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的意思?“远殊卓行”的意思及出
发布时间: 2023-07-06

苟日新的意思

”苟日新“的意思是:

苟,在这里是如果的意思,这句话大概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新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进步之类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劝人们要不断进取的意思。

整句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自:

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

新民是中国古代的帝王成汤的座右铭,倡导代表人类不断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变化,从量变到达质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人类思想进步和物质创新的哲学。


扩展资料: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礼记大学》的成书过程:

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

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

“远殊卓行”的意思及出处

汉书霍去病传里的这句: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
说文解字:逴,远也。从辵,卓声。一曰蹇也。读若棹苕之棹.
一般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的“远“解释这个“逴“字,一些人就是这么解释的,但这是有点问题的.
关于跟行路有关的“殊“,大家都知道“殊途“,这个“殊“就是“不同“的意思,既有不同,就隐含了有一个比较的对象,所谓“正途“.
在“逴行殊远“这句话中“殊远“就是说殊途离正途很远.前“逴行“并不是跟“殊远“的同义并列,而是“逴行“是因,“殊远“是果.

在“逴行殊远“这个此中,“逴“当取“蹇“意,也就是瘸,引申为“偏“.郭璞注扬雄方言志中说: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蹇者或谓之逴(行略逴也)。体而偏长短亦谓之逴.括号内是郭璞的注,后面也有“体而偏长短“.
我们再来看一句在网上词典里引用的一句,楚辞·九章:道逴远而日忘。忘自然是就是惘,指迷失的意思,对于路途来说,远并不一定使人迷路,走偏了才使人迷路.
唐· 颜师古《匡谬正俗》:逴者,谓超逾不依次第。不依次第,也就是不按原定的路和计划,那自然就是走的偏途,还是由“偏“而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舆既发,夜迷不知何所,逴行良远,殊不可到。“夜迷, 不可到,根本原因是偏了,并不是远,所以这里还是由“偏“而来.
当然汉书这句并不一定是说霍去病真的是走偏了,而是强调其解决粮草的办法“取食於敌“,也就是说,霍去病就算是路走的离正常的线路偏离很远也能解决粮草问题,因为他可以抢掠敌人的粮草.

求一个成语

阿世媚俗 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避世离俗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避俗趋新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砭庸针俗 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治疗。救治凡庸鄙陋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采风问俗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不落俗套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风俗人情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浇风薄俗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拘俗守常 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阿时趋俗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悯时病俗 指忧虑时俗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超尘拔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村夫俗子 指粗野鄙俗的人。
凡夫俗子 泛指平庸的人。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愤世嫉俗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革风易俗 改变风气和习俗。
高世骇俗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改俗迁风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浑俗和光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惊世骇俗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入乡随俗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伤风败俗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时移俗易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入国问俗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世扰俗乱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随俗雅化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俗不可耐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俗不可医 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习俗移性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未能免俗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雅俗共赏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移风易俗 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遗世绝俗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约定俗成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败俗伤化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变风改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变风易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变古易俗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变容改俗 指改变风貌习俗。
变俗易教 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超尘出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超然绝俗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超世拔俗 见“超尘出俗”。
超世绝俗 见“超俗绝世”。
超俗绝世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亦作“超世绝俗”。《宣和书谱·送先辈诗》:“及乘兴一寓于挥洒,自然有超世绝俗之态矣。”亦作“逸世超群”。明·王《春芜记·献赋》:“昨日唐景二大夫,曾举秀士—人,
逴俗绝物 犹言超世绝俗。
从俗浮沉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从俗就简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调风变俗 犹言移风易俗。
敦风厉俗 使民风纯朴敦厚。
遁世绝俗 见“遁世离俗”。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敦世厉俗 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遁俗无闷 见“遁世无闷”。
愤时疾俗 同“愤世嫉俗”。
忿世嫉俗 同“愤世嫉俗”。
愤世疾俗 见“愤世嫉俗”。
负俗之讥 见“负俗之累”。
负俗之累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观风察俗 观察国风民俗。
诡雅异俗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化民易俗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哗世动俗 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混俗和光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激贪厉俗 谓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降心顺俗 降低心志,随顺流俗。
矫世励俗 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