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初三第一学期必记的化学知识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初三第一学期必记的化学知识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人教版九年级上六单元的化学读书笔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
(物理性质)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透明,可用作切割金属或玻璃的刀和首饰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地软有滑腻感(所以用作铅笔),优良导电性能(用作电池的磁极)
C60: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具有稳定性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木炭: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疏松多孔(所以有很强的吸附性)
焦炭活性炭炭黑都与木炭相似。
用途:具有吸附性,吸附食品工业产品内的色素,或吸附异味
滤毒罐就是用活性炭吸附赌气 也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3)由于结构不同 所以物理性质也不同,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物质的用途。
《2》.C的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稳定 墨水一般用炭黑制成,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
2,有可燃性,能与O2反应 :(充足)能产生CO2 (不充足)产生CO,同时放热
3,还原性, C+CuO=Cu+CO2↑(在实验室切记,用酒精灯一定要加网罩,后面还要加个尾气处理装置)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成为单质铜,这样含氧化合物里德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结构,一个单质与一个化合物反应得到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木炭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这样叫做还原性
单质碳可用作冶金工业。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式看书109)
为何用盐酸而不是硫酸呢?因为大理石中的CaCO3与硫酸反应会生成固体,会阻碍反应继续。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看书110
当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一样时可用一样的发生装置。
当液体与液体反应时,试管一般斜向上放或竖直放
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干燥,但是不纯净,要检验(注意,使用排空气法时,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反之向上,具体看110最下方的两行小字)
排水法,要不溶于水的不与水反应的物质,得到的气体是湿润的,但是纯净不用检验
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 可溶于水
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
在114的第二图,矿泉水瓶那个实验中,瓶子扁了 可看出CO2溶于水
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由于他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
(2)化学性质:不助燃 不可燃(所以用于灭火)
与水反应:H2O+CO2=H2CO3,从114的实验6-6中看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可用氢氧化钙检验二氧化碳,看书115第四行字
温室效应: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产生原因:1人类消耗能源急剧增加(使用太多的化石燃料) 2森林遭到破坏
产生温室效应的还有 臭氧 甲烷 氟利昂等气体
温室效应的影响:1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2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防止温室效应继续的做法:1减少实用化石燃料,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清洁能源 2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
有毒 可燃性 还原性
有毒:一氧化碳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O2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生物体内缺氧,严重危及生命。人在一氧化碳达到总体积0.02%的空气中时,持续2-3小时,会出现中毒症状
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能放出大量热 火焰是蓝色的
2CO+O2=CO2
一氧化碳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可做燃料使用
还原性:CuO+CO=Cu+CO2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也用来炼铁。

初三化学上详细知识点最好是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