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孔子赞扬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求知有何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评述】

孔文子,鲁国大夫孔围。文,谥号为文。

什么是谥号?

是人死后的评语。也就是对人功过是非的评价。

什么是文?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总括则是拥有治世之得的才能谥号文。

从文中可以看出,“文”在古代谥号中,对于人的评价是非常好的美誉了。

子贡有鉴于此,故不理解为什么孔圄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孔子说:孔圄这个人,为了学习(良知)的进步,可以向任何人低头请教。

坦白说,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能做到就是优秀。

就说销售吧!当销售遇到客户拒绝时,作为优秀的销售员,只要有一丝机会,就要放下身份与地位,厚着脸皮,改进方案,继续向客户推销,直至销售完成。

“不耻下问”就是如此容易,也是如此之难。试问,谁不在乎面子昵?

所以,谁能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良知),包羞忍耻的放下身份与地位,去做对事情有意义的事,谁就是“不耻下问”的好汉!谁就能成就一番伟业。

孔子赞扬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求知有何启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语出自巜论语.公冶长》,序号:5.15。本语段是孔子回答学生子贡的问话。此语已成了成语,流传两千多年,弥足可见其精辟,生命之长久。敏,聪明,指天资聪慧,天赋敏悟,先天就具有的素质。故孔子把人分成上智与下愚,“敏”就属于“上智”。好(haO,第四声,动词),喜好。“好学”,喜好学习,先天具有,亦有后天养成的。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辱”或“认为……耻辱”。“下问”,向下请教“。孔子评论卫国大夫孔圉(丫u,第三声)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敏”,天生的;第二是“好学”;第三是“不耻下问”。故孔圉死后谥号“文”。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这是朱熹给本章孔圉的评价。其实亦是孔子的教育观和学习观。(20200618)(谢系统将拙文推荐进巜头条》首页)(谢“王营评教育”君之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