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是谁?宋孝宗是个怎么样的皇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宋孝宗是谁

宋孝宗,名赵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
生于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公元1127年11月27日,崩于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譮(huà),令譮生子偁(chēng),是为秀王。赵子偁即孝宗生父,生母张氏。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宋孝宗被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敦。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宋孝宗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宋孝宗赵眘(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原名伯琮,后改名瑗,宋高宗赐其名玮,字元永,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共在位28年。

有作为的皇帝

宋孝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后人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孝宗不愧是太祖的后人,一反高宗时卑躬屈膝的投降路线,一心想恢复中原,他的这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秦桧为相十余年,将朝中的主战派,迫害,打压殆尽。所以孝宗帅不过张浚这样志大才疏之辈,将不过李显忠,邹宏渊。手下只有一个虞允文可堪大用。还要和主和派斗争,特别是孝宗当了27年皇帝,前25年高宗一直健康的活着,一直影响着他。高宗坚决反对主战,甚至对孝宗说,等我百年之后,你再为之。以孝顺著称的孝宗不可能一点都不听。孝宗为人勤政,节俭,孝宗朝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可惜孝宗碰上了小尧舜金世宗这样的明君,金国虽然对宋采取守势,但没有内乱。宋和金此时属于绝对的均势,平衡没有被打破。所以都无法消灭对方。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的时代,他致力于改变南宋以来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现状,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了一丝蓬勃希望,不仅使得南宋累积起一定的军事力量和物质力量抵御金朝的侵扰,也为南宋后期的抗蒙斗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宋孝宗对于南宋来说,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北宋过渡到南宋后,后人公然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是赵眘,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这次的皇位继承又是禅让,宋朝总是出人意料,面对皇位和最高统治权力的诱惑,却一个又一个皇帝选择了主动让出权力,当起了太上皇。

所以,后世都说宋朝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好的朝代,完全是实至名归。

宋孝宗赵眘即位以后,开始了一系列图强自新的举措,具体包括:

第一、在政治改革上,吸取了权相秦桧长期位居宰相,形成盘根错节势力的教训,开始缩短宰相任期。从这一点就能证明,宋孝宗是善于思考的,在储君期间,一直在观察宋高宗赵构的朝中态势。赵眘时刻提防宰相发展个人势力,形成朋党。同时,严格限制外戚干预朝政。

第二、为岳飞平凡。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眘在登基之初,就打着宋高宗的旗号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当年十月,又颁发正式文告,宣布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的待遇。

1163年,归还了岳飞原有的田宅,1178年,赵眘应岳霖要求,发还了宋高宗给岳飞的全部“御笔”、“手诏”,这些都是当初秦桧抄岳飞家的时候抄走的。

应该说,赵眘对岳飞的平反,对南宋一致抗外的凝聚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军事改革,这是赵眘最重要的一项功绩。五年间,赵眘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还积极选拔将领,自己还亲自学习骑射,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了相当大提高。

而且,宋孝宗赵眘将臭名昭著的“募兵制”改为“义兵制”,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义务服兵役,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而且寓兵于农,农民轮流服兵役,到了战时能够扩大兵源。
在文化、轻徭薄役方面,赵眘也推出了很多举措。

在军事战斗力长期贫弱的宋朝,赵眘能够如此清醒地看出问题,并一针见血找出问题的癌结所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看出,赵眘绝非等闲之辈,胸中有乾坤,有壮志凌云之志,这是宋朝除太祖和太宗之外,其他皇帝所不能比拟的。

有才华、有底蕴、有气度、有能力,这是评价赵眘的真实溢美之词。

其实,在赵眘这些表面的背后,有两大优点更是中国封建历朝历代皇帝所不能比拟的。

其一是“孝”,赵眘的“孝”是真孝心,1187年10月,赵构崩于德寿宫,赵眘听闻后两天不能进食,表示要服丧三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有“服丧”的传统,当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做做样子而已,但是作为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主动服丧三年,而且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淳,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参与朝政。并于1189年将皇位禅让给赵淳,当上太上皇后继续服丧。

所以,赵眘的“孝”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这其中,当然有父子的深厚感情,当究其根本,还是赵眘具备的深厚中国文化底蕴使然。

其二是“不贪美色”,宋高宗在皇位禅让的选择上,是有过犹豫的。

当时宋高宗确定的候选人有赵眘和赵琢,并各送10位美女,结果是赵眘的10位美女完璧归赵,仍然是处女。后世说赵眘有高人指点,其实,作为皇子,享用美色是自由的。贪色的皇帝能有多大作为是值得商榷的,赵眘做到了不贪美色,与其雄心壮志是有直接关联的。

真正的“孝”,不贪美色,这两点封建皇帝有几个人能做到?难怪赵眘能率领逆势的南宋打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宋孝宗赵眘在位多少年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

960年,赵光义哥哥赵匡胤与赵普等人自导自演一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宋太祖;母亲杜太后弥留之际,为赵氏家族计,吸取后周的教训,认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太祖推脱不得,后由赵普记录,史称“金匮之盟”。根据这一原则,宋代皇位继承顺序应该: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匡胤光义弟弟),赵廷美再传位于赵匡胤之子,如此循环往复。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政权更替之时,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减少过渡时期产生的动荡。

976年,赵匡胤逝世,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但这货并没有按照“金匮之盟”的剧本演,处心积虑想将皇位传于子孙。在宋太宗谋划下,相继解决了皇位竞争对手,先是弟弟赵廷美被贬房州后忧愤而亡,接着侄子德昭又被宋太宗训斥后自杀,在此之前德昭弟弟德芳也逝世了,太祖一脉呈现“断崖式”发展,反而成为了关系疏远的“宗室”。这样也确保了太宗一脉的皇位继承,不需要在兄弟之间“轮流坐庄”。

一直到了1127年这一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连同都城的其他皇亲国戚被“一锅端”,被金人俘获而北去,唯一的“落网之鱼”是赵构。当时奉命巡视河北的赵构,躲过了“靖康之变”,也正是在这一年被拥立为皇帝,即赵高宗,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在金人强大的军事压力,南宋节节败退,赵构先是逃到扬州,接着于1129年被迫逃至杭州,三年之后才稳定下来,正式定都杭州。

继位之时年方21岁的赵构,可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