它的药又会被谁给吃掉了?

长大后,李白把自己对月亮的一连串好奇化成了富有想像力的诗句,里面有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也有自己天真的想像和疑问,所以诗歌读起来令人感到优美明快,又很有趣味。

古朗月行全文注释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 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2. 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3. 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4.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

  5. 何:一作“作”。团团:圆圆的样子。一作“团圆”。

  6. “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7. 蟾蜍:俗称癞蛤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8. 大明:指月亮。

  9. 羿(yì):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

  10. 天人:天上人间。

  11.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12.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13. 凄怆:伤心之意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