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肃顺的死是晚清史上的一大损失,否则可以改变后面割土赔款的局面,是不是呢?咸丰登基没多久,曾国藩就上疏把咸丰痛骂了一顿,这是怎么回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人说,肃顺的死是晚清史上的一大损失,否则可以改变后面割土赔款的局面,是不是呢

反穿老羊皮袄,牵着一只黑狗到处蹭吃蹭喝的“胡同串子”,最终逆袭为咸丰皇帝的托孤重臣。

有这样“励志”经历的肃顺,却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了清廷面积最大的一次割土条约的签订,虽然这事不是他做的。

肃顺出身高贵,但社会阅历丰富,曾说自己就是个无赖!

肃顺的祖上挺厉害,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

传到他这里,是第七代,不过,肃顺没捞着继承郑亲王的爵位。

排行老六的他只混了一个三等辅国将军的称号,

这在遍地宗亲的北京城,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所以,成年之后的肃顺,搬出了郑亲王府,这日子,就过得挺穷的。

反穿一件老羊皮袄,牵着一只黑狗,

天天走街串巷,仗着自己宗室的身份,蹭吃蹭喝。

有人问他,肃老六啊,你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肃顺说,我就是个无赖!

那人挺奇怪,就追问他,难道你觉得无赖很光荣?

肃顺的回答也很经典,无赖就是无赖,无所谓光荣不光荣!

《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这段经历的:

习知京师五城诸坊利弊

用大白话说,就是北京城里里外外那点事,肃顺全知道里头的弯弯绕!

往好听里说,熟知民情吏情;往难听里说就是个“胡同串子”!

当然,这段经历,没让肃顺成了只会啃铁杆庄稼的破落八旗子弟,

反而一步一个脚印的从散秩大臣做到了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并且,咸丰皇帝让大臣们纳捐钱粮打太平军的时候,每次肃顺都特别积极,每次都几乎拿出倾家荡产的架势来纳捐。

所以,在咸丰皇帝那里,肃顺留下了一个基础的好印象,

这也为他的哥哥郑亲王端华能够在咸丰帝那里举荐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整体来说,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对他的影响还是正向的,可以归结为一句“社会阅历丰富”,

这在闲散宗室中,算是比较出挑的一位。

咸丰四年,在载垣和端华的推荐下,肃顺终于被咸丰看中,强势登场。

咸丰挺不喜欢两位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的。

说实在的,咸丰继位之后,因为他那个精明干练的亲弟弟鬼子六,恭亲王奕䜣的原因,

对宗室近支的人都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

所以,当两位铁帽子王一会儿满语,一会儿汉语的啃啃哧哧老半天说不明白一件事的时候,

咸丰就更不耐烦了。

费了老半天劲儿,咸丰终于明白了,端华这是举贤不避亲,推荐自己弟弟肃顺,但是又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才拉上了关系不错载垣。

前面咱说了,咸丰对肃顺印象还不错,但是,也得好好了解一下才行。

这一了解,整个一个两极分化!

有人说肃顺那就是个顶尖的人才,能做大事!

也有人说了,这人,就是个无赖,他自己说的!

但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个人,有才干,而且不讲情面,不怕得罪人!

对他的才干,说的也很具体。

说他只要见过的人,什么时候都能记得人家长什么样,

办过的事,处理过的公文案牍,过了好几年,还能张嘴就说出原文是怎么说的!

咸丰下决心召见了肃顺,想亲自了解这人的才干。

君臣几次详谈,自登基以来内忧外患,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的咸丰帝,

被肃顺的敢于任事所打动,决定,重用肃顺!

“命都没了,还要脸干什么?”肃顺在经济方面的两大强硬应对措施。

咸丰皇帝缺钱,非常的缺钱。

咸丰继位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事。

1853年,太平天国将领攻陷南京。

清朝的赋税重地一团稀烂,赋税损失大半,可是军费却百倍的增长。

所以,咸丰二年,咸丰帝才下令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办团练。

要是有钱,怎么会让一个汉臣自筹经费,办一个游离于正规军之外的地主武装,湘军呢。

肃顺的第一个大胆建议:开烟禁,收烟税!

这胆子,可真够大的。清廷自雍正朝的时候,就明令禁烟。

道光帝的时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烟雾还没散呢。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输了,签了中英《南京条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

道光帝都咬着牙没松口,仍然是禁烟!

所以,咸丰一听这个建议,立刻就犹豫了,这,这不是不孝顺吗?

大清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前面咱们不是说肃顺的社会阅历丰富吗,他认为,禁烟令根本就有名无实。

白白的便宜了那些走私烟土的外国人,贩运烟土的奸商,开烟馆的商人们,清廷还一点便宜都捞不着。

“命都要没了,还要脸干什么?”

不如明着放开,这样,海关关税,烟馆的商税,甚至那些“瘾君子”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收税?

咸丰没敢立刻答应,但是,这清廷啊,还真是不愧是一艘从船顶漏水的船。

消息立刻传开了,肃顺遭到朝野内外,一片骂声!

本来就觉得不好意思的咸丰,只好放弃了这一“大胆”的建议。

不过,肃顺可就背上了“奸臣”的骂名。

削减八旗钱粮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还缺钱咋办?既然那个开源的建议没法采纳,那就来个节流!

削减八旗子弟的钱粮!

八旗制度,到了乾隆晚期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救济组织了。

就是因为旗人即使不当兵,也不用纳税,不用服劳役,还圈占了非旗人的大量良田。

可是即使这样,大量的旗人不是劳作,就等着清廷的救济了,有铁杆庄稼可以啃,谁还真的种庄稼去呢。

结果从乾隆晚期开始,清廷就每年拨出大量的救济款给旗人。

越这样,旗人越衰败。

作为旗人的肃顺深知其中的弊端,干脆就削减了旗人的钱粮。

旗人不满,就找咸丰诉苦,咸丰没办法,就只能装聋作哑。

肃顺更是不理,所以,旗人把满腔的愤恨都倾注到了作为户部尚书的肃顺身上。

而肃顺也因此更看不惯旗人。

所以,肃顺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口头禅,都和旗人有关。

“咱们旗人混蛋多!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而!”

肃顺是个跋扈的人,

但是他的跋扈大多数时间只针对旗人。

见了旗人,他就傲慢无礼。见了汉臣,他反倒是一副谦躬下士的样子。

甚至于,肃顺只收满人的“贿赂”而不收汉臣的贿赂。

他的逻辑就是,反正在旗人那里自己的名声已经坏透了,干脆就不要名声了!

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从政经历,让他看透了旗人的衰落不堪。

既然开元,节流,都受挫。

他对大清已经坚持了200多年的“重满抑汉”的祖制开了刀!

积极地向咸丰帝进言,认为要重用汉臣,才能挽救大清的颓势。

他还积极的向咸丰帝推荐了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郭松焘等汉臣。

这些汉臣都是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以及未来同光中兴的重臣。

从这点说,肃顺为了给腐朽的清王朝“续命”确实有他独到的贡献。

尤其是他保护左宗棠的那一番举措,更是显示了他的手段。

可以说,没有他,左宗棠连命都保不住了。

当时左宗棠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幕僚,非常受骆秉章器重。

所有湖南的大小官员向骆秉章汇报工作,骆秉章都会问一句:

季高先生云何?

季高是左宗棠的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左宗棠怎么看待这件事?都说了些什么?

让我们不禁想起那句著名的:“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是影视剧编的,季高先生云何可是记载于《清史稿》的。

左宗棠也确实给骆秉章出了大力,练兵,筹饷,都办的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