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由来(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端午节可不可以发红包给老人
发布时间: 2023-07-17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端午节可不可以发红包给老人

据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对端午节的来历有较详细的考证,确认端午节是我国古代民族的“龙子节”。它是祭祀龙——传说中祖先的日子。

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族标志,即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伏羲、女娲、颛顼、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龙是法力最大的神灵,后人也把这些著名的祖先视为龙。

古人经典说:“伏羲人面龙身”、“鲧(禹之父)死,三岁不腐,剖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禹出……。”华夏族的后人从此有了祭祀龙的盛典,端午节便是其中最隆重的节日。

古人认为,龙是主宰一切的神灵,天地有金、木、水、火、土,分由五龙主管。《汉书.匈奴传》有“五月,大会龙城”的记载,以五月五日最为隆重。在举行龙祭的同时,逐渐有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挂蒲剑、洒雄黄水、带荷包、捉蛤蟆等活动。

后来,人们把这个节日和屈原沉身汩罗江的日子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成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了。

至于端午节可不可以发红包给老人?这个没什么讲究吧。发红包源于过去除夕夜老人为孩子发压岁钱,愿儿孙长命百岁。之后演变为包起钱来的红包,也由春节只给孩子们发,变为子女给老人们发、老板给员工们发、亲友互相发,总体是互爱、高兴、祝福的意思。为了让老人高兴,体现一下敬孝之心,有何不可呢?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说说你那儿怎么过端午节的

记得上小学时就读过的课文,说的是楚国大夫,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为了纪念诗人,后人们把“端午”这天定为纪念屈原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老师是用讲故事的形式为我们讲述这段课文的,说后人们为了防止水中动物伤害到屈原的遗体,就在每年五月初五这天用芦苇叶或蒲叶包的米质食品投入汨罗江中,原意是把水中动物喂饱,使其不能去侵害屈原的遗体,天长日久的传承下来形成了如今祭天,祭水的民间活动。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这天,我们家还在南方,家家的大人们都是包传统的粽子,然后在蒸煮粽子的锅里一起煮一些鸡蛋和咸鸭蛋,一般这一天上学的孩子们书包里都装有煮熟的鸡蛋。后来到了西北。西北的生活应该是北方的习惯,但端午这天也是吃粽子和鸡蛋,这时候我知道了历法日子还有公历农历(阴历阳历)之分。再后来我调回了胶东,与外地不同的是,每到端午这天我们这里都是吃饺子,一直到最近这几年这里也开始吃粽子了,略有区别的是端午这天早上吃粽子,中午炒几个菜,晚上包饺子,剩下的应该都一样吧。祝路过的朋友们小长假安康





端午节快到了,一起谈谈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一、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花样很多,大多是用糯米包的,里面有肉粽、蛋黄粽、栗子粽、豆沙粽、红枣粽等等,我们家乡有种习惯,是用稻草灰水煎粽子的,煮出来颜色也好看,黄金色的,吃起来特别好吃香喷喷的。

二、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过去相救,但终末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以划龙舟作为纪念,借龙舟驱逐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三、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香囊内有艾叶、硃沙、雄黄、香药,清香四溢,可做为驱邪,香囊外观很美,小孩子都很喜欢戴。

四、悬艾草,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把艾草挂在门上,艾草还可以煎鸡蛋,艾草水可以洗头洗脸。听父母说吃了鸡蛋和艾草水洗身体,驱除身上的温气和邪气。其实艾草平常我们也可以多摘些泡脚,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五、在南方还流行吃五黄,黄鱼、黄鳝、黄瓜、蛋黄、雄黄酒。

农历五月,南方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带音的颜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用端午节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六、雄黄酒:把雄黄酒喷洒在房内外各个角落里,可以驱蚊、蛇、蝎、蜈蚣等。用雄黄酒涂在小孩身上,脑门、耳朵、鼻子、手腕、脚腕等多处涂抹,可以驱赶一切毒害侵扰。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