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何被称为民族英雄?李秀成奋力实现太平天国的中兴,可为何最终却难免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何被称为民族英雄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著名将领,在太平天国反清的同时,面对着帝国主义对太平天国的敌视,李秀成率部攻入上海,和外国人组织的汪枪队战斗,宣布不承认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体现了反对外来入侵的坚决态度。因此,李秀成被称为民族英雄。

李秀成奋力实现太平天国的中兴,可为何最终却难免败局

俗话说“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太平天国后期的李秀成恰好印证了这句话的含义。不可否认,李秀成确实是太平天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可无论他如何努力补救,也堵不住一条满是破洞,即将沉没的破船,这就是李秀成所面对的现状。

万古忠义李秀成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广西藤县人,家境贫寒,1851年,太平军攻打永安州途经藤县,李秀成举家参军。1854年跟随豫王胡以晃攻打庐州,破城后负责把守安民。

1856年天京变乱爆发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人才凋敝。在众臣的推举下,洪秀全起用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一批年轻将领,李秀成被封为地官副丞相,驻守安徽桐城,保固安省。1858年,李秀成与陈玉成互相配合,大败清将德兴阿部,攻破江北大营。随后又取得三河大捷,歼灭湘军精锐6000千余人,悍将李续宾兵败自杀。

这两场战役的胜利稳固了岌岌可危的战局,1859年,李秀成受封忠王,洪秀全亲书“万古忠义”四字,并将至高无上的“秀”字赐给了他。

二破江南大营

李秀成一生中最经典的战役莫过于二破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江南大营是防范太平军向苏浙挺进的重要屏障,太平军占领天京后第八天,清将向荣在孝陵卫筑营,始创江南大营。

1856年6月,杨秀清集结石达开、秦日纲两部人马,城内守军配合出战,实施内外夹击,首次攻破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向荣在丹阳自缢身亡。天京变乱后,清军再建江南大营,以和春为钦差大臣,天京再次陷入围困。1860年,李秀成采用“攻其必救,调虎离山”之计,率精锐1350人奔袭浙江杭州,迫使和春派总兵张玉良率兵救援。

李秀成趁机撤出杭州,抄小路赶往天京,会合陈玉成、刘官芳、杨辅清、李世贤等各路大军共同作战,攻破清军营垒数十座,二破江南大营,主帅和春吞鸦片自尽,悍将张国梁战死于丹阳。太平天国获得空前大胜,呈现出回光返照的耀眼光芒。

挥军苏浙,建立苏福省

江南大营的溃灭,打开了阻挡太平军进军苏浙的通道。洪秀全命李秀成率部攻取苏、浙,并限期回奏,于是李秀成率大军向苏州、浙江挺进,成功占领苏州、杭州、金华、宁波、无锡等地,建立了苏福省,成为太平天国极其重要的粮饷基地。

与此同时,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却大举入侵安徽,对天京最后的屏障安庆实施合围。1861年9月,安庆失陷,天京彻底暴露在清军面前,1862年5月,湘军水陆并进,在雨花台扎营,对天京展开合围。洪秀全连颁严旨,催促李秀成回援天京。

1862年10月,李秀成大军与湘军在雨花台大战46天,却始终无法取胜,太平天国最后一线生机就此化为泡影。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陷,李秀成在城外方山被俘。

结语

李秀成想挽狂澜于既倒,却最终宣告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内耗极大的损伤了元气,致使人才凋敝,无将可用;另一方面是战略出现了失误。南京位于长江下游,要想稳固政权就应该朔江而上,攻占九江、武昌等军事重镇,而不是挥军攻取苏浙。此外,太平军后期战斗力大幅衰落,滥封王致使指挥系统瘫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单凭李秀成一己之力,根本不具备实现中兴的可能。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秀成是如何被抓住的

湘军克复天京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奏报朝廷“至伪忠王李秀成一犯,城破后受伤匿于山内民房,十九日夜,提督萧孚泗亲自搜出并搜擒王次兄洪仁达。”曾国藩的意思是说天京城破后,忠王李秀成受伤后藏匿于山中民居,被提督萧孚四带队搜出,并且还搜出洪秀全的二哥洪仁达。曾国藩所奏报的纯属瞎话,是用来欺瞒朝廷的。事实上,自1864年四月十九日洪秀全病死之后,忠王李秀成便成为清廷的头号通缉要犯,谁能擒获便属大功一件,萧孚泗就因此而获封男爵。

五月二十一日,地堡城失陷后,天京彻底成为一座孤城,破城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湘军李臣典派人在太平门外挖掘地道,六月十五日夜,地道挖成,填入六百多包火药,黎明点火,只听得闷雷般一阵暴响,太平门附近城墙被轰塌二十余丈宽的缺口。湘军分成梯队,从缺口处冲入城内,天京宣告失陷。年仅16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阁楼上看到湘军入城,丢下四位妻妾匆忙跑到忠王府。李秀成带领千余残兵,保护幼主突围,可城门都被湘军封锁,左冲右突就是出不了城。直到天黑,李秀成下令换上从湘军身上剥下的号衣,假扮官兵从太平门缺口处冲出城外。

幼天王无马代步,李秀成把胯下战马让给他,自己骑了一匹不甚得力的老马。出城之后撒腿狂奔,湘军紧随其后,四处搜捕。到天亮时,李秀成才发现与大队失散,身边只剩下两三名随从,人困马乏,逃到附近一座荒山上的破庙内歇脚。李秀成身上用纱带绑有宝物,逃命时刻带在身上的必然珍贵非凡。李秀成把身上宝物卸下,绑在一颗树上,趁机纳凉。不料,一伙住在山脚下的农民,听闻天京城破,料想必有人藏匿于荒山野岭,于是结伴上山,想趁机弄几个钱花。

李秀成和随从见有人上山,夺路而逃,忘记取下树上挂着的宝物。那伙山民追逐而来,大喊“你们把身上的钱交给我们,不伤害你们的性命”,被山民追上,发现是忠王殿下,全都跪地流涕,表示要救助忠王逃出生天。李秀成感激山民,愿意把宝物献给他们,于是回到破庙,谁知宝物已被另一伙山民拿去。山民们把李秀成藏在家中,去找另一伙山民取回宝物,对方答道“这些宝物是天朝大头目所有,你们一定是抓到此人才知道有此宝物”。两方为了宝物大打出手,互相抗争,于是把李秀成押去见官,投入附近湘军营中,这营恰好是萧孚泗的手下,李秀成就此被擒。

湘军主帅曾国荃闻听擒获逆酋李秀成,大喜过望,派人特制大木笼囚禁,押到天京,一见之下,想起湘军围攻天京两年有余,死伤无数,皆拜李秀成所赐。不禁怒火中烧,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用锥子猛扎囚在笼中的李秀成,顿时血流如注,李秀成毫不闪避,说道:“曾九,你我各为其主,何况胜负乃兵家常事,这样做又何必呢?“过了几天,曾国藩来到天京,立即提审李秀成。曾国藩好言宽慰,派人替他疗伤。李秀成心存感激,愿意如实招供,于是曾国藩让他写供述,用十天时间写成近七万余字的《李秀成自述》,详细描写了金田起义的过程,天京事变的前因后果,以及在上海与“常胜军”交战的情况等,还特别总结了“天朝十误”,是研究太平天国的原始资料之一。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被秘密处死,年仅42岁。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平天国李秀成怎么死的

关于李秀成之死
1864年7月19日(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督湘军从太平门
攻入南京,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失陷。第二天清晨,忠王李秀成带一千
多人,护着幼天王从太平门冲出。这一着确是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