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奥会的知识(冬奥小知识|冬奥会的颁奖仪式有何特别之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冬奥小知识|冬奥会的颁奖仪式有何特别之处

大家在之前观看冬奥会时,是否有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颁奖环节上,获奖选手们往往不会得到奖牌?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的颁奖仪式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以2018年平昌冬奥会为例,在赛后颁奖环节上,获奖选手赛后站在领奖台上,一般会得到可爱的毛绒玩具吉祥物,却不见奖牌的踪影。其实这样特殊的颁奖方式是根据冬奥会的独特性而单独设置的。

原来,由于冬奥会期间天气较为寒冷,为了选手的身体考虑等因素,在比赛结束后,比赛场地中,只会给获奖选手颁发奖品,而稍后在特定的颁奖区再为获奖选手颁发奖牌。

自1998年长野冬奥会起,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之后的每届冬奥会上,颁发奖牌的环节会安排在颁奖广场上进行。由于冬奥会的比赛类别相较夏季奥运会少了许多,所以一般是一天的比赛结束后统一举行颁奖仪式,给当天所有的获奖选手颁发奖牌。

在颁奖广场中,除了举行颁奖仪式之外,也会有庆祝演出等活动。其实,相比较竞赛场馆内,在颁奖广场进行奖牌的颁发仪式将有机会让更多人见证到这一荣耀时刻。

冬奥小知识|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哪些历史

这届冰雪盛会改写了哪些历史?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座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

北京冬奥会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历史首次;

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中女性比例超过45%,历史首次;

北京是首个大规模使用当今最环保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会主办城市;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首次5G全覆盖的冬奥会;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有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赛道;

“水立方”是世界上首座完成“水冰转换”的奥运场馆;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

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主题为“体育促进和平”;

……

从千年古都到“双奥之城”,北京这座不断书写并创造历史的城市,再次见证凝聚世界的闪耀时刻。

冬奥小知识|冬奥会7个大项中,哪个最“年轻”

作为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冬奥会共设有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的比赛。大家知道在7个大项中,哪个是最晚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吗?

北京冬奥会的7个大项分别是:滑雪、滑冰、冰球、冬季两项、雪车、雪橇、冰壶。在这之中,冰壶项目最为“年轻”。

冰壶又称冰上溜石,也被大家比喻为冰上“国际象棋”。冰壶于14世纪起源于苏格兰,第一个冰壶俱乐部于1795年在苏格兰创立。

早在1924年首届冬奥会上,冰壶便以表演项目的形式亮相赛场,后来它数次被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1992年7月,国际奥委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会议上通过了将冰壶纳入冬奥会的决议。1993年,国际奥委会会议在洛桑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98年第18届长野冬奥会开始,将冰壶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至此,冰壶成为目前冬奥会7个大项中最“年轻”的一个。

中国男子冰壶队和女子冰壶队分别成立于2002年和2003年,两支队伍均曾在国际赛场上取得过好成绩。

冬奥小知识|北京冬奥会的奖牌有何特别

去年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对外发布。作为冬奥会景观元素的重要内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别具一格,造型质朴简洁。它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

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字样。圆环做打洼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了冬奥会的特征,祥云纹传达了吉祥的寓意。

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挥写精彩篇章。

奖牌挂带也颇具东方特色,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 2022”字样等相关信息。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与夏奥会相比,冬奥会的奖牌一般个头更大,这是因为冬奥会运动员服装厚重,如果奖牌过小,不够醒目。经过反复比对和实物打样、实际佩戴比较,设计团队将奖牌直径定在8.7厘米。奖牌的挂带长度也进行了相关测试,以保证运动员佩戴时的位置最合适。每届奥运会的奖牌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也象征着运动员的荣耀。如今,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已近在咫尺。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之后的赛场上,运动员佩戴“同心”奖牌站上领奖台的时刻。

冬奥小知识|天气对冬奥会的影响有多大

与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季奥运会的雪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对于环境、场地有着特殊的要求,需满足相应条件。此外,冬季室外项目的进行同样对气候有着一定要求。那么,天气对于冬奥会的影响有多大呢?

从过往23届冬奥会的举办地来看,之前历届举办地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带。由于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较高,冬奥会比赛一般不宜在热带城市举办。

冬季奥运会的雪上项目是在室外进行,包括能见度、雪温、雪质对于比赛的进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单板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的资格赛便由于天气原因而有所调整。

目前滑雪比赛的雪一般为人工造雪,要求雪温<0℃;自由式空中技巧项目,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3米/秒;跳台滑雪则要求瞬时风速<3米/秒、无横风,逆风更有利于比赛……

据了解,由于北京新建设的赛场地处山区,地形比较复杂,气象观测资料不足。为了面对诸多挑战,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相关工作早已深入开展。

2017年7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成立,并建设了严密的观测网络。以冬奥赛场为核心,气象部门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建设现代立体探测设施共441套,实现了“超精细复杂山地 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

此外,气象部门聚焦“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建成“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实现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

冬奥会赛区百米级实况产品也已经正式投入应用。该产品空间分辨率达100米,时间分辨率为10分钟,可以有效满足冬奥气象服务保障的精细化需求。

冬奥小知识|北京冬奥会都有哪些项目

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15个分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