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朱元璋不要分封藩王,被朱元璋活活摔死的是谁?陈怀义历史原型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劝朱元璋不要分封藩王,被朱元璋活活摔死的是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皇帝的权力大到常人无法想象,他掌握了全国百姓的生杀大权,如果他是一位仁慈的皇帝还好,如果他是一位残暴的皇帝,那么百姓就要遭遇了,晚年的朱元璋杀人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朱元璋出生贫寒,这样的人一旦当上了皇帝,会更加贪恋皇权,而且对大臣猜疑心很重,这也是朱元璋到了晚年为何会大开杀戒的原因。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一直在苦思冥想如何才能让权力不落到旁人之手,甚至连丞相制度都废除了。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朱元璋的眼里,没有任何大臣能够比得过他的孩子们,于是朱元璋思来想去还是把权力分封给各个皇子。在做这个事情之前,他已经从汤和与徐达手里分走了军权,可是朱元璋也明白,如果他这样做必定会遭到一些臣子的反对,尤其是御史言官的进谏。

朱棣是朱元璋非常喜欢的一个儿子,他能征善战,从小就跟随朱元璋作战,习惯了马背上的血雨腥风,此时的他已经成年长大,朱元璋要给他找一个妻子,刚好马皇后向朱元璋提起了徐达的女儿,朱元璋很高兴这门婚事,朱棣与徐达女儿的结合,刚好是政治上的联姻,毕竟当时徐达在武将中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很快,朱元璋和马皇后就亲自为朱棣操办了婚事,这天王公大臣纷纷前来祝贺,场面非常热闹,朱元璋就借此喝酒之际当众对大臣宣布,他将要册封包括朱棣在内的三个儿子为燕王,秦王和晋王,封地分别是大都,西安和太原。

此话刚一落第,李善长等人带头鼓掌叫好,其他大臣也不好出来反对,只能跟随迎合,朱元璋满脸喜色。不料就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人群中发出,原来是监察御史陈怀义大声哭泣着反对朱元璋分封藩王。

陈怀义边哭边走到朱元璋旁边,抱住朱元璋大腿说汉朝因为纷纷诸王导致了七国之乱,唐朝因为分封导致了玄武门之变以及安史之乱,几乎每个分封的王朝都因为纷纷藩王出现了大的祸乱,陈怀义还称朝廷真正的祸乱不是来自外地,而是来自内乱,他请求朱元璋不要再搞分封了。

此后说完,朱元璋脸色骤变,一脚将陈怀义踢开,刘伯温想要替陈怀义求情,声称他是喝酒醉了满足胡说,但是依然挡不住陈怀义的大义凛然,朱元璋气急败坏,当中下令将陈怀义逮捕活活摔死,吓得言官们个个要请辞好回家。

陈怀义是死了,但是确实也震撼到了朱元璋,其实在他的内心是很认同陈怀义的说法的,只不过他为了保住朱家的天下,没有比分封藩王更好的办法,他只不过是想把权力抓得更紧一些,至于为何要将陈怀义活活摔死,那是朱元璋要给其他言官立威。

聪明一世的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陈怀义冒死劝诫的言论,居然在25年后成真了,朱元璋刚死后一年,朱棣就在北平打着“靖难之役”的旗号造反了,而且还真的推翻了朱元璋一手选拔的皇位继承人朱允炆。

陈怀义历史原型是什么呢

陈怀义的历史原型是一个九品小官叶伯巨。

不说朱元璋到底是不是骨子里就有杀人的倾向,虽然洪武三年朱元璋确实封了九个藩王,可当时燕王朱棣才九岁,他和徐氏的婚姻要到洪武九年他十五岁的时候才举行。陈怀义也不可能在洪武三年时,在朱棣的婚宴上大闹,除非是出现了时空错乱了。

洪武九年,也就是朱元璋分封九王之后的六年,也就是燕王朱棣结婚的那一年,山西省平遥县一个叫叶伯巨的训导上书朱元璋说: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

一针见血地说出了朱元璋治国以来的三大弊端,其中分封太侈也就是指给了藩王太大的权力,日后难以制止。

不过这些前瞻眼光似乎动摇不了已经达成“洪武盛世“成就的朱元璋,朱元璋很感动,然后派了锦衣卫去把叶伯巨请来京师。当天到达就享受了皇家免费的衣食住供给,几天后还朱元璋热心赞助的西天一游,让他去见佛祖了。

陈怀义的介绍

陈怀义(1928一) 河南省登封县人。1949年参加工作, 1950年投身戏剧创作,现为郑州市戏研室专业编剧。40年来,由他创作、改编的剧本有《渔夫恨》、《卧薪尝胆》、《刮海》、《尖兵颂》及小戏《借驴》、《六十七块钱》、《王大娘送饭》等均有一定影响,有些剧目被豫剧、越调辗转演出。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忠臣陈怀义被杀,25年后成历史事实,怎么看待,打杀功臣最后导致大内战,这点上识人之明如何

你说的是明朝的诤臣陈怀义吧
因为言及分封之事而被摔死,实在是可惜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陈怀义明朝简历 陈怀义明朝简历介绍

1、明朝陈怀义,在明太祖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成功推翻蒙元帝国,建立大明王朝。为了维持朱姓天下,他在制度上废除中书省丞相制,将内政大权揽于皇帝一人之手;在边境安全上,一改以往历朝派军事重臣驻守边境的做法;

2、一面保护大明朝的边境安全,另一面可以节制封疆大吏。 朱元璋认为大明朝就是他们朱家的大明朝,所以,所有的成年儿子中,除了太子朱标留在京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外,其余的都被封王。

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

最近在想“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这句话。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首先得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定好了正确的事情后,还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事,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够去做正确的事情往往与我们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吃晚饭的时候会看看电视,看的“朱元璋”,用里面的几个人物举例还是很好理解。

先说说杨宪,刘伯温的学生,朱元璋即位后巡视扬州带着杨宪,扬州当时很惨,只有18户人家24颗活着的树,一片破败狼藉。刘伯温推荐杨宪治理扬州,杨宪立下誓言,3年要让杨洲获得大丰收5年要建立一个新扬州。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择手段,欺压百姓不说,这个目标是违反客观规律的,荒废了六七年的土地怎么可能两三年全面恢复,难度太大。结果他两年时间就让土地看起来全面恢复了,原来只是让大家翻了表面的一层浮土应付上级检查。随后第二年上交的税粮也是按照全面复苏后缴纳的,实际上一半是强制问农民要的,另一半是花钱在南方其他地方买的。为了邀功甚至在南洋商人手里花了15两金子买了一个饱满的稻穗,买后将商人杀害,欺骗朱元璋说是从扬州自己责任田里面长出来的,朱元璋大喜一直将此稻穗挂在自己书房,觉得大明以后会欣欣向荣。朱元璋认为杨宪是一名干吏,甚至在第一届科举考试的进士面前大加赞赏杨宪,然而杨宪丝毫没有觉得耻辱反而觉得光荣,觉得自己的仕途一片光明。做了错事,还用力过猛,总会得罪很多人,总会有把柄,导致最后事情败露,这历史上多少人都是这样的下场,杨宪也不例外最后直接被五马分尸,早早就死去了。他的价值观就是错误的,过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择手段。做了错的事情,不管用任何方法最终结果都是坏的。胡惟庸和杨宪走的路是差不多的,最终都被杀了,历史上这样的人物都还是蛮多的。

做正确的事,还需要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