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快?如切如磋者,道学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快

诗中的“如切如磋”,比喻精心求学;“如琢如磨”,比喻修养德行;“瑟兮僴兮”,是讲内心谨慎;“赫兮喧兮”,是讲仪表威严;“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是讲具有君子品德美好,德行达到完善的境界,老百姓当然不会忘记他了.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原文: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大学》

译文:

如切如磋,就是指我们做学问的态度。如琢如磨,是指我们自我修养的精神;瑟兮僴兮指他内心的谨慎,做事有所戒惧;赫兮喧兮,指其仪表看起来庄重威严;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是指此人的品德高尚达到至善,令人不能忘怀。

学习,做学问;修身,也就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行事谨慎,注重礼仪。这都是古代读书人所要做的,为的是成为有德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意思: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分别指做学问的态度和自我修炼的精神。

  • 出处:《礼记·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 意义延伸:这些都形象而深刻地比喻了在学习上应具有的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的精 神。并已成为成语,普遍地使用于学习的态度上。我们只有在赞叹特种手工艺的精巧时,才能进一步体会到工人在加工时“切、磋、琢、磨”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进一步体会到治学只有认真地切、磋、琢、磨,才能卓见功效。 切磋、琢磨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才行。

  • 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了目的,就知道在哪方面进行简单持续的动作,终至道的境界。道学最怕的是半途而废,所以在问题未严重前就要体察,将隐患扼杀在萌芽时期。其本在“诚”,不“诚”无物。如学车时摔了很多跤就放弃了。学五笔字型打字因家里没有工具训练就放弃了。学英语因不断的说英语太无聊,枯燥而坚持不下去了。

如切如磋 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 者,自修也谁写的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色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今”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这里的《诗》出之于《诗经·卫风·淇奥》。
这段话意思是:看那淇水弯处,绿竹茂盛。文雅的君子,在切磋象牙,在琢磨美玉。多么端庄威武,多么显耀宽大。那行为文雅的君子,让人始终不能忘怀啊!”诗中“在切磋象牙”,比喻钻研学问;“在琢磨美玉”,比喻自我修养;“多么端庄威武”,比喻仪态威武可敬;“文雅的君子,让人始终不能忘怀怀啊!”,说的是一旦人的道德操行达到完美境界,人们就不会忘记他。

“如切如磋”者,道也“如琢如磨”者,修也

|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董先生 • 先生好语——

如切如磋,讲的是卫武公勤学的事。

他将古人的书籍和事迹,切已体察,并与他人讲习讨论,一定要考究到极精透的去处才算数。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道”,是说话;“学”,是学习。

“道学”,就是讲习讨论。

如琢如磨,讲的是卫武公自修的事。

他省察自己的内心,或性情偏与不偏,或意念正与不正,或行事善与不善,务必见得分明,治得干净,不肯有一丝瑕疵。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自修,是省察克治的功夫,时刻自省,切己体察,克己复礼,自修自治。
                                                                                                                                                        ——董先生医疗

大学文言文翻译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