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止戈为武的故事(“止戈为武”反映古人怎样的情感

 

2023/7/18 0:46:44 ('互联网')

本文目录

“止戈为武”反映古人怎样的情感

“止戈为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感情。

止戈为武,制止战事称之为“武”。字面上是解释“武”字由止、戈两部分组成;另一方面也是说造字之初人们认为,能够制止战争的才算“武”,武力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和平。“止戈为武”出自《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书中记载: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回答:“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潘党(楚国大夫)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01.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尚武的推崇。

“ 兵者,国之大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国与国之间侵略常有、战事频发,经常性比武,所以古代君王推崇武力就不在话下。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靠武力征服,必须靠武力保护和发展,所以一时间“尚武”蔚然成风。很多较为开化的君主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也大力发展武力,保护城池。

02.得民心者得天下。

楚庄王所处的时代,正值群雄割据,互相残杀的时代。各国百姓因为战事而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一些国家为了割据一方,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其结果民不聊生,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然而,历代以来还有一些比较开化开明的君主,认识到战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他们也深刻知道“大兵过后必有灾年”的道理,所以以德治国,武力旨在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做法,深得百姓爱戴和期盼。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楚庄王便是其中之一。

03.“止戈为武”,和平开化。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武力,一个国家发展也离不开武力。然而,武力并不是侵犯,更不是残害,而是保护。“止戈为武”在某种程度上是将战争平息,追求和平。但是当大国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在和平解决无望的时候,肯定要以武力解决,这是毫无疑问的。和平年代,我们要时刻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百姓福祉,一旦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正所谓草木皆兵,他们肯定也会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以武可以会友但切不可以武侵略。

一个国家的文明不是武力的体现,而是和平的代言。

“止戈为武”中的戈为何会退出冷兵器的舞台

戈的使用年代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夏朝,在二里头文明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玉戈,这就说明新石器时期,戈不仅仅作为兵器使用,同时也是一种礼器了。

戈的起源应该是农业用具镰刀,当然也有说起源于斧子或者兽角的。戈分有阑戈、胡戈、援戈,还有一种銎内戈。这些分类是根据戈有哪些结构来定义的。銎内戈是带有孔的,可以直接套到杆上。阑戈是中间有个金属柄,方便把戈头捆到杆上。援戈无阑,内短,基本上只漏出前面杀伤部分。胡戈就得援下面延伸下去,增加了杀伤面积。

夏朝的时候,戈的数量少,兵器多是铜鉞。商代以后,鉞戈等重,但是明显的戈有取代鉞的趋势。到了西周之后,戈开启了繁荣发展的时代,胡戈也是这个时间出现的。胡戈根据胡的长度也分为长中短三种,另外在西周还出现了一种上刃戈,不过和戟不一样,上刃戈没有刺杀能力,但是现在怀疑上刃戈可能是卜形戟的前身。
西周长戈的兴起,与战车作战的盛行是脱不开关系的。当时的战车兵,一个御马的,一个持弓弩的,还有就是拿铜戈的。

一直以来,史学界以为戈都是长兵,但是近年发现,西周时期短戈的比例要远多于长戈。东周之后,因为列国纷争,士兵的披甲率升高,短戈的杀伤力受到了局限,因此逐渐的就被新兴起的剑取代了。长戈为了存活,就增强了他的劈砍能力和灵活度,即增加了胡的长度和给内开刃。后来因为内也具有杀伤力了,内的结构也开始多变起来,比如楚国就出土过长胡戟戈。

随着战争的进行,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武器--戟,戟具有戈的能力,虽然因为结构的限制使得他的劈砍力度不如戈,但是穿刺能力的弥补使得士兵们愈发的钟情于戟。

秦朝之后,同类别的青铜兵器逐渐的开始被铁兵器大面积取代。随后的汉帝国,铁器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青铜器。当然,除了材质的变革,兵器的淘汰也在继续,继铁戟的大规模使用和战车的淘汰已经骑兵作战的兴起之后,铜戈终于从实战兵器中被淘汰,沦为了礼仪兵器的行列。到了东汉,人们甚至忘记了戈的形制,而把戈戟混为一谈。

为什么会出现「戈」这种结构不易制造、攻击效用低的「啄击」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戈早在商代就出现了。

戈的出现并不稀奇,古人在对付敌人的时候,会就地取材,拿一支树枝挥舞。

久而久之,将树枝进行改良,装上金属物,增强威力。

在古代,戈还是很实用的,因为挥舞时候的力量很大,一旦刺中人就是致命伤。

不过,随着枪矛的出现,戈就过时了。

这是因为枪矛是刺,速度快,威力大,一击就可以毙命。

而戈需要挥舞,速度较慢,不如枪矛实用。

所以,后期戈有很大变化,主要是短戈和超长戈。

短戈是步兵使用,长度不到1米,主要和盾牌配合。

其实所谓的短戈,类似于后来的长刀。只是当时受到金属冶炼技术的限制,无法制造出很很长的金属刀。

另外就是超长戈,这是战车专用的。

战车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玩意,汉代就逐步被淘汰,马镫出现以后就彻底消失。

战车一般是前面是驾驭马匹的,负责攻击的士兵站在后面的车厢上。除了远程射箭的士兵,还有使用兵器的士兵。

但战车不可能使用太长的冷兵器长毛之类,从正面攻击,而只能从两侧攻击。

当时敌军也不可能正对着战车攻击,被马直接会撞死,也只能从侧面攻击。

这样一来,戈就可以发挥威力,而且加上战车的速度,戈的威力极强,普通冷兵器根本不是对手。

止戈为武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很遗憾,止戈为武只是后人对武这个字的曲解。

武,由止和戈组成。止是脚趾的趾字的本字,后来才加了足字旁,变成趾。止代表脚趾,引申为行走,比如步,走(下半部分是止),徙,歧等,这些由止构造形成的字都有行走的含义。

所以,由止和戈组成的武字,其本意就是行军征战的意思,而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止戈为武”,而且意思恰恰相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