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现在很难再出现像齐白石这样的画家?事业编借调,给县委书记写材料好,还是给非常务副县长当秘书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国现在很难再出现像齐白石这样的画家

首先,我们来看看齐老对自己艺术成就的总结,他认为自己“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也就是说他为自己的定位为文人画家,而非职业画师。而文人绘画的美学建构、审美传承,自晚清科举结束,此后新文化运动都对此有过明显的割裂。在当时中国绘画所走的道路选择方面,一部分选择了以西方写实绘画来改造中国绘画的道路,这种影响至今不绝。

其次,齐白石本身的刻苦、努力、天赋以及其家乡的水土,成就了他的绘画成就。

再次,需要了解下齐白石出现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我认为这也是很多研究者所忽略的。“贫民布衣”、“草根逆袭”——人们常用这样的字眼来讲述齐白石的艺术创作之路。而若细究这段励志佳话,我们会发现在齐白石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由旧式文人和新式意见领袖分别给予他不遗余力的推荐、引导和帮助。齐式成功的背景与外因,更像是新、旧文化交替中,中国顶级文人、思想家和政客们互相达成的某种默契、妥协,由此诞生出的一枚光芒四射的文化彩蛋。

要剥开这枚彩蛋,我们需要先了解在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前,那些“为他着想”的贵人们。当齐白石还是“芝木匠”时,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画画,因擅长作仕女图,也被家乡人称作“齐美人”。

从“芝木匠”、“齐美人”摇身变为“齐白石”后,他对于艺术、诗文的追求一以贯之,但也不可能不在意外界对于他身份的看法,并且由此影响到对他作品的评价。

比如,刚开始卖画谋生时,有人请他画画,但不让他署名。也有人听从另外“专业人士”的建议,将他刻好的印磨掉,请他人另刻。他也曾为那些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员们捉刀、代笔。

这些经历,对于一个敏感、自尊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件折磨和煎熬的事:人们相信他作品的艺术价值,但却鄙视他卑微的出身。

但齐白石的一生又是幸运的。在他每一次需要迈上更高一级艺术台阶之时,总有人“为他着想”。在而立之年前后,在他师傅胡沁园等人鼓励下,他选择了绘画作为终身职业

齐白石在衰年变法前结识的几位“为他着想”的贵人,分别是:启蒙恩师胡沁园、湘潭同乡郭人漳(字葆生)和夏寿田(号午诒)、国学大师王闿运,樊増祥等人。此后寓居北京期间又与当时画坛领袖陈师曾、徐悲鸿等人密切接触,这些人对齐白石的举荐、帮助可谓不遗余力。

举一个樊増祥的例子。在1902年他刚与齐白石结识时,是当时的文坛名仕、“省部级”高官,樊増祥的举动当然有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对齐白石本人才华的欣赏,但也不能排除,齐白石——这个布衣出身的中年艺术家对当时代表保守势力、旧式文人圈子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可以为他们的画作代笔、为他们的收藏掌眼,也为他们间的交往提供一种润滑剂和安慰剂的作用。

齐白石与樊増祥结识,得益于夏寿田和郭葆生的引荐。

1902年阴历十月,齐应夏寿田和郭葆生之邀,首次远离故土,开始了他的“一出一归”。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到达西安时已是阴历十二月底。此时在陕的湖南籍文人圈子中,除了夏寿田和郭葆生外,另一位王闿运的弟子——“铁匠”张仲飏也在西安。

在这年春节之前,齐白石通过夏寿田的引荐,见到了时任陕西臬台(音:nie)的樊増祥。

齐白石见到樊时,他正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齐白石首次去臬台衙门,因为没给门卫递小费,因此没被通报。此后夏寿田又替他打了招呼,方见着樊樊山。樊收下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并支付了五十两银子,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更重要的是,樊樊山为齐白石写了一张刻印的润例,亲笔写好了交给齐。

这相当于作为一位“省部级”高官、文学界的领袖人物,亲自为江湖画家齐白石的印章、字画制定出市场价格,为其作品的品质背书。

这在如今是难以想象的。而对于一介布衣的齐白石来说,应是莫大的帮助。正是有了樊樊山的润例,齐白石在日后行走江湖时便有了一件护身符。《齐山人笔单》的序中,樊樊山不遗余力地赞赏了齐白石。夸奖他“有奇慧,能雕绘万象,斤风镂冰”,并提到因为当时文坛领袖王闿运的对其印谱赏识,遂招为弟子。

樊樊山在文中将齐白石与清初几乎所有名家媲美:说他具备“国初六家风格”(指清初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的正统,也兼有朱耷、道济、金农、罗聘之长。同时,也提到齐白石性格孤傲,不入官府的清高人格。

晚清的最后时光,在几场科举“末班车”上,接连上演着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齐白石近距离地目睹了这场新旧文化制度的交替过程,他的密友杨度、谭延闿正是科举制度行将就木前的两位末代“榜眼”与“状元”,均因受“康梁”的影响而被慈禧太后拿下,终未能通过科举完成传统晋级之路。

随着延续上千年科举制度寿终正寝,“文人——科举——士大夫”这条人生之路不再畅通,这意味着传统文化意义的“文人”们,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由他们所建构的“文人画”、“士夫画”的主流审美体系、关照、心胸、法度、程式,是否也将从此黯淡下去,直到被历史的尘埃所遮蔽?作为一位敏感的“文人画”艺术家,同时作为旧制度下诸多高级文人们的学生、宾客,中年齐白石至少比大多数民众更近距离地观察了这种新旧制度交替过程。

齐白石拒绝进入官场、远离世俗纷争的原因,应与他近距离目睹的这几件带着血腥背景的末代科举闹剧相关,这意味着他的老师王闿运“以布衣取卿相”帝王梦的首次破产。同时,他也应比一般人更多地思考过“文人画”该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也为日后衰年变法,成长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打下了基础。

总之比较上述各种内因和外因在当今现代的中国齐白石这样的画家是很难出现了

我本人正在写有关齐白石的系列文章,欢迎大家关注、指正。

事业编借调,给县委书记写材料好,还是给非常务副县长当秘书好

事业编借调,给县委书记写材料好,还是给非常务副县长当秘书好?

个人感觉,还是给非常务副县长当秘书好。

我就请问,你给县委书记写材料是怎么个写材料法?书记能当面告诉你怎么写?你能见书记多少次?县委书记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是通过县委政研室主任或者县委办主任、副主任等人员传达并部署落实,你去了县委政研室或者县委办,无非就是小兵一个。县委书记哪里会知道有你这么个小兵?你名义上是给县委书记写材料,说出去是好听、有面子,可是说句实在的,你就是个干出力的普通人而已。何况给县委书记写材料的人又不止你一个,好多人呢,你又谈何发展?除非你相当的出类拔萃!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假如你比较有关系有背景有后台,那么去给县委书记写材料还是比较容易出彩的,假如你没什么关系,去给县委书记写材料,属实没什么意思。

现在来说给非常务副县长当秘书的事,我认为这差事不错。

第一,虽然副县长不是常务,但是分管好几个部门的工作,能够拓展你的人脉资源。让你认识很多的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以及镇街党委书记、镇长,有利于你以后的发展。你像我这的副县长秘书,后来就去了当初副县长分管的那个局里面,给局长当办公室主任,后来提拔了。

假如你要是在县委给县委书记写材料,你能跟这些局长们熟吗?你就没有直接接触的机会!

第二,给副县长当秘书,可以锻炼你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不仅仅能锻炼你写文字材料的能力,还能锻炼你为人处世、接待调研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我现在也给副县长当秘书,真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能力,扩大了我的格局。

第三,虽然副县长目前不是常务,但是保不准哪天就进入当地常委班子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