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pses(以色列的主要政党有哪些,立场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以色列的主要政党有哪些,立场如何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多党制无疑是一种协商解决争议的优良方案。

但多党制总是利大于弊吗?

最近以色列政坛陷入的动荡时期似乎在给出否定的答案。

6月20日,在以色列八个政党联盟执政一年之后,总理贝内特(Naftali Bennett)和外交部长拉皮德(Yair Lapid)宣布解散联合政府。

民调显示,再次选举之后,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作为以色列最大政党利库德的领导人,可能重新上台。

也可能其他政党重新组合成基于反对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

◎ 2022年6月22日,在议会对解散议会的法案进行投票时的内塔尼亚胡。

图片来源:AP/Maya Alleruzzo

无论哪种情况,执政的政党和反对党将难以赢得足够的席位,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

以色列的政坛,看起来还会继续乱下去。

/ 01 /

不稳定的联盟

2009年担任总理以来,内塔尼亚胡在国际舞台上以民族主义和强硬作风著称。

他在支持者口中被称为以色列国王,但也在其他人那里积累了相当多的不满。

2019年11月,他因严重的腐败指控被正式起诉。

基于反对内塔尼亚胡的共同立场,2021年6月,在更右翼的贝内特和中间派的拉皮德的领导下,八个意识形态各异的政党搁置了他们的分歧,组成执政联盟,将内塔尼亚胡赶下台。(参见我们之前的文章《内塔尼亚胡被八个政党联手拉下以色列总理宝座》)

◎ 前总理贝内特提前卸任,拉皮德从7月1日起接任新的大选前的看守总理。
图片来源:newsweek

以色列的政治阵营找到了联合的共同基础,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退居反对派。

2021年6月13日,贝内特的新政府正式宣誓就职,更加多元的后内塔尼亚胡时代开始。

但为什么短短一年之后,新的执政联盟就垮台了?

最初的转折在4月6日,贝内特带领的统一右翼联盟(Yamina)的一名议员,转投到了内塔尼亚胡的利库德集团。

联合政府在议会中只剩下60个席位,地位处于摇摇欲坠状态。

而对其完成致命一击的,是跟巴以冲突相关的一项每五年更新一次的法案。

在6月30号之前,政府需要议会同意,更新对这项法案的确认。

这项法案将以色列的法律扩展到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从而对定居点进行管理。

对大多数以色列人来说,这个法案很重要。

因为法案赋予国土外的犹太居民以公民权,能够为定居点的居民提供支持。

结果,议会拒绝通过这项法案,反对法案的议员58人,高于支持法案的52人。

内塔尼亚胡的利库德集团,属于信奉犹太民族主义的右翼政党,本身支持这个法案,但是为了反对执政党而投了反对票。

据贝内特称,这次受挫对联合政府来说是致命一击。

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贝内特的联盟本来就分歧颇多,离心力不小。

在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和阿拉伯居民的权益方面,联盟内部分歧和冲突更是日益尖锐。

这次投票直接暴露了联盟内的矛盾,因此走向垮台也并不意外。

◎ 2022年6月17日,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示威者与以色列士兵发生对峙。
图片来源:france24

这种政府脆弱、频繁更迭的状况,对整个国家而言无疑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首先,它会使得与以色列有合作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对新政府感到无所适从,而伊朗等国家显然也乐于见到这一局面。

其次,国家也会缺乏前瞻性的领导和计划,无法制定和推行重大政策,及时回应外界的变化和挑战。

最后,政府可能会流失掉部分民众的信任,并且助长观点的极化。

实际上,以色列的这种政治不稳定是常态,而不是例外,然而,这种不稳定性出现恶化的趋势。

自1996年以来,以色列政府平均任职时间不超过2.6年,这个数字已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以换届频繁著称的国家。

但自2019年4月以来,每个政府的平均时间,更是急剧下降到不到一年。

◎ 1949年来以色列每届议会的存续时间变化。
图片来源:barrons

从2019年4月9日开始,一年之内,以色列曾经历了三次议会大选,而联合政府依然无法完成组阁。

期间预算法案无法通过,全球使领馆关闭,政治体系陷于停摆。

直到2020年5月17日,以色列才组建了第35届内阁,从而结束了政治僵局。

从乱局表象看,一年之内三度大选、联合政府屡屡组阁失败,是以色列各党派之间矛盾尖锐,斗争激烈的体现。

人们认为,是内塔尼亚胡担任总理12年来主宰政坛,造成了政党的分裂,联盟的脆弱。

然而,造成这种分裂的,实则是以色列的政党制度,以及种族和宗教极其多样化的社会。

/ 02 /

以色列的政党与社会

民主国家实行的都是竞争性的政党制度,属于广义上的多党制。

而以色列属于其中政党非常碎片化的多党制。

以色列的政坛动荡跟它的政党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它让小党显得过于重要,让大党更难组织政府。

以色列的议会共有120个席位,由多个政党占据。

一个政党要获得一个议会席位,只需要获得3.25%的全国选票,这给了小党更多的机会进入议会。

但较大的政党几乎不可能赢得组建多数政府所需的61个席位,从而单独组阁。

以色列历史上也没有一个政党在选举中赢得过半席位,单独组阁。

一方面,以色列的少数族裔、少数群体可以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代表和话语权。

◎ 以色列的不同身份群体。
图片来源:pewresearch

另一方面,政党政治也容易偏于不稳定状态。

每次选举之后,有机会执政的党,为了在议会凑齐61个席位,需要组成联盟,拉拢中间小党。

相对大的党能否执政,取决于这些小党。

这可能导致各党领袖之间进行长时间的谈判和讨价还价。

结果,好不容易获得成功的总理上台后,为了维持联盟的脆弱而微妙的平衡,很容易受到其联盟中的小党伙伴的政治讹诈。

更多的精力被用于管理和维持联盟,而不是解决政治议题,并导致财政预算过度分配给某些党派和团体。

而且,任何争议较大的问题都会被搁置、淘汰。

很多该办的事情,由于执政联盟的个别成员不支持而无法办成。

这种少数否决多数的制度,看起来不那么合理。

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大道理应该管小道理。

社会的利益和观点,通过被政党代表,反映在政治格局中,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逻辑,也是更大的道理。

◎ 代议制民主的核心,是选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影响自己生活的重要决策。
图片来源:study

因此,这些政治乱局的现象实际上表明,以色列社会多元利益、身份之间,出现了分化和对立。

其中,影响以色列政治稳定最主要的矛盾,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宗教群体与世俗人士之间的矛盾

这种身份的对立和极化有其历史成因。

以色列一开始就属典型的移民国家,生活着诸多民族和宗教群体。

建国初期,以色列政府通过实施同化移民的熔炉政策,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整合进以色列国家认同之中。

但境内犹太人与阿拉伯公民之间的矛盾,始终持久而尖锐地存在着。

后来又由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压制而不断加深。

这两大群体语言、宗教不同,在不同的学校接受教育,居住在相互隔离的街区。

◎ 阿拉伯人在以色列社会重要性日益突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