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上联:晨钟暮鼓,才世外桃园如何对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晨钟暮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晨钟暮鼓,意思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其实,晨钟暮鼓最早并非特指寺庙的钟鼓之声,而是古人报时之用。每天早晚撞击,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

早在汉魏时期,就采用了敲钟击鼓的方式来报时,但那时不是“晨钟暮鼓”,而是“晨鼓暮钟”,白天击鼓晚上敲钟。

汉蔡邕撰《独断》记: 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 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意思是:击鼓就表示要“动”起来(即起床干活),敲钟就表示“停止”(休息)。早上,听见鼓声就该起床,白天过去夜晚降临,听讲钟声就可以休息。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规定都有变化。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

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

禁,即夜禁。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而佛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

但现在“晨钟暮鼓”多是用来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或者描述佛门弟子的生活,与报时无关了。

上联:晨钟暮鼓,才世外桃园如何对下联

上联:晨钟暮鼓,才世外桃园。下联:春夏秋冬,乃季节轮回。

晨钟暮鼓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佛教规矩,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说暮鼓晨钟。拼音:chén zhōng mù gǔ 出处:南北朝・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翻译:傍晚的戍楼里传来鼓声,清晨的早上山寺里传来钟响。古文引证: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翻译:百年的盛大之势变成如今这般,是世人都该感到悲哀的,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的声音没有停下的时候。例句:导师一席话如晨钟暮鼓,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扩展资料近义词1、金口木舌拼音:jīn kǒu mù shé 释义: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翻译:如果要重现他当初的学说理念,那还不如让诸位儒生以木舌为铜铃宣扬教化。2、当头棒喝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释义: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的人的时候,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例句:我们应该当头棒喝那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使他们立即停止各种犯罪活动。

为什么是晨钟暮鼓,而不是晨鼓暮钟

暮鼓晨钟是句成语,意思是寺庙中早晚报时的打鼓敲钟,是句定义成语。原是形容词寺院中僧尼的生活。句子可前后颠倒过来使用,而晨鼓暮钟则是颠倒了古代报时所使用的工具。晨钟暮鼓句,先出自唐.李咸用《山中》诗句:“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后南宋.陆游诗句:“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亦是指金陵四十八景中的一景。可见以“暮鼓晨钟“用作报时,已“推而广之“至古时候的城邑。

“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有什么区别民间和寺庙,又有何异

我觉得当时在城里有钟楼和鼓楼,早晨起来,要敲钟,各行各业的人,就是各行其道。而到黄昏的时候,敲鼓,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收拾东西,回家吃饭睡觉。

我们国家古代的城,有钟,鼓的城楼,叫做做钟鼓楼。人们都生活在暮鼓晨钟里。

暮鼓和晨钟是指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因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认为「暮鼓晨钟」具有警世的意味。这句成语当来自于生活经验,

民间,暮鼓晨钟只是一个报点的东西,就是一个和夜晚打更一样。夜晚的时间没有表,人们通过更夫的打更知道什么时间。而白天通过日晷把时间掌握好,利用晨钟暮鼓来告诉大家,开始工作。和结束的时间。

暮鼓晨钟是什么意思

“暮鼓晨钟”本意是指佛教的一种规矩,指寺庙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它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这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咸中的《山中》,原句为: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