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贾的读音是什么(立门南木,徒者奖励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立门南木,徒者奖励是什么意思

题主是否想询问“立木南门,徙者奖励是什么意思”?在南门竖起一根木头,能把木头搬动的人就能获得奖励的意思。
1、本句话背景: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的两件事,可概括为“立木南门,徙者奖励”和“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取信于民。
2、本句话出自文言文《立木取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公孙贾gu还是jia

公孙贾 的“贾”读音读作gǔ。贾(gǔ)为卖的意思,也指做买卖的人。贾(jiǎ)一般只作为姓氏时使用。

“贾”基本信息:

拼音:gǔ,jiǎ;部首:贝;四角码:10802;仓颉:mwbo;86五笔:smu;98五笔:smu;郑码:FJLO;统一码:8D3E;总笔画数:10;笔顺:1252212534。

相关组词:

1、贾人 

做买卖的人。

2、贾祸 

自己招惹祸害。

3、贾利 

求取利益。

4、屈贾 

战国屈原与汉贾谊的并称。两人平生都忧谗畏讥,从容辞令,遭遇相似。

公孙贾的读音

公孙贾(gōng sūn jiǎ),战国时期秦国人,太子驷(秦惠文王)的老师。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因纵太子犯法而被施以黥刑。

公孙贾 战国秦孝公时人。太子驷(秦惠王)之师。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被施以黥刑。见《史记·商君列传》。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秦孝公的哥哥叫什么

秦孝公的哥哥叫嬴虔,即公子虔。

1、人物简介

公子虔,生卒年不详,战国时秦公子,秦孝公嬴渠梁的大哥,曾为秦孝公太子嬴驷之右傅。公孙贾为左傅,商鞅变法时,太子犯法,公子虔受刑。后因犯他法,公子虔受劓刑挖去鼻梁,随后闭门八年不出。孝公卒,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公子虔与老世族等告商鞅十大罪,秦惠王遂杀商鞅,并且灭其家。

正史上关于公子虔的记载很少,小说《大秦帝国》塑造的公子虔是铁腕护法、有担当,为了秦国大业,能够舍弃很多东西的硬汉形象,对秦惠王前期构成很大影响。而史料中仅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有所提及,不过就其字里行间来看,并不是那么伟光正的形象。

2、出处

(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史记·商君列传》

(2)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史记·商君列传》

(3)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史记·商君列传》

公孙贾 “贾”读音

一、公孙贾 的“贾”读音读作gǔ。贾(gǔ)为卖的意思,也指做买卖的人。贾(jiǎ)一般只作为姓氏时使用。

二、“贾”基本信息

拼音:gǔ,jiǎ;部首:贝;四角码:10802;仓颉:mwbo;86五笔:smu;98五笔:smu;郑码:FJLO;统一码:8D3E;总笔画数:10;笔顺:1252212534。

三、“贾”的字源解说

“西”是甲骨文“宁”(即“贮”zhù ,藏宝匣 )的变形,表示储藏有价值的物品。贾,篆文=(襾,是“宁”的变形,即“贮”)+(贝,钱财),表示囤积货物以赢利。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襾”写成“西”(即误将“宁”写成“西”),将篆文字形中贝字形的写成贝。

造字本义:动词,精明的商人看准并大量囤积市场上行将紧缺走俏的货物,坐等求购,以低价购进、高价卖出的手段获取高额利润。

扩展资料

贾的组词

一、贾人

做买卖的人。

二、贾祸

招来祸害:骄贪~。

三、富贾

富有的坐商。亦泛指富商。

四、直言贾祸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五、市恩贾义

既表示给别人好处换取别人的感激,也可以表示拿自己的感激换取别人给予的好处。总之就是拿“恩义”来做交易。

商鞅立木读音文言文

1.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朗读视频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那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