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范仲淹翻译是什么?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诗
发布时间: 2023-07-06

渔家傲范仲淹翻译是什么

渔家傲范仲淹翻译如下: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渔家傲(范仲淹)拼音版注音:

sà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héng yáng yàn qù wú liú yì。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sì mi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qiān zhàng lǐ,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wàn lǐ,yān rán wèi lè guī wú jì。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mǎn dì,rén bù mèi,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诗词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全文翻译: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简析:在这首词中,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

《渔家傲 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到,风景就完全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大雁毫停留的意思。黄昏时,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塞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关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2、作品赏析:

上片着重写景,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并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下片着重抒情,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做人准则,有《范文正公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