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出处?一鼓作气出自什么故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一鼓作气的出处

成语一鼓作气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鲁庄公时,齐国攻打鲁国,鲁人曹刿协助庄公指挥迎敌,等齐军打过三遍鼓后,曹刿才请鲁庄公下令出战,将齐军打得大败。战后曹刿说明,打第一遍鼓时,军队士气最旺盛,第二遍鼓时,就慢慢衰退了,第三遍则消失殆尽。这时出战,我军勇气正盛,敌军士气却已衰退,所以能战胜对方。后用此典故指趁锐气正盛时,一举将事作完; 也以“再衰”、“三而竭”等指锐气衰退。

一鼓作气出自什么故事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意思是: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就减弱了,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敌方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曹刿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帮助鲁庄公击退强大的敌军。

一鼓作气出自什么时期

出自春秋时期之《左传.庄公十年》。
一鼓作气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做事时要趁著初起时的勇气去做才容易成功。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节选: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