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图片(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民生、经济情况和食物穿着服饰住房是什么样子呢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民生、经济情况和食物穿着服饰住房是什么样子呢

一、城市农民

战国出现了城市,而且人口众多。但是城外就是农田,大量的农民早上下地干活,晚上回家吃饭,没有节假日!

剩下的就是贵族、士兵、工匠、商人。

如果不想当农民,最发达的魏国大梁,人口达到40万。想穿越的盆友可以首选!做个生意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有如此规模的城市,经济自然不错,加上民风淳朴,奴隶刚刚取得一定的自由,只要不打仗,日子还是有的过!

建议不要去秦国,秦国后期发展的确很好,国力强盛。奴隶们好不容易打开了有形的枷锁,商鞅及时补刀,给老百姓搞了个无形枷锁。还搞连坐,孟子的母亲要是在秦国,估计连一迁也搞不成!

二、百家争鸣

老百姓只要有兴趣,选专业不是问题,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白马不是马这样的辩论都不称奇,连蝴蝶和人做梦都有人在研究!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人才如云。什么法家、道家、阴阳家……

只有你想不到的门派!

老百姓文化娱乐还是丰富的,琴棋书画无所不有!(看看张艺谋拍的《英雄》里面就有书法“剑”!)

草根靠读书翻身的也有,比如:毛遂自荐、苏秦能弄来六国相印。练武功也可以一战成名,比如:四大刺客。实在不行搞个“鸡鸣狗盗”的“手艺”!也能混个生活!

战国职业热门

说客说排第二,谁敢排第一?

苏秦、张仪、公孙衍、惠施、陈轸……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谈笑觥筹间,血流千里外!

兵家排第二,孙膑、吴起、庞涓、白起……战国,以打仗过日子的时代。会打仗绝对不愁前程,但也不愁命长!

到了白热化的时候,老百姓就是兵,你不打仗可不行,除非隐居山林!

……

越写越多,等抽个时间干脆写篇图文

怎样看待赵武灵王换一身衣服就能使赵国强大的事实

《周易-系辞》里有一句话,能很好地解释赵武灵王让赵国全体老百姓换衣服、穿胡服这件事。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当人在困境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以求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而又杀伐天下的混乱年代。公元前326年,才十五岁的赵雍继位去世的父亲成为赵国的新国君。闻讯而来的魏、楚、秦、燕、齐五国国君各率一万精兵前来参加葬礼,伺机瓜分赵国。小小年龄的赵雍镇定沉着,严令各国军队不准进入赵国边境。并让本国的军队摆出一副与列强拼命的架势。这一招还真灵,列强终究没敢下手。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聪明的赵雍还是看到了危机,当时,赵国的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始终处于其他诸侯列强的觊觎之中。尤其是小小的中山国好勇斗狠,完全不把赵国放在眼里,横挑强邻,死死咬住赵国不放,侵犯赵国领土,掠夺百姓,又引水围灌赵国鄗城,让赵雍很是不爽。要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变革。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胡服骑射。

赵国胡化有一定的基础,赵国地处冀州,土地也包括晋北,与当时的少数民族混居。胡服就是换胡人穿的衣服。与胡服对应的,是华服,《左传》中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服就是那种大袖宽衫、上衣下裳、右衽束腰的一件装。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赵国是周朝的分封国,周朝延续商朝,人们穿华服穿了一千多年,要放弃华服改穿胡服,举国上下一片反对声。但赵雍是个不服输的人,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公元前307年,在赵雍即位十九年的时候,他力排众议,下令举国“将军、大夫、适嫡子、戍吏”皆衣胡服。然而改穿胡服不是目的,骑射才是目的。战国时期的战争大多是贵族战争,用马车作战,双方排列出整齐的车阵进行交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越打人越多,各国不断征兵,不仅仅局限于战车里的贵族和跟在车后服务的奴隶,扩展到普通的平民,平民造不起车,于是步兵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由于春秋战国时代没有马镫,骑兵难以掌握身体平衡。骑在光滑的马背上挥舞武器冲锋,杀不死敌人自己先掉下来了。所以,当时骑兵主要配合车兵和步兵作战,担任侦察、机动、追击的任务,是辅助兵种。赵雍希望骑兵变成主战兵种,但是要想熟练利用马匹作战,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象胡人一样练习骑射,熟能生巧,于是赵国人从小开始练习马术,为了提升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赵雍从国内挑选体格健壮的勇士进入骑兵部队,并且大幅提高他们的待遇。令赵国民众皆以能入骑兵部队为荣。同时他从军中选拔了一批平民出身的军官充入骑兵部队中,大大的加强了对这支部队的控制力。经过不断的积累,配备熟练骑兵的赵军威力无穷,所向无敌,一个军事王国诞生了。组建强大的军队之后,赵雍第一个要消灭的国家即是中山国。中山国是游牧民族白狄建立的国家,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已融人中原。中山国三面与赵国毗连,简直就是赵国的国中之国,隔断赵国从邯郸到代地的南北通道。赵雍时刻都想拔掉这颗眼中钉。

到了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赵雍亲自率领二十万庞大的赵国军团杀向中山国,一年,二年……战争打了五年。战争进行得相当惨烈,中山人奋起抵抗,猛将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然而这时的赵国太强大了,他们连战连捷,攻下了中山国十几座城池,将军事实力不俗的中山国逼到了亡国的边缘。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赵雍不断率军出征,继续蚕食中山国以及楼烦、林胡等部落的领土,大大的扩张了赵国的疆土面积。在与诸侯列强的争斗中,这时的赵国也占据了上风,《六国论》中称:“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也就是说秦赵之间打了七次大的战役,赵国五胜二负,占尽优势。然而,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赵国人都去养马,种地的人自然少了。脱离农耕,离开土地,使赵国粮食产量下降,转而希望通过商业运作来弥补赵国的粮食空缺。这也造成赵国战略的一个大短板,一旦战争不能速战速决,拖入持久战,只能依靠外交来解决粮食的短缺。长平之战,赵国外交陷入困境,粮食供应不上,最终导致一场惨败。

但话又说回来,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敢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是很艰难的,赵武灵王因为胡服骑射让后人记住了他,并给予他极高的赞誉。他让中国人穿上了裤子,尔后又把驾着马车打仗变成了骑兵作战,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事,他不枉称一代英豪。

战国历史上的赵国如何灭掉了“心头大患”中山国

赵国的强盛,是从灭中山国开始的。

中山国可谓赵国的心腹大患。此国不灭,赵国始终不能强大。

在消灭这个心腹之患的过程中,赵武灵王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和谋略。

很难根除的心腹大患

中山国是一个“千乘之国”,实力不容小觑。

他的领土嵌入赵国中部,使赵国几乎被分成两半。

由于太行山的阻隔,赵国只能依靠壶口和崎岖山路维持南北两部的联系。

要致富,先修路;要打仗,也要先修路。如果本国交通都被搞成这样,那赵国拿什么来富国强兵呢?

中山不灭,赵国不强。

可是,中山国却很难被灭。

1、中山是狄族建立的侯国,其国有独特的风俗、文化,即或你能攻取他的地盘,一旦大军退出,统治力度减弱,该国仍可能复国。

魏国鼎盛时,曾灭了中山国。

可是,仅仅20年后,中山国又“满血复活”了。

2、实力雄厚。

他不但复了国,而且实力很强。在前323年,他与魏、韩、赵、燕一起“五国相王”,成为与七雄比肩的大国。

这也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被七雄承认为“王”的诸侯国(宋也自称王,但未被七雄承认),可谓嚣张得狠。

此外,燕、齐、赵军都曾败在中山国军手下,中山甚至从燕手上”拓疆百里“。

赵国要强大,中山是第一道坎!

奇耻大辱

心腹大患,不可不除!

自中山复国以来,赵国就处心积虑,要灭中山。

前377年,赵发兵攻中山。

结果,两战皆败。

中山国甚至发兵攻赵,围困赵重镇鄗,赵军龟缩城内,不敢出战!

“鄗事之丑”是赵人的奇耻大辱!

很长时间内,赵人不但无法灭中山,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