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之心不可有(雍正王朝中:雍亲王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雍正王朝中:雍亲王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雍正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的桥段,属于是邬思道导演的,夺嫡系列剧中的一集。中心思想是进一步树立,雍正一心为天下,而不是狭隘的谋私。

太子二度被废

康熙将对爱妻的爱,全给了太子胤礽,将其接照接班人来培养,有些放纵,以致于任意妄为。哪怕是“张五哥顶包”一案,引发了大清建国以来最大的司法腐败,康熙借张廷玉儿子生病,说了一句:朕儿子的病,怕也是好不了。一个“怕”字说明了还对太子寄予希望,望其回头是岸;其次心情极其复杂,要开始考虑太子新人选。
太子呢,尝到权力的甜头,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发而不可收拾。始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法跨越君臣的界限。复立后的太子,更深感权威受到挑战。于是,写信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以此要挟百官。东窗事发,在部下的怂恿下,殊死一搏,发动政变。事败,二度被废。

争夺大将军王

如此,太子之位虚悬,胤禩与雍正两个阵营跃跃欲试。是时傅尔丹兵败西北,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康熙急需一名大将,领兵西北,挽回颓势。更长远的考虑,康熙日渐年老,继承人也提上日程。胤禩与雍正再清楚不过,此次领兵西北便是当选太子的重要砝码,双方势在必得。

  • 八阿哥阵营:胤禩在太子首度被废之时,与佟国维密谋太子之位,遭到康熙斥责,地位一落千丈。其次胤禩本人也无统兵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违心地,在八阿哥阵营内部推荐出老十四。
  • 雍正阵营:胤祥因帮太子谋杀郑春华,以及派兵剿灭江厦镇两事的过失,遭到康熙圈禁。雍正痛失帮手,但也不能干着急,并无统兵之才的他,临阵磨枪,练起了弓马功夫。只不过效果不尽人意,打那指那。

邬导演分析剧情

无奈之下,雍正以全家身家性命为赌注,上书保荐胤祥担任大将军王。旁观的邬思道,早在八阿哥阵营导演的“张德明相面”闹剧中,洞悉其心,判断出康熙的真实意图,提出雍正推荐胤祥不当的四条理由:
  1. 胤祥外公为蒙古喀尔喀大汗,出任大将军王,统兵西北,恐有不当之处;
  2. 傅尔丹真实兵败原因,是胤禩阵营背后搞的鬼。一旦傅尔丹兵败,胤禩他们便有机会上位,建功立业,从而在继位上取得领先;
  3. 即使胤祥出任,也会受得胤禩主导的户部,老十四主部的兵部的钳制,功败垂成,进而累及雍正;
  4. 更重要的是,康熙此举意在考察皇子。雍正若争得大将王,反而影响此前树立的一心为天下的形象。

邬导演指点迷津

为此,邬思道分两步棋走:

  1. 让雍正主动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进一步赢得康熙的“印象分”;
  2. 力保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目的在于制约老十四在西北粮饷,以免尾大不掉,威胁日后的夺嫡。胤禩阵营得了便宜,也不好意思再争陕甘总督。

后记

前腿雍正还在斥责年羹尧送的寿礼,后腿便换了一幅面孔,当着老十四的面说预备好的寿礼,也算了老十四的一份。弄得来之前,还在为寿礼发愁的老十四,犯嘀咕:老四什么时候变“暖男”了。要不说好皇帝先得是好演员,状况百出下,也能随机应变。于是,两兄弟拿着寿礼,在母亲面前“和谐”了一阵子,之后实现了既定目标,皆大欢喜。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水浒传中王伦哪错了

看到这个题目,使我忽然想起了清末禁烟名臣林则徐的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想起了一句名言:“书生百无一用。”死读书的书生,“酸”起来行,真正办起事来,往往显得百无一用。

王伦作为梁山第一任寨主,从一开始就是个傀儡,他当上梁山寨主,主要靠的是小旋风柴进的支持,也就是说柴进才是梁山初建的董事长,王伦不过是梁山的总经理,就是总经理这个角色,王伦也未做好。王伦虽然饱读诗书,但却难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难以把梁山事业做大做强。

为什么王伦不能把梁山事业做大做强,还落了个被火并的悲残命运,他到底错在了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火并王伦的第一快手林冲已做了回答:“量你是个穷儒,又无大才大量,怎做的山寨之主。”

林冲这番话虽然不长,却已解释清王伦之错:(一)一王伦是个穷知识分子,在他身上有着知识分子的通病,那就是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起事来百无一用;(二)王伦无大才大量,胸怀狭隘,嫉贤妒能,不能于事业为重而容下四面八方的江湖兄弟。

王伦在梁山,虽然也尽心尽力,生怕梁山被别人夺了去,但由于心胸与眼界不行,不具有海纳百川的情怀,终是难成大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