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图片大全简单(唐朝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唐朝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

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源自于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唐代文化繁荣,七夕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就来读几首唐诗,从诗句中了解唐代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一、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是唐代的林杰所写的《乞巧》,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七夕节的重要习俗:乞巧。具体来说,便是女子在月下贡献瓜果等时令鲜蔬祭拜仙女,与此同时还要在月下穿针引线,从而进行乞巧。这样做是希望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做出更加精致的手工活。

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女子的纺织技艺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人在夸奖女子之时,经常会说“贤良淑德,精于女红”,由此可知女性手工技艺的重要性。
除了乞巧,未出嫁的女子还会在月下许愿,希望自己能够寻得一个如意郎君。在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社会,女子没有婚姻主动权,这便是她们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七夕节多了爱情的因素,成为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二、曝衣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第二首诗是唐初诗人沈佺期的《七夕曝衣篇》,从这首诗中我们得知“曝衣”也是一个重要的风俗。所谓的曝衣便是晒衣服,这个风俗早在唐朝之前就有了,但是唐朝非常兴盛。唐人不仅晒衣服,而且会晒书籍。
究其原因,或许是农历七夕之时,正是夏季,此时阳光充足,晒一晒衣服能够杀死虫卵,保护人们的健康。唐人生活相对富足,有了多余闲置的衣服,这也是“曝衣”反映出的一个现象。

三、喜蛛

喜蛛是一种小巧的蜘蛛,古人认为它能够带来好运,唐朝时期,女子在七夕节的时候用喜蛛来进行祈福活动。具体的做法便是将捉到的喜蛛放在自己的首饰盒中,让喜蛛在里面结网,盖上盒子第二天查看,如果喜蛛结网就代表好运。蛛网越是密集,便代表该女子越幸运。
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蜘蛛和好远似乎联系不上,但在千年之前的唐朝,人们心中存在着这样的期盼。在当时的唐人看来,真实与否或许并不重要,心中的那份希望才是最有趣的。

杜甫有一首《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与李贺同一时期的另一位诗人刘言史也写过这样一首诗,记载了这种风俗。《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在千年之后今天,七夕节的内涵与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较于七夕节,我们更加热衷于西方情人节,对于这种情况,国人需要理性思考。

我们不需要抵制西方的节日,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吸收借鉴当然是可以的,文化的活力来源于不断交流。但是在学习他人的同时,我们更加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使之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园,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七夕七夕,七夕到底有什么习俗

明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了。七夕节,因了那个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已变成了中国特有的情人节。在这一天,青年男女们必定成双成对,相约而行,以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也有着它特定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自然跟节日起源及相关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古诗十九首》中也有关于牵牛织女星拟人化的生动描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诗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感受到“牛郎织女”美到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所以每到了七夕,人们仰望天庭,必然会想起那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于是便会有意在这一天“情人团聚”,共同期许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于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天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叫“魁星节“,或“晒书节“。在这一天,读书人都会在月光下摆上香案,虔诚地对着魁星举香礼拜,祈求其保佑自己“科举”之路平顺通达,金榜题名。

七夕对女子们来说,又叫“乞巧节”。毕竟神话传说故事中的女主角织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能干女子。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社会,一个女子若能有双灵巧的双手,必能做出一手可口的茶饭,一手漂亮的“女活儿”(针线活),并以此赢得丈夫的喜爱、公婆的认可。在妇女们心目中,以心灵手巧著称的织女,自然是她们崇拜的偶像,于是在七夕这一天,她们也会摆上香案,对着一弯新月虔诚跪拜,祈求月亮保佑自己能如织女般练就一双巧手。关于这项习俗在唐代诗人施肩吾的《幼女词》中有非常生动的描述:“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看,一个不谙世事的女童都已知道学大人们跪拜新月“乞巧”,可见这项习俗在民间有多么深入人心!

在我国民间还有七夕吃巧果的习俗。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小巧的姑娘,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遭遇,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她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摆在几案上对天焚香供奉,以祈祷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打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也被小巧的心意所感动,于是令月老牵线,为小巧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姻缘。此后,小巧和意中人终身厮守,和和美美,使众人称羡,于是不少女孩子也效仿小巧,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七夕吃“巧果”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另外,七夕节在时令上,已是夏末秋初时节。此时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仰望天空,形态各异的云朵点缀着蔚蓝的晴空,煞是好看,所以在我的家乡,也有“七月七看巧云”的说法。你的家乡有着怎样有趣的七夕习俗呢?欢迎朋友们评论分享!

(本文为风西夜昨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作品通过《悟空问答》首发,如若转载他用请务必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否则必予深究!)

中国的七夕节跟国外的情人节有什么区别

“七夕”和“2·14”情人节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流行地域的不同了吧!“七夕”是咱们中国独有的,而“2·14”情人节起源于西方,流传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且被人们普遍接受,流行区域相对于“七夕”明显要广一点,但其实两者的寓意都差不多,表达的都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七夕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说到七夕节,在古代,那可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节日。

七夕,其实是从汉朝开始的。当然,七夕其实跟我们所熟知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是分不开的。这个在小学初中就学过的神话故事,我们虽然只是觉得那就是一个故事。但是古代的人们可是十分重视七夕这个节日——也就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现在对于七夕这类节日,我们顶多是互相送个礼物,表示一下。

但是古代,七夕,可以说是一个比之春节也不遑多让的,七夕的活动,可是非常的多哟。 七夕,也可以叫做乞巧节,就是姑娘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等现代几乎已经见不到了的活动。姑娘们乞巧,更多的是,对自己,或者说,祈祷自己未来有一个好夫君。

七夕节是古代一个非常中重要的节日,每年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